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江苏光伏“救市”待考

2012-08-15 08:51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千家生产企业,17万就业人数,超百亿美元出口,这些数字宣告着江苏光伏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而一旦市场转淡,低沉的气压却又将“救市”的压力转到地方政府身上。

7月30日,江苏省物价局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扶持光伏发电政策意见的通知》。 据悉,江苏省将实施新一轮光伏发电项目扶持政策,执行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对在此期间新投产的非国家财政补贴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地面、屋顶、建筑一体化统一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网电价分别确定为2012年1.30元、2013年1.25元、2014年1.20元和2015年1.15元。

业内人士称,此政策不可能大幅度解困江苏省内的光伏企业。“因为现在的关键不在电价,而在支持规模。”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许瑞林向记者表示,上述文件并未明确规模这个核心问题。

有价无量难回天

“只有让电价和规模挂钩,才能解决问题。”许瑞林向记者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许瑞林举例说,假如江苏政府足够有钱,有能力消纳全国的光伏产能,扶持所有光伏发电项目,“那肯定能解决国外市场大幅萎缩的现状。”

“退一步来讲,只要让江苏省的产能在省内全部得到应用,哪怕是保本,也能解决江苏的问题。”许瑞林称,江苏去年的光伏产能在10吉瓦左右,要解决10吉瓦左右的产品,“政府哪有那么多钱?”

去年,青海省推出“930”光伏计划。当时有人测算,依照1.15元/度的上网电价,安装总量为8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就需补贴约130亿元。而事实上,青海省最后通过的光伏项目高达1吉瓦,所需财政补贴也升级至200亿元。

光伏行业的庞大吸金力让许瑞林感觉,如果此次政策支持的产品规模不够,新政背后的利好便是形同虚设。“比方说只能支持一个兆瓦,那你说万分之一能解决什么问题?”

方正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小组组长姚伟向记者表示,这次政策出台的象征性意义更大,只能缓解当前的状况,不能扭转当前的趋势。“因为国内市场的培育有待时日,即便到2015年全国也才21个吉瓦,未来2年做到5个吉瓦,也才欧洲的1/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