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补贴该不该成为光伏企业的生存之道

2012-03-22 15:16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光伏光伏行业光伏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补贴难助核心技术突破

根据规定,金太阳示范工程将2011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标准由原定的每瓦9元调整为每瓦8元,并将2012年补助标准进一步下调到每瓦7元。

不过,补助标准下调并非意味着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减小。分析人士指出,按最新光伏组件价格计算,国家补贴仍然在50%以上,而屋顶光伏薄膜组件项目在收回成本后仍有近10倍的利润。同时,今年金太阳示范工程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补贴总额会有不小的增长。

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业内人士认为,过高的补贴在继续激励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同时,间接为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埋单。一直以来,核心技术缺失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通病。目前停产的一大批多晶硅企业大多成本竞争力不足,随着整个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将被逐步淘汰。

“补贴害了节能环保产业。”黄鸣明确指出,国家补贴使得很多企业误入歧途,只想着挣钱,忽略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旦离开补贴难以生存。虽然这样的观点给黄鸣招来一些骂声,但他坚持:“我所有的企业经营理念都是在没有补贴情况下的经营方式。”

近日,北京市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享有中央财政的资金补助。作为太阳能“进城”的重大利好,黄鸣却表示“好的产品不需要补贴,没有国家扶持才是大机遇”。黄鸣指出,从以往的经验看,国家强制安装可能会导致市场畸形,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安装的太阳能路灯至今已损坏大半。“对于国家强制安装,太阳能企业不应太乐观。”黄鸣说。

国家电监会原副主席邵秉仁也告诉记者,目前的补贴政策不合理,鼓励了下游产业扩张,却没有鼓励上游的研发,忽略了科技创新。“新能源产业肯定赚钱,因为国家有政策补贴,但是这样的政策不可持续。企业想要脱离补贴独立生存,只能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没有别的办法。”邵秉仁说。黄其励也指出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同目前的政策导向有关,过于注重规模发展就会忽视自主知识产权。他建议在招标时将自主化率作为重要指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