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如何让阳光照进光伏产业“寒冬”?

2012-04-26 09:54来源:光明网关键词:光伏市场光伏产品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寻找蓝海:在大浪淘沙中转型

“防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引起了普遍关注。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欧美的贸易保护日益严重,受到“双反”的多晶硅光伏产品的出口面临日益严峻的情况,国内太阳能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而转型的方向,就是基于染料敏化氧化钛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瑞士投资银行Sarasin在《太阳能产业——激烈竞争下的适者生存》的太阳能产业可持续性研究报告中指出,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顶级公司将迅速扩张。在第一太阳能、夏普、昭和壳牌、通用电气和汉能控股的带动下,预计到2013年,薄膜太阳能产业能够达到32%的年均增长率。

与传统的晶体硅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材料省、低能耗、无污染、低成本、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显著的优势,在促成光电建筑一体化、提升建筑美感方面也具有先天优势。另外,薄膜电池在早晚、阴天等弱光条件下,仍可产生电能,因此,在同样地理和气象条件下,全年发电量比晶体硅电池高出10%到15%。

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未来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开辟新的市场蓝海。

打开内需:“家家用电”到“家家发电”

数据显示,中国是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大国,却是使用小国,9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团体提案。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美将发展太阳能作为新能源战略的突破口,以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发展太阳能的主要路径,抢占能源革命制高点。

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太阳能发电中的运用比重超过80%。欧美发达国家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及外立面相结合,每个建筑就是一座小型发电站,实现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不用占地,不需要远距离传输。

从技术来看,目前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环保无污染第二代、第三代非晶硅薄膜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技术和弱光发电等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装备制造、电池生产到发电整个产业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获得欧美严格的认证。

从需求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大规模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潜力巨大、正当其时。

“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产业,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积极影响。”李河君说。

2011年3月,住建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

全国工商联的提案建议:国家可采取先试点后大范围推广的做法,对已建和在建的工商业及居民建筑,凡是经过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改造的,分别作出较大力度的契税、房产税等相关税费的减征和免征政策;将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改造作为新建建筑审批的先决条件,鼓励自发自用和上网,与电网实行净电量结算。同时,通过信贷优先、利率优惠等专项政策,鼓励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生产企业的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市场查看更多>光伏产品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