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的“亮”与“黑”

2012-10-10 15:04来源:中国环境观察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是没有控制技术而是肯不肯用要对相关企业加大环保压力,促其改进工艺、加强污染控制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闻瑞梅则认为,“光伏企业把污染留给了中国”,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我们不能片面地否定光伏产业。”闻瑞梅指出,国内企业已经完全有能力建立一个完全闭环的循环系统生产线,所有生产的废料、废气可以在一个闭环系统里面重复使用,极大地减轻对环境产生污染。

她强调,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处理多晶硅的废气和副产物,不是技术上遇到瓶颈,而是肯不肯用最先进技术的问题。控制污染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对一些企业而言提出了考验。在多晶硅制造领域,美国和日本也都经历过污染时期,但是在技术进步以后,污染才慢慢减轻。

2009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制定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太阳能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要不低于98.5%、99%、99%;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这个意见出台之后,很多老板反对,行业协会也在呼吁,对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严格执行,可能意味着成本大幅提升,甚至倒闭。但从行业长远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这个决定是对的。”费维扬说。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征求意见中的标准,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前15家多晶硅企业“是完全符合相关要求的”。而40多家企业中,有20家左右存在环境问题,并且少数企业由于工艺问题,能耗比较大,存在一定的污染隐患。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多晶硅行业准入门槛,将对行业的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修订,形成一个“合适高标准的,又有利于我们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准入门槛”。而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多晶硅市场分析及科技发展座谈会上透露,相关部门将研究对多晶硅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进行补贴。

薄膜电池是不是一种补充?

不同技术路线优劣势明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是关键

在国际市场硅原材料持续紧张,多晶硅生产高污染和高耗能的背景下,薄膜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在国内,它和多晶硅也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2009年11月,全球第一条双线双结大面积硅基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江西赛维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昌高新区宣布竣工试产。这个项目引进了全球顶尖太阳能设备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技术,初期达到8.5%的稳定转换率,随后将不断提高至12%(目前非晶硅单结技术的转换率为6%)。而技术成本仅为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40~50%,硅膜厚度不到两微米,耗用硅材料仅为1%。公司和合作伙伴联合研制的5.7平方米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全球单块面积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铂阳太阳能执行董事彭立斌介绍说:“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利用多晶硅材料生产成本,占整个光伏电池成本的40%~50%。相比之下,薄膜电池仅使用在基板上形成的一层薄层材料,生产过程只需200度低温,耗电少,污染小,极大程度上减少高耗能和副产品污染问题。在转换效率,实际转换效能方面都具有明显优越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