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伏产业接近破产边缘 重庆企业生存告急

2012-08-10 08:47来源:华龙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即使是同在重庆的另一家知名光伏企业,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情况也并不比重庆兰花强多少。

“虽然我们现在仍然在勉强运转,但已经处于边生产边亏损的境地。”重庆大全投资者关系经理何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共同起草的《2011~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四季度,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

行业的集体性危机直接体现在股市上。今年,包括皇明太阳能在内的国内多家光伏企业IPO搁浅,而在美上市的9家中国光伏企业中就有6家报亏,全年累计亏损高达17.3亿美元,同期盈利的3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也大幅下降。

原因

产能过剩过于依赖出口

蔓延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危机从去年才开始有所显现,但造成中国光伏企业集体陷入危机的根源,却应当追溯到2000年前后。

1999年,德国政府宣布实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随后西班牙也对国内太阳能发电进行补贴,海外巨大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开始启动。

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欧洲大量运用,多晶硅需求量逐年提升,每年几乎都有1万~2万吨的新增需求。这种需求传递到国内市场,表现为多晶硅价格的一路飞涨。来自央视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多晶硅总产量只有287吨,在当时的市场缺口达上万吨的情况下,2006~2007年,多晶硅现货市场价格涨到了每公斤200~400美元。

“也正是在2006年之后,大量的企业开始进军光伏领域。”重庆大全新能源投资者关系部经理何宁告诉记者。2008~2011年间,全国爆发式地出现了大批的光伏企业。2010年仅温州新增光伏企业就达到了30家。

“到2011年,国内已经量产及在建的光伏企业产能已达到了500亿瓦特,而彼时的全球光伏总安装量只有270亿瓦特。”何宁坦言,中国光伏产能早在去年就已严重过剩。

“除了本身的产能过剩之外,长期以来,产品的销售结构也成为本次行业性危机的一大推手。”重庆兰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中国光伏产品约有60%出口至欧盟,而美国市场只占2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出口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