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两会“把脉”光伏产业“发烧”后遗症

2012-03-09 11:43来源:新华社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两会快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双反调查”和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价格暴跌,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大多正在“受冻”。“四川有7家企业,但有5家企业逐步削减了产量,到11月份就停工了。”王海林说。

“发展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慢了”

“因为过度依赖出口,晶硅产品在国际市场卖不动了,大家就以为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都不行了;从银行贷不到款了,原本积极性很高的地方政府也放缓了发展速度,这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向记者倒出了“苦水”。

“其实整个行业才刚刚起步,真正的发展高峰远没有到来。不是我们发展太快了,而是有的地区、有的企业太盲目,同时国内市场应用太慢了。”李河君说。

对于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刚起步就遭遇的困境,行业专家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行业初期发展存在盲目性,二是对海外市场依存度过高,三是缺少核心技术。

“这一现象和几年前蜂拥而上的‘风机制造热’颇为类似,但‘光伏热’市场主要在海外,且集中在欧洲。当欧洲经济遇到问题,90%以上产品依赖出口的晶硅制造企业就出现了产能闲置、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说,对外部市场依存度过高,不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快国内市场应用。

国家能源局的报告称,截至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了4000万千瓦,年增长率超过50%;《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近年来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装机量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发展规划报告也认为,未来10年我国光伏发电将呈“爆炸式”发展,201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500万千瓦。

王海林认为,那些既没技术优势也没资源优势、盲目发展起来的企业,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最终将被淘汰;但对于有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很有希望继续做大做强。

“能否发展好,技术、资源、政策、市场都很重要”

根据李河君对市场进行的测算,如果我国现有近5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能拿出20%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就将形成10亿千瓦的市场装机容量,相当于新增368个葛洲坝电站或45个三峡电站,并带动玻璃、电气等20多个行业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是广阔的,但能否发展好,技术、资源、政策、市场都很重要。”李河君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两会快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