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
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距发射架1.5公里的厂房里,神舟八号与长征二号F火箭已在测试。11月初,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8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全长10.4米的天宫一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舱体最大直径3.35米,比神舟飞船大了不少。
“如果说飞船是"蜗居",天宫一号则达到了"小康"水平。”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实验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2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
“天宫一号是按载人状态升空的。”白明生说,“神八不上人,但最晚到神舟十号,将试验有人的交会对接。”
与美、俄最初采用两艘飞船开展交会对接试验不同,中国全新研制了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它的在轨寿命为两年,期间可以与飞船多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这可以减少发射次数,更经济。”
周建平说,天宫一号按中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因此,它还肩负着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的使命。
“航天员已在为登天宫做准备。”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宪民说,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等空间站关键技术也将在天宫一号上试验验证。
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建造空间站。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说,天宫一号上安排有实验项目。后续的神舟八号上,中德将首次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我们要建一个开放的国家级空间实验平台。”周建平说,过去,中国曾为世界贡献四大发明。未来,在开发太空造福人类方面,我们期望能做出更多的贡献。天宫一号需经四大阶段迎接交会对接
在与神舟八号“会面”之前,天宫一号要在茫茫太空中独自走过什么样的长路?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29日说,神舟八号发射之前,天宫一号要经历四个关键阶段。
一是发射入轨段。火箭成功发射后,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50公里的初始轨道。北京飞控中心通过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进行跟踪,控制天宫一号建立稳定的飞行姿态、展开太阳能帆板。
二是变轨控制段。根据飞控计划,当天宫一号飞行至第四圈和第十三圈时,北京飞控中心对其实施变轨,使天宫一号由椭圆形轨道进入近圆形轨道。
三是在轨测试段。北京飞控中心将对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等分系统进行测试,确保满足交会对接要求。这一阶段预计持续7至10天。
四是交会对接准备段。在神舟八号发射之前20天,北京飞控中心将通过3至4次轨道控制,对天宫一号进行轨道相位调整,使其进入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八号到来。(据新华社电)美国专家:中国技术进步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29日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位美国太空政策专家对天宫一号的顺利升空表示赞赏,并认为它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一步,中国的技术进步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太空政策专家、海军军事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里兹说,作为一个技术实验台,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中国可运用天宫一号发展和测试交会、对接技术,这对中国的空间站计划至关重要。显然,中国的技术进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将要进行的对接活动将自动完成,这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实施“双子座”计划时测试的类似技术有显著区别,当时的对接由宇航员操作完成。
他指出,目前国际空间站仍在太空轨道运行,美国的太空计划集中于较长远的未来,特别是研发大推力发射系统。中国将来会具备发射大型空间站的能力,继而拥有长期在轨停留的空间站。美中两国会以不同方式发展载人航天和太空探索。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太空政策研究所前所长约翰·洛格斯登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说,天宫一号是中国为获得载人航天能力而向前稳步迈出的又一步。天宫一号对中国发展交会、对接能力很重要。
洛格斯登表示,作为综合性太空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在努力发展载人航天能力,中国的航天计划是为了服务于中国而并非与其他国家竞争。由于国际空间站计划未来存在某些不确定性,因此中国计划建造的空间站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类在近地轨道上的唯一前哨。如果国际空间站进行的实验被证明有价值,那么国际空间站计划参加国可能会延长其寿命,或用第二代国际空间站取代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由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掘进盾构设备用特种电缆研制成功并完成首批订单供货。产品经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性能全部合格并已取得型式试验报告,首批供货产品出厂试验全部符合企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电缆小百科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
今年2月底,笔者走进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30条电池生产线、2000多名工人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生产,单日电池产品的产量达40万只。天津力神电池CE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刘建军告诉记者,从2018年年初开始,公司的订单量就很大,产能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力神电池公司今年的红火开局并非
4月20日,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电源分系统作为天舟一号最重要的分系统之一,被誉为天舟之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研发人员揭秘了其迈向锂电时代的意义。载人航天的锂电时代中国载人航天电源先后经历了镉镍电池时代、氢镍电池时代。神舟七号伴随卫星曾开创载人航
上世纪八十年代,连续两次临危受命,挽救濒临倒闭乡镇企业;现任跨国线缆巨头企业掌门人;他所带领的亨通集团,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第一名。他就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3月11日,崔根良在两会休息日与经济、科技主流媒体以及电力、通信行业媒
本月初,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名为《了不起!这6张中国名片震撼世界!你都知道吗?》的微信,这条微信一发布,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并且在网上疯转。中国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算,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行业成就,正在不断为人们生活
