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光伏电站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2012-11-21 15:40来源:solarF阳光网关键词:光伏电站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外终端市场开拓难度日益加大

俗语讲“国外的月亮未必比中国圆”,中国光伏下游市场前景未卜,国外光伏电站领域也不同于媒体报道的那样,就一定是企业淘金的圣地。欧洲光伏政策完善且执行力度强,是诸多中国光伏投资商“走出去”的根本原因,殊不知在国外建设光伏电站面临的难处也不小:国外政策稳定,但税率五花八门,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存在随时征税的可能性。在相对民主和开放的社会,政府必须察言观色,一旦选民对所建电站的耕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质疑,新的税率就会产生,这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大风险。再者,国外民众环保意识较强,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光伏电站绝不能像在国内一样,只追求商业化的利益,必须要与环境保护保持一致。这就需要企业在建设电站之时,投入额外的费用,要么采用更绿色的组件支撑方式,要么建设大面积的蓄水装置,让电站运营20年之后不会对土地产生破坏。最后,光伏应用大国多为发达国家,期耕地面积较小,这与中国国情差距较大,国外大面积光伏电站的审批非常困难,所以只能往分布式电站方面靠拢。这需要光伏企业打破惯性思维,不能以中国为参照物,采用类似的盈利模式。

企业转型需立足原有产业

当下的中国光伏企业忙于转型,迫切渴望找到新的突破口。但目前来看大部分光伏企业转型的方向还是往终端靠拢,期望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率。当企业疯狂涌向电站之时,战略决策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转型不能失去“老本行”,只有立足当前才能走的更远。终端利润偏高,却一定仅是暂时的,最终何种盈利模式具有可持续性还尚未知晓,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因此放弃原有资源或者忽视现有产品的创新,都会将企业最大的优势磨灭,根基不稳,即便转型成功,也仅是早死或者晚死的问题。

第二,转型之路困难重重,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限长,政策变化较快,需要时间和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撑。光伏企业不能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还需在开发终端的同时,涉足产业链其他环节,朝着清洁能源运营商的方向发展。总之,立足原有产业是光伏企业转型的根本,盲目跟风不会走太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