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多晶组件评论正文

投资多晶硅失败 光伏大佬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

2012-03-19 09:00来源:经济观察报关键词:光伏多晶硅光伏组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在新一年度,英利的光伏组件产能会进一步扩张,预期硅料自给比率会在10%以下,自产硅料1000吨左右。

对于英利减值,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英利现在的市净率为0.412,因此,对成本过高、无法盈利的项目做资产减值是明智的。“通常企业市净率低于1,则需考虑做减值。”

多晶硅产品成为拖累之际,英利或许得到轻装上任的机会,但投资者期待的“噱头”不再。公司净资产从12亿美元下降至8亿美元。

英利官方也强调称,“公司认为六九硅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可能低于原先预期的水平,因此做非现金固定资产减值,不对实际运营和现金流产生影响。”“长期来看,六九硅业的产能完全释放之后,生产成本会实现大幅度下降,届时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英利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减值之后英利下一步或将放弃多晶硅生产,或将以收购的方式,继续对上游的介入。

3月15日,UBS瑞银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英利可能将与保利协鑫建立业务关系。报告显示,“UBS通过调研,加上最近的英利退出多晶硅生产,预测保利协鑫将可能成为英利的潜在多晶硅供应商。”

成本为王

在光伏业最寒冬之际,下游光伏组件产品跌至成本价,上游具成本优势的多晶硅企业则强者恒强。

3月16日,保利协鑫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43亿港元,同比增长6.2%,毛利率为33.2%。由此,其也成为2011年度光伏企业“最赚钱的公司”,亦是全球光伏企业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一度近900亿港币。

2011年度,尚德电力仍为亏损之首,全年净亏损高达10亿美元;英利绿色能源净亏损5.1亿美元,毛利率由27.3%下滑至第四季度的3%;天合光能则净亏损3780万美元。

在光伏企业“最严重的寒冬”,欧债危机和行业产能过剩使得光伏产品年内大幅下降。这一年里,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在成本降低的同时按承诺扩大生产规模——多晶硅产能达6.5万吨/年,硅片产能达8吉瓦/年。

这意味着,保利协鑫的多晶硅生产规模,已经达到国内整体需求的半数以上。本报采访了解到,尚德电力、阿特斯、晶澳太阳能等一些大型光伏组件商,已相继从向赛维LDK购货,转投至保利协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