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并网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存三大误区 政策层面有两大亮点

2012-10-26 09:18来源:上海证券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并网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报道,财政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以及众多银行代表正在保定开会,探讨解决光伏行业困局之道。报道还透露,会议结束后国家电网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及光伏发电并网的有关意见,并公布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相关标准。通过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和启动第二批金太阳工程等举措进一步开拓光伏企业国内市场。

报道透露的信息有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光伏电站将接入电网。第二个亮点是“进一步拓展光伏企业的国内市场”。笔者以为这两个新的思路非常重要,说明中国光伏产业将改变过去错误的发展思路,按照产业的发展规律,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型新兴产业。

中国的光伏产业最初是属于加工贸易性质的。从发达国家进口多晶硅中间产品,加工配套完成太阳能发电板生产,然后出口欧洲和美国,德国是非常重要的太阳能出口市场。当前,中国的光伏加工贸易产业遭遇了两个发展困境。首先是受国外消费市场的制约,因为欧债危机,发达国家财政紧缩,大幅降低了对光伏使用的补贴,光伏消费市场萎缩致使中国光伏出口受阻。其次是受国内光伏产业产能盲目扩大的困扰。“十二五”规划从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将清洁能源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但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从战略高度研究如何推进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是延续了对GDP增长的偏好和传统的以投资拉增长的思路,盲目加大对加工贸易定位的光伏行业的投资,误导更多民营企业加入,推动光伏产业的产能扩张。在国外需求下降,国内市场完全没有开拓的形势下,光伏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的一部分还未开始就已产能过剩,并遭遇欧盟和美国的“双反”诉讼。

笔者一年多前就分析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思路,认为存在三大误区。第一,战略型新兴产业不能仅是加工贸易性质的定位。清洁能源战略是能源战略和降低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战略的一部分。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要在国内逐渐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部分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和高污染能源,缓解能源和环境瓶颈,创造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决策。出口贸易不是战略产业的主要目标。

第二,盲目扩大产能违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应是先投资研发,突破相应的技术瓶颈,然后打开消费市场,最后才是扩大产能。在没有突破关键的技术障碍,没有打开消费市场之前就盲目地扩大生产,产能过剩是必然的。太阳能领域违反产业发展规律导致诸多问题特别典型。

太阳能发电,在某种意义上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发电过程可能非常不稳定,如果上网会带来电网的不稳定。所以,只有在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开发上取得突破,解决了太阳能发电上网储存的技术障碍,才能使真正利用大自然提供的清洁能源具备可行性。没有解决上面的基本技术问题,也就不可能有消费和使用市场的扩张,而在设备环节的投入实际上是扩大生产规模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清洁能源往往是消费清洁,生产过程却有严重污染。如果不打开消费市场就扩大生产,不但不会节能减排,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并网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