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国际正文

分布式光伏:中国电改的十年迷途

2012-12-10 09:20来源:经济观察关键词:分布式光伏智能电网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中国而言,尽管十年前曾大刀阔斧地启动了电力改革,但如今电力系统的改革却因种种原因处于停滞状态之中。回顾往昔经验,对比时下海外电力行业发展的最近新趋势,不仅关系到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偶然性”启动

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很难界定偶然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十年前,中国的电力改革始于一次偶然,却也是必然,这始于二滩水电站当时所面临的困境。

当时四川二滩电站作为雅砻江和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中的首个大型项目,总装机330万千瓦。按照设计,3年内二滩本应该可发电322亿千瓦时,但因为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电力需求并不旺盛,实际只发了132亿千瓦时。由于电力消纳不掉,而计划外发的电一度只有2~3分钱,二滩一投产就面临亏损,大半生产能力只能以弃水方式白白浪费掉。

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既管理和运营电网,又有自己下属的发电厂,在调度中往往会优先满足自己的电厂发的电上网。电力公司以省为实体,各省电网之间很多没有连通。即便连通,之间也形成了市场壁垒。各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都愿意用本省发的电。

以三峡水电站为例,当时也面临电力消纳不掉的问题,为了解决三峡电力的出口,国家甚至组织专人去各省游说,希望消纳一部分三峡电,但几乎处处碰壁。

据前国家能源局长张国宝回忆,当时找重庆,重庆称为三峡建设移民做了很大的牺牲,不愿再承担消纳电力的负担。找湖北,湖北称自己水电丰富,不需要。找河南,河南称煤炭资源丰富,主要以火电为主。找江西、安徽,他们都称自己是农业大省,用不了太多电。只有江、浙、沪没有拒绝三峡水电。

在到处存在垄断壁垒的背景之下,大规模跨区域输送电力,成为难以解决的体制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