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过剩的板子不能简单打在地方政府身上

2013-03-27 11:44来源:Solarbe(索比)光伏太阳能关键词:光伏产能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一篇题为《谁来为中国光伏产能过剩悲剧埋单》的报道被几十家门户网站转载。文章由无锡尚德破产重整说起,提出了各地盲目追捧“绿色GDP”的观点,把光伏过剩的板子打在了地方政府身上。

这样的观点在这些日子屡见不鲜。在欧美“双反”调查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加工与制造国家的光环迅速暗淡。在竞相杀价、恶性竞争、纷纷破产的阵痛中,反思光伏产能过剩的教训是有必要的。但一味把板子打在地方政府身上,这是一种简单而又缺少风险的思维。

这里不妨设想一下,倘若明文规定,支持扩张的县委书记一律撤职,难道今天的光伏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吗?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县委书记头上“一票否决”的东西太多了,GDP是一个,环保是一个。如果能带来“绿色GDP”,对不起,他冒冒风险,继续支持光伏产业,非但不该撤职,反倒值得表扬。

有人以“只要有钱有机器就能做光伏,忽略了市场需求”为由,批评地方政府的冒进心理。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在国内市场并未打开的情况下,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存在着一定风险。但由此定性地方政府“忽略了市场需求”则有失公允了。这里有一个公众比较熟悉的数据,那就是中国光伏产品九成以上供应国际市场。无论应用大国德国、西班牙,还是超级大国美国,都曾对中国的光伏产品青睐有加。如果不是遵循了市场规律,就不会出现无锡尚德在纽交所的上市;如果不是考虑了用户需求,各地政府就不会花着巨额钞票去做一场光伏梦。

在过去几年光伏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但各地政府的投资热情并未被打断。那时候没有人能预知世界经济危机会突然间袭来,没有人能预知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自然也没有人能预知“双反”调查会在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在这么多个无法预料中把光伏窘迫的责任全都归罪在地方政府身上,于情于理不免有失公道。

“谁来为中国光伏产能过剩悲剧埋单”?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光伏产业“过山车式”的发展中,天合、英利等企业虽然遭受大环境的冲击,但经营状况胜于尚德、赛维,企业自身管理和布局策略的差异,这是人们反思时不该轻易被忽略的话题。把触角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微观层面,地方政府把企业百亿产业规划变成千亿光伏产业园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追求速度而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难辞其咎。但这些都掩饰不了中国光伏产业顶层设计模糊不清的现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能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