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设备烧结炉及其他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业“严冬”之后能否“迎春”?

2011-12-16 14:05来源:新华网关键词:光伏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寒冬”背后一杯自酿自饮的“苦酒”

年初至今,国内光伏行业经历了价格暴跌、库存激增、债务高企、海外“双反”等一连串厄运,整个行业在三季度末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市场一片萧索。尽管欧洲主要光伏安装国削减补贴以及随后爆发的欧债危机被视为导致上述一幕的直接导火索,但本报记者近日从业内多方调查获悉,当前的这种困局其实早在近几年光伏行业无序竞争与产能跃进的过程中就已肇因。

事实上,正是去年光伏行业高歌猛进之际的大量投机性新增产能,才酿成了今年来价格一路下滑、产能严重过剩的“苦酒”。而最低价中标与低行业标准这些行政弊端则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上述行业“乱象”。如果说产能过剩仅仅导致光伏产业消化不良的话,那么在大量投机资本蜂拥而入的过程中出现的低质、低劣光伏产品则可能真正给行业带来致命威胁。

光伏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战略新兴产业不能“大干快上”

事实上,除了海外市场的影响外,中国光伏企业“一窝蜂”式的发展方式也是导致寒冬期来临的重要原因。

刚刚起步的光伏产业突然面临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寒冬”,折射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层困惑:凭概念、靠政策一哄而上,许多企业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陷入低层次重复建设的泥坑不能自拔。

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技术突破方面,新兴产业是要有韧性的,十年磨一剑,“弯道超车”非常难。但是,一些地方脱离市场需求规划产业发展,热衷于搞大项目、大引进、大投资,导致企业扎堆,产能急剧扩大。短短几年间,我国光伏产品产能居然严重过剩,就是这种“大干快上”的恶果。在需求萎缩,产品档次没能拉开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必然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淖。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研究市场,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或许是国内光伏企业“过冬”的当务之急。

中美光伏贸易战谁会输得更惨?

数据表明,为生产光伏产品,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EVA、浆料等原材料。中国生产企业在2010年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及支付的技术转让费不少于30亿美元。中国光伏业内人士直言,中国对美出口光伏产品金额小于从美进口的金额。因此,如果中美开打光伏贸易战,美国的损失恐怕更大。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指出,企业并不惧怕美国的调查,相反,企业还会逆势前行,继续在技术、研发、市场方面作出长足努力,实现全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应诉企业并未寄希望在初裁阶段就认定不存在产业损害。”李磊指出,中国企业积极参加初裁阶段的抗辩工作将为终裁阶段的抗辩工作打下基础。

光伏“过冬”亟需政府出手“摔倒”要“扶”不要“救”

些许的政策扶持实在难以解救光伏行业。即便是国内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也并非真正利于光伏行业的发展,反而会令光伏走上风电“弃风”的老路。当前,间歇式能源消纳技术还不成熟,根据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风电、太阳能并网技术要到2020年才有可能大规模成熟。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风电、光伏还难以大规模并网。

诚然,光伏是新能源,需要国家扶持,但是如果要光伏发展不再走风电行业的老路,政策扶持就应主要着力于完善行业标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只有让有能力的企业兼并和发展先进的产能,并对落后的产能严格执行关停政策,才能真正培养出大而强的光伏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