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伏产业运命受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牵制

2013-01-23 10:49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方政府则应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依据,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尤其是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等工作应由地方政府负责落实。

事实证明,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大量无序地上马光伏项目、光伏产业园的做法是错误的。此举非但没能将光伏产业做大做强,反而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结构优化与地方政府财税的负担。当前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日益加大,地方政府应主动、严格地重新审核光伏项目,无盈利前景、无资源技术等核心优势的企业应尽早“劝退”,切不可再行怜悯姑息之策。

同时,电网公司的并网政策是制约光伏电站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光伏发电的利用效率对光伏企业而言意义重大。但由于光伏发电目前在成本、电价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电网公司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并网政策一直缺乏兴趣与热情。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催促,但收效始终不理想。虽有电网公司承诺会加大对光伏电站并网的重视力度,但最终落实状况令人不敢恭维。

笔者认为,电网公司应当做深刻反省,切勿为谋求一己之私而置国家能源政策于不顾。

此外,从光伏企业自身来看,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是光伏业面临的重点问题。光伏企业是政策最终的执行者,其执行力度和执行意愿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光伏业结构调整的效果。限量减产是国内光伏企业的当务之急,盲目扩充产能、上马光伏项目已经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个别“半死不死”的企业应当早些主动退出市场、自我淘汰,果断退出、积极退出、主动退出或许能避免更多不必要损失。笔者建议,这些已经徘徊在破产边缘的中小光伏企业要三思而后行。

总之,光伏产业、光伏企业脱困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单凭某一集团、某一部门、某一政策很难化解行业之困,各相关利益团体应当共同合作、积极协商,将有关的政策、法规、措施落实到位才是关键。

当前中国的光伏行业不缺乏政策,更不缺少目标,欠缺的是可执行的政策、能执行好的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关监管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监而不查、查而不管、管而不严、严而不速,监督体制形同虚设,光伏业怎能不呈现满目疮痍之象?(作者系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