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振兴的命脉在哪里?

2013-04-26 09:14来源:Solarzoom光伏杂志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站清洁可持续能源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域辽阔,市场深广,能源丰富、需求多样的中国,电网建设更是光伏产业内需市场拓展的命脉

无论从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哪个方面,电网建设对我国内需市场的开拓都至关重要。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繁忙,电力供应紧缺,生物化石能源的巨量消耗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把发展光伏发电推到了电力发展的前沿。

因为,除了电力的外地调剂外,阳光是这里现阶段在当地最易于得到的清洁能源。在土地资源奇紧的这一地区,利用众多民居和建筑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积少成多,汇成巨量,不失为一个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德国、法国,已有前车之鉴,美国总统倡导的"百万屋顶计划"也是由此而起。我国东部与这些国家有相同之处。

据最近我国东部建成的一些此类电站来看,由于受气候和光照时间的影响,其发电强弱不稳,平均日发电不足4小时,建立独立的蓄电系统成本很高。只有上网由地方电网将其与其他电源统筹调节,才能做到余缺平衡和使用经济。所以,智能上网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屋面光伏发电生存的先决条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我国东部的许多地方电网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技术准备。一些地区已经在接受分布式电网上网。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阳光充足,不仅拥有大面积的荒漠与绿洲垦殖交错的地区,还有着许多随着西部开发,利用当地农牧、矿产资源建设发展起来的工矿城镇。这样的新的经济地理格局,在发展光伏方面,具有着世界其他有类似日照资源的荒漠地区所不具备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可以依附绿洲和荒漠的交错、工矿城镇在荒漠的星罗棋布,建设连成方阵的大片民居建筑屋面电站与大型荒漠电站;可以利用现有的垦区、城镇、矿区的地方电网进行改造,将电力首先直接利用于当地的民生与发展需要;可以在持续发展中形成规模,通过即将建成的国家特高压直流电网输往中部东部,从整体格局上调剂我国的电力能源配备。而且,由于立足于现有的绿洲开发和新兴矿区城镇,在人力资源的调剂与社会组织的支持方面,也具有着我国在荒漠开发方面的特有优势。

由此可见:现在世界上建设光伏发电的两种主要模式:建筑屋顶模式、荒漠电站模式,在我国可以以我国的国情,具体为以东部为主的民居及建筑屋面分布式电站模式,和以西部为主的立足绿洲、矿区、城镇的荒漠开发模式,兼而有之。这两种开发模式的发展,依存于以高压直流电网为主干的与轻型直流电网配套的电网建设。可以说,我国近年电网建设的创新发展,在一定意义意义上,也是强化了光伏立足内需稳步发展的生命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光伏电站查看更多>清洁可持续能源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