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凸显国际竞争力?(图)

2012-05-08 09:37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光伏市场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打价格战。狠压价格是中国多数企业的“杀手锏”,特别是在海外市场“打压挤”风浪下,中国企业之间频发恶性竞争,同行角逐激烈,而这在国际市场上并非上策,还导致传统单纯的制造盈利空间越发狭窄。若企业忽视提升核心竞争力,总停留在劳动密集型水准,终将被市场淘汰。

看准商机 规避风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欧洲、北美、亚太及非洲等国际市场应该说各有特点。其中,哪些市场蕴涵着商机、哪些又应该规避呢?

中兴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兴能源光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盛建安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说,依托中兴集团的通讯业务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开拓经验,中兴能源对国际光伏市场进行了深度调研和预测。目前欧洲市场饱和度很高,竞争相当激烈,但东南亚、非洲地区的电力供应需求量大,很有发展空间。因此中兴能源把曾在美国发展光伏项目重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现在印度已有业务接触,由于当地市场成本低且法律制度较完善,今年预期会有订单产生。

苏维利说,全球光伏市场分三类,首先是德国2004年实施的“补贴电价全额收购”(FIT)市场,这是业内比较看好的商业模式,现在几乎整个欧洲及日本都参照了这种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模式。第二个是美国的“补贴制市场”,这在业内很不看好。美国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市场化,可谓其有多少州相当于有多少国家有多少电价政策。由于没有固定电价,每个项目的价格都要跟电网公司去谈;虽是持资人但因不是当地企业却做不了股东而拿不到退税补贴,要拿就要与当地企业合作签一大串合同,花费高昂律师费。即便投资获得了补贴,还要去买每年价格都在变的绿电指标。第三个是南美如智利的平价市场,即没有补贴制度。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开禄对记者说,日本市场其实比较封闭,而近几年遭遇地震致使核电站泄漏,其政府调整能源战略将重点放在新能源发展上,并且该国电力资源稀缺,所以这些客观因素也促使了中国企业进入。与天华阳光携手在日本建立电站,也是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与光伏电站开发运营商合作进军海外市场的一种创新模式。当然由于日本自然环境有些恶劣,考虑到抗震等因素,在当地建立太阳能电站的工程费用相对较高。

苏维利补充道,天华在日本经过了五年的努力,从宣传、交流、示范到典型项目,现在当地终端里排前五名。原来,日本是由一个委员会来决定采用哪家企业的产品及给不给补贴,但改成FIT之后,用哪家的太阳能板这样的事几乎由开发商说了算,于是天华便有了行使话语权的机会,从而可以助推超日这样的组件企业进入日本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市场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