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盘点2012上半年IPO搁浅的光伏企业

2012-07-11 15:08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快可光伏的上市之路已戛然而止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QCSolar)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控制及光伏连接传输系统、户外精密防水连接器系统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中国大陆有两家工厂,分别位于苏州市、淮安市,公司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德国TUV、美国UL的质量安全认证,公司被中国政府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光伏组件效能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光伏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目前已取得54项专利知识产权,承担了中国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技术研发课题,是中国高端太阳能光伏连接控制器领域创新设计的先锋!

快可光伏2010年10月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接受日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辅导,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但是在短短十几个月时间,快可光伏的上市之路已戛然而止。

曾经风光无限的产业如今却少了些许锐气与霸气。谈到上市,很多光伏企业都感到有些无奈。但作为融资的重要渠道,上市似乎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走的一步棋。而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企业难以出现盈利,造成上市难,从而极易出现恶性循环。

目前光伏行业上市的前景并不乐观,如果能够上市,企业的创新技术非常关键。如果企业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那么企业就存在盈利空间。但事实上,企业选择上市,目的正是为了融资,有了资金保障才能够加大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如果不能成功融资,那么何谈技术投入,这就会导致出现恶性循环。

6、日地太阳能勇闯IPO终止

日地太阳能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产品涵盖多晶硅料、多晶片、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集成等。然而,上述企业勇闯IPO之时,正逢全球光伏行业的低谷,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明显下滑。纵观国内整个光伏产业链,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领域均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成为通过新股发行审核的一大门槛。

对于众多光伏企业选择上市来缓解融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市场需求不足;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每家企业都存在资金流短缺现象,假使上市融资可以缓解一时之急,但上市的后果必然将进一步扩大产能,从而又加剧了行业竞争压力,使得全行业利润水平下滑。

7、天能科技IPO被证监会终止审查

据悉,天能科技拟发行37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48亿股。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在2011年可谓是经历了不折不扣的严冬,产能过剩导致的多晶硅价格暴跌,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国家的光伏装机总量目标不断下调,以及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企业连绵不断的反倾销起诉;这些负面因素都大大挤压了中国光伏行业的盈利空间。资料显示,2011年前三季,该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片、电池板组件的平均单价,分别同比下跌11.42%、33.02%和35.7%,光伏市场低迷由此可见一斑。而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又是新股发行审核一大门槛。

另外,3月份,某媒体曾对天能科技进行报道,在《天能科技:虚增收入数千万涉嫌造假上市》中质疑其造假上市。称其在多个工程中存在披露不实。且除了虚增收入的造假外,被公司包装为光伏应用的多个成功案例,也是漏洞百出、使用效果堪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