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狂想曲:中国缺乏发展的理性、冷静和机制

2012-05-14 19:49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十年成为左右全球行业命运的杀手,首先得益于信息革命下技术传播速度的加速。特别是像光伏电池生产这样的装置产业,通过购买凝练了生产技术诀窍的智能设备,企业可以迅速地获取生产能力。加上太阳能电池生产类似于半导体,新兴企业通过招揽海内外半导体人才可以迅速打造技术团队,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是沉淀了大量优秀的生产管理人才。此外,通过上市、风投等手段,在发展新能源政策的光环下,光伏企业较容易从海内外获得巨额资金。当然还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支持。以尚德为例,从催生到金融危机中企业的脱困,无锡市政府的扶持都至关重要。

另一个要素是,在中国特别是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跟光伏产业相关的巨大产业集聚,能够迅速实现高效率的配套和分工合作。凡此种种,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爆发提供了前提条件。

但是非理性的冲动和盲目的重复投资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行业政策的失控、地方政府的拼比、投资的狂想曲、企业的同质经营,不仅像黑白棋一样把光伏产业从一个暴利行业一瞬间打压成薄利甚至负利行业,而且还让中国企业不能像欧美企业那样在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能够果断地退出,这场看谁能扛到最后的游戏还将继续耗费巨大的财政和金融资源。从光伏产业十年走过的道路来看,中国具备了产业大发展的诸多条件,但还缺乏发展的理性、冷静和机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