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浅析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四大路线

2012-07-26 10:58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太阳能新能源光伏电站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实际上,现在新能源产业还处于财政输血的培育期,怎样从输血机制转变为造血机制一直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家电下乡消费补贴的政策值得借鉴,将政策的作用点从投资转向消费,可增加政策的多样性、互补性。可根据需求方的支付能力,制定消费补贴政策。例如,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现有的扶贫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只是考虑为民众无偿提供太阳灶、光伏电站等用品或者设施。由于是无偿供给,许多人就不会爱惜,造成了浪费,还助长了等、靠、要思想。可将现有的政策作适当的调整,为需求方提供一定的消费补贴,鼓励有偿消费,引导民众通过劳动改善生活条件。

在项目导向方面,要突破单一性,支持多样性,特别应支持统筹兼顾的综合利用项目。例如,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一体化这种中国特色新能源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型发展模式。在财政政策上支持这类项目,不但能够解决目前光伏发电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问题,还能够为解决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扩大内需问题等政府关心的问题提供一种整体解决方案,一举多得。

四、行政路线,保守还是超越

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是政府,在各级政府的规划中,都列入了与新能源、节能产业相关的内容。而在实际操作中,行政管理人员以保守的方式管理新能源,关心的只是借新能源之名能引进多少投资,完成考核或者奖励指标,较少关心或者思考新能源产业的实际作用。有些人只是用新能源概念编造故事,圈占土地资源。

行政管理者对新能源的认识至关重要,没有深刻的认识,难有自觉的行动。新能源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新能源对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是什么?新能源产业管理的抓手是什么?这些基础的知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当前一些对新能源的认识只停留在是太阳能、风能,不是化石能源,这样的表面、感性的层面。而对新能源的内涵、经济功能、作用点等缺乏了解,更需要掌握新能源产业的建设规律,以及科学方法。

许多地方政府都设立了新能源管理办公室、新能源促进委员会等管理部门,但是,在管理机制上,还是平移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缺乏针对新能源产业特征而设计的考核指标,以及鼓励与制约机制。要鼓励自主创新,制约借新能源概念之名,谋私利的行为。

对于新能源产业管理这种新的行政管理职责,当务之急应突破原来的保守管理体制,改革出一种适合当地实情的超越之路。具体的抓手有两个,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二是建立新能源应用示范点,重点要鼓励热源、综合利用示范点的建设。通过人员认识与实践水平的提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通过示范点建设,取得有效的技术、经济数据,增加吸引投资的实力。

总之,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突破现行保守的行政管理体制,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超越之路。

建设新能源产业,任重道远。中国在前一段时期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探索性实践中,走了一些弯路,交了一些学费。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在反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新能源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