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评论正文

【光伏观察】公平竞争 中国多晶硅企业也需要

2012-11-05 13:07来源:国际商报关键词:多晶硅企业多晶硅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货”完全能满足内需

何宁表示,对欧美韩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是避免国外产品垄断、漫天要价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多晶硅市场由进口产品垄断,5年前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进口多晶硅现货价格曾超过400美元/公斤。但随着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壮大,去年国内多晶硅有50%左右由国内厂商供应,国内领先厂商的生产成本基本可以和国际厂商持平。国内一线厂商如果满负荷生产,几乎可以满足国内多晶硅的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多晶硅产量由2008年的4685吨增长到2011年的82768吨,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28%上升至57%。

何宁认为,如不及时制止国外多晶硅的倾销和补贴,一旦国内产业受到严重伤害,原材料话语权又完全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的话,未来多晶硅价格难以想象,太阳能中下游企业的商业安全和利益将遭受严重威胁。

就在商务部决定对此案进行调查之后,国内企业中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一旦“双反”成功,国外出口商必然会因被征惩罚性关税而提高产品售价,这会提高国内光伏组件等下游生产商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何宁对此回应说,初步估算的11.47%的倾销幅度并不算高,采购成本也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市场价格最终是供需双方平衡的结果,在目前需求尚待恢复的情况下,多晶硅价格将如何变动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内下游企业目前遭遇的困境并不是由原材料成本上涨造成的,而是产能过剩、低价竞争。举个反例说,目前多晶硅20美元/公斤下游厂商在亏钱,三四年前价格是200~300美元/公斤,厂商为什么反而赚钱呢?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产业的长远利益。中国光伏产业只有牢牢把握原材料的话语权,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使产业实现长久健康发展。当下游产业伙伴不得不继续履行和国外厂商签订的高价多晶硅长期合同,或不得不支付巨额合同罚金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谁才是真正可以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何宁说:“目前我国多晶硅年需求量是10万多吨。如果开满生产线,江苏中能一年的产能就能达到6.5万吨,我们重庆大全有1万吨左右,这还不包括其他几家企业。因此满足内需绝对没有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企业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