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企业正文

中国迄今规模最大光伏电站运营商为名不见传央企

2011-12-20 16:51来源:环球企业家关键词:光伏光伏电站央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一座占地超过5000平方米的光伏电站出现在这片大漠戈壁中。这座容量为200MW的光伏电站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意外的是,其运营商却是一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新进入者: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

对其母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来说,这是一次突破之举。该集团主营业务为水电,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GW的水电装机容量。但从2007年起,中电投分别在西宁和西安上马了多晶硅和电池组件项目,今年正是投产之年。而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从水电业务延伸到光伏电站,昭示了这家央企进军光伏产业的雄心。

中电投并不是孤例。去年9月,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计划投资50亿元建造1400MW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基地,地址选在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占地500亩。国电旗下也成立了从事多晶硅、电池、组件生产的子公司。除此之外,其他能够与运营商进行资源对接的央企也纷纷涌入。中国建材集团正在成都双流建设80MW的薄膜电池生产线,预计2013年投产。更早进入的是中国兵装集团子公司—天威集团。早在十年前,天威已通过合资、投资、收购等方式陆续进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投资的企业中包括英利。2007年7月,天威新能源在成都市双流县成立,正式开展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在内的光伏制造业。现在天威新能源产能为500MW至600MW,在国内位于二线光伏企业的阵营。11月15日,天威新能源总经理高正飞在全球客户年会上说到,中国兵装集团对天威新能源的期许是,2015年跻身全球前五。

为什么央企会成规模进入这个陌生行业?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分析师曹寅说:“央企下游能保证装机,有进入光伏制造端的驱动力,想把产业链上的钱都自己赚。”但凭借强大资本和下游终端优势,这支国家队能否在多变的光伏市场上一路凯歌?

中国光伏制造业的主角一直是尚德、英利、天合、赛维等数家在美上市的民营企业,行业处于高度市场化竞争的状态。高正飞承认,先进入的企业取得了先发优势。比如资本市场的认可、品牌的建立以及规模的形成,但国家队的闯入或将改变市场格局。

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小企业。一位光伏电站负责人说:“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央企)进来,价格竞争太激烈,小企业竞争不过的就淘汰掉。”

一线企业同样受到不小的冲击。2010年年初,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就向内部员工传递出信息,央企进入将会对行业产生冲击,英利上下需好好应对。事实上,国内光伏市场开启后,英利成为最大赢家,是今年给国内光伏电站提供组件最多的供货商。天威新能源紧随其后,以1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高正飞介绍,在光伏电站建设最火热的青海,天威几乎拿到了所有业主的订单。光伏电站下游运营主要由央企把控,天威具有央企间资源对接的优势,能在国内市场上打下漂亮的一仗,国内市场业绩好过很多一线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