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光伏发电的市场化之途

2012-07-16 10:54来源:太阳能发电关键词:光伏电站光伏发电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0年,全球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欧洲的发展进入了巅峰,装机量占到全球总量的80%。但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包括德国、意大利在内的欧洲主要光伏应用市场开始大幅削减光伏装机补贴,造成全球光伏产品价格快速下跌,光伏组件价格至今已下跌了50%以上,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随之锐减。

虽然我国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由此陷入了困境,但价格的快速下跌却给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启动带来了机遇。2009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为16万千瓦,2010年为50万千瓦,截至2011年底国内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了300万千瓦,相比2008年增长了20.4倍,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明显。但政策终究代替不了市场,随着申报补贴的项目越多,中央财政的负担也越来越大。

2011年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首次推出了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但本应由市场说了算的定价权却由政府这只手来包办,也说明了光伏发电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因此,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意义,不在于价格是否合理,而在于内需市场终于开启。

发展中的瓶颈

国家构想的光伏发电市场化路线是:通过中央财政补贴——推动市场启动——引导社会投资——形成规模化——促进成本下降——实现平价上网——形成社会真正需求——进入市场良性循环。

不过,目前的光伏发电仍有价无市。其原因在于光伏电价高于煤电价格,难以激发光伏电力的社会需求。

相比煤电而言,光伏发电价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光伏电力的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在于煤电的价格不合理。但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快速,煤电价格也不会长期倒挂,一个不断下降,一个不断上涨,两者竞争力趋近是必然趋势。

随着光伏装机的规模化,预计到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将下降到0.80元/千瓦时,到2020年则下降到0.60元/千瓦时。

国家财政补贴是建立光伏市场的关键举措,对于启动国内市场效果显著。但无论是系统成本初装补贴还是上网电价补贴,目前来看,都并没有促成国内光伏发电形成真正的市场化模式。

首先来看光伏示范项目补贴政策。该政策的用意,是希望通过示范项目的带动来形成市场化发展。因为中央财政没有力量独自承担发展目标所需全部资金,只能每年拿出一些资金用于部分项目补贴,以引导地方财政进入,但这一预期并不尽如人意。

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中央财政补贴太少吗?还是投资者和建设者过于追逐既得利益?似乎都不成立。问题仍然出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上,如果地方财政能够积极一些,配合中央财政多增加一些补贴,使光伏电价高一些,该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可光伏电站建设的项目审批制原则,使得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并不高,让这一政策越来越陷入困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