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伏企业抢占日本市场遭遇阻拦

2012-06-05 16:24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关键词:英利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高准入门槛

国内光伏企业蜂拥去日本淘金,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组件企业而言,要想进入日本,必须得到其复杂的流程认证。

在日本市场,主要有两种认证:由日本太阳能光电协会(Japan Photovoltaic Energy Association)颁发的日本住宅顶部太阳能系统JPEC认证以及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Japan Electrical Safety & Environment Technology Laboratories)颁发的太阳能组件JET认证。

如果中国制造商要想进入日本地面电站市场,首先需得到JET认证。而在国内,目前拿到此认证的企业仅为7家: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赛维LDK、索日以及Upsolar。

2月23日,索日新能结束了漫长的等待,获取来之不易的JET认证,拿到进入日本市场的通行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通行证审批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而且是从年初至今唯一获取JET的企业。即使是制造业大佬英利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今年大概会有5家公司拿到JET认证。中电光伏也等待了很久,七八月份应该会有结果。” 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经理崔娟娟说。

崔娟娟将申请JET的过程总结为痛苦而漫长,“报备的材料一定要选择行业中最好的,比如TUV莱茵,UL认证都齐全的辅材,且最好是美国日本的品牌。”

不难理解,在日本,太阳能发展成为一个流通渠道严密的成熟市场,和通信、汽车等工业产品一样,外国产品的进入极为困难,更何况目前在住宅中作为家电一部分的太阳能系统。

25年的质保期,让日本消费者对外来品牌非常谨慎。即使是中国组件价格优惠,优势并不明显。“在日本市场,产品最重要的是品质和服务,价格排最后。”崔娟娟如是说。

如此看来,除了复杂认证这一层有形门槛,要想进入日本市场,中国太阳能制造商还有很多无形门槛需要克服,而在此间日本文化中的谨小慎微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崔娟娟介绍,日本组件的订单细化到每个技术环节,不仅需要工厂的检查方法和流程,而且要系统的数据,比如抗风抗压抗盐抗腐蚀等。

对于这一点,苏美达辉伦太阳能董事长蔡济波也深有体会。这个组建产能仅有500MW的企业,从去年也开始涉猎日本市场。

通过京瓷太阳能前创始人的牵线搭桥,蔡济波更深一步了解日本市场。“日本市场刚刚启动,很有潜力,封闭性很强,我们已经进入,有一些价格优势,但他们对质保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获得客户的信任,他把工厂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拍照,展示给日本客户。在蔡济波看来,组件在日本市场销售,需要寻找亲密的合作伙伴,依托其强大的渠道,打造品牌并非易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