里约奥运会于北京时间8月6日7:00时开幕了从北京出发到里约,最便捷的航班组合也需约25小时这是在地理上距离中国最遥远的一届奥运会But本届奥运会赛场内外随处可见中国元素瞬间拉近了我们与里约奥运会的距离可以说,比赛未开始,中国制造已成为最大赢家[$NewPage$]说的啦么牛其实,那些靠谱的中国制造里
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8月3日报道,中国的太空雄心和太空目标显得独一无二。与美国和前苏联主要为了名誉和地位开展探月活动相比,中国大型探测计划的目的是获得庞大的太空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当前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美国感到非常震惊。因为美国认为自己才是科学和技术
热烈祝贺长征七号发射成功!6月25日晚上8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着点火、起飞的口令,烈焰长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呼啸而起,巨大的尾焰,在夜空中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海南文昌发射场的成功首秀,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知道崔根良的人,远不如使用他光纤的人多。他带领的亨通集团,是我国三大运营商的光纤供应商。中国每4公里光纤中,就有1公里来自这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中,亨通光缆完美执行了任务,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亦蕴藏了一颗亨通芯这背后,凝聚了崔根良30多年的心血:从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起步,他
时间转瞬即逝,倏忽间2015年已和我们匆匆而别。在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暂停匆匆的脚步,重返2015年,一起来盘点输配电企业走过的日子,回望那些特别的人和事,细数那段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岁月今天北极星输配电网带您一起回顾亨通集团特别的2015年!亨通集团,是服务于通信、电力产业并涉足金融投资、能源
摘要:始于1977年,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伴随着光纤技术和光通信技术,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技术。近年来,光纤传感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在线检测、故障诊断等方面,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和推广。一、全球概况始于1977年,光纤传感技术研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2日,搭载着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11月12日10时03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船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了解,此次发射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
天地共迎虎年新春。除夕夜,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穿上节日服,挂福字,迎新春,给全国人民拜大年。这个春节,三位宇航员首次在太空中度过。空间站到处都张灯结彩,灯笼、福字、春联一个都不少,年味儿早就安排上了。在太空过年,究竟咋用电,会用多少电?头条君带您揭秘~天
4月29日11时许,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随着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自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历时20多年的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完美收官。据了解,其中太阳电池阵是卫星的唯一供电能源,蓄电池组是卫星储能装置。(来源:微信公众号“元一能源”)上午9点43分,
本周风电行业又发生了许多大事,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小编精心整理了2019.6.17-2019.6.23)要闻,以供大家参阅。相关阅读:风电一周要闻回顾(6.10-6.16)——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提醒丨2019中国第二届分散式风电暨智慧平价友好型风电研讨会正式启动重磅!国家财政部拨放风电项目补贴42亿元!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
在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及尾气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的今天,蓝蓝的天已经成为了不可多见的美景。冰川融化和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了污染带来的严重影响,节省能量减少废气排放已经是全球都希望的生活了。各个国家都在寻找新的清洁能源,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生活节奏十分快
导读:宇宙飞船供电系统中,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一直是航天器系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飞船而言,电力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它必须能够在极端环境条件下仍然保持极高的可靠性。宇宙飞船发射时,太阳能帆板处于折叠状态,飞船和火箭分离后帆板打开,并在飞行中不断调整方向。美国宇航
飞船飞向天空,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化作一双小翅膀,助推着飞船在天空中遨游这是许多人非常熟悉的画面。此次,将有4双小翅膀护送着神舟十一号飞向遥远的天宫。这4双小翅膀可不简单,记者此次带着大家对小翅膀的好奇,专访了太阳能电池板研发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周春林。周春林说:此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代表6日向记者透露,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团队已开展太阳能电站具体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在太空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或是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在地面进行发电的系统。目前
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对于飞船而言,电力系统是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必须能够在极端环境条件下仍然保持极高的可靠性。然而,随着现代飞船技术愈发复杂,其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苛刻,那么未来的推进系统将会如何发展?尽管70年代发射的美国旅行者飞船的推进系
光伏你肯定听过,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但生物光伏,相信听过的人没几个。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它大概就是指利用生物和太阳能发电,比如,正如标题所言,利用花花草草来发电。(图1、利用苔藓给电子表发电)这是剑桥大学科学家保罗邦贝利研发的一套利用植物来发电的系统,依靠一盆苔藓,给一块电子表供上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5月6日,国家电投旗下电投能源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告称,国家电投拟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股权与电投能源进行资产重组。电投能源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
近日,TaiyangNews发布了2025年4月版《TOPSOLARMