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日新月异

2011-12-21 13:02来源:中国发展观察关键词:光伏太阳能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超出预期,平价上网的前景日渐清晰

由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以及竞争加剧,风电成本显著下降。2010年单位容量(1兆瓦)风电机组的全球平均合同价格为98万欧元,比2009年下降7%,比2007年121万欧元的峰值价格下降19%。美国、瑞典等资源丰富地区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为68美元/兆瓦时(折合0.44元/千瓦时),与燃煤电厂67美元/兆瓦时(折合0.43元/千瓦时)的发电成本已非常接近。从国内来看,过去五年风电机组价格每年下降10%,累计下降40%以上,风电机组的价格已降至4000元/千瓦以下。即使考虑到征地和塔架等基建成本的上升,风电装机的综合成本也下降了10%。目前,资源较好地区的风电发电成本已低于0.5元/千瓦时,全国火电的平均上网电价已达0.44元/千瓦时,如果考虑到火电尚有5-6分/千瓦时的电价需要疏导,风电与火电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

多晶硅制备和光伏发电的成本更是大幅下降。国际多晶硅价格在2008年4月达到峰值时高达470美元/千克,之后持续下降,2009年下降到40-50美元/千克,目前由于需求旺盛价格又回到50-80美元/千克的波动区间。实际上,国际上先进厂商的生产成本已降至20-30美元/千克,国内企业平均成本降至40美元/千克左右,保利协鑫的成本由2009年一季度的50美元/千克下降到2010年四季度的22.9美元/千克,预计2012年可降至18美元/千克。按照目前的成本水平,在各个环节有适当利润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成本可下降至0.9元/度,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60%。业内专家普遍预计到2015年前后光伏发电相比火电有竞争力。

我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进入世界前列,具备大规模应用的产业基础

从产业规模上看,2010年我国风机产能近4000万千瓦,新增装机1893万千瓦,累计装机4473万千瓦,三项指标均为世界第一。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为800万千瓦,更是占据世界半壁江山。

从产业链的完整程度看,近两年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在风电领域,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一个集原材料、零部件、整机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光伏发电领域,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得到改观,2010年多晶硅产量超过3.5万吨,进口比例降至50%,随着新建产能不断释放,预计于2012年多晶硅将实现供求平衡。

从技术能力上讲,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风电实现了大功率风电机组从引进消化、联合设计到自主设计的转化,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出口标志着我国风电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大型海上风电、直驱式全功率变流技术等新一代风电技术研发上也紧跟世界前沿。光伏发电领域,我国的企业在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以及多晶硅制备和废物回收利用上有一些独特的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拥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优秀企业。在风电制造领域,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已跻身世界前五;在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领域,无锡尚德、天威盈利、晶澳太阳能稳居世界前10名;在多晶硅制备领域,保利协鑫和江西塞维也将跻身世界前10名。上述企业多是民营企业,并在国内外上市,这些企业极有可能像当年的华为、中兴公司一样,带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成长为继通信业之后又一个与世界同步并有一定领导力的优势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