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中国风电发展缘何过剩?

2012-02-21 08:58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关键词:风电风电产业风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现阶段经济增长需要有足够的能源供应,同时还要满足环境约束。因此,开发新技术新能源,从而优化能源结构,对中国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尤其是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不断增大(2010达到55%),油荒、电荒、气荒等问题接连出现,中国政府提出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40%-45%的碳强度目标的背景下,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本身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经济动力。

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新能源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中国的风能资源很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如中国陆地风能(高度50米)有23.8亿千瓦,海洋风能大概有2亿千瓦左右。近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电产业取得快速发展,2010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风电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41800兆瓦,同比增长62%,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风电装机最大的国家。

中国成为风电大国,但还不是风电强国

近年来,虽然中国风电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市场规模不相适应,自主研发不足,产品更新换代太慢等。虽然国内企业已基本掌握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许多主要零部件国内也能够自己制造。但是,大功率风机的核心配件的核心技术基本上仍被国外厂商控制。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需要从技术上与风电规模相适应,做到“大而强”。

另外,电网接入技术也是制约中国风能发展的主要因素,风电间歇式发电特点对电网容纳能力提出挑战。中国仅2010年一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就达到1800多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突破了4400万千瓦,而电网跟不上风电装机的快速发展。风电上网对电网的稳定、备用和长距离输送均有很高的要求,且具有规模负效应,即风能发电量越大,对电网要求越高,成本也越大。

因此,中国风电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链问题,主要体现为自主创新不够和并网不畅,结果是设备制造能力过剩严重。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竞争激烈,2010年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超过80家,合计规划产能达到4000万千瓦。发展风电的重要性无需争议,关键是如何以最小成本来做。最小成本要求风电投资在根据资源与市场情况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还应该有相应的政府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通俗地说,就是实现风电的“有序”发展。这个“有序”主要是在发展中兼顾各个产业链的节点发展,避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政府应当主要关注风电的研发和利用环节,设备制造环节留给市场。如果风电终端利用不畅,产能就是过剩,因此中国的风电规划除了强调发展,还应当包含控制机制。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将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风电的研发、技术创新和终端利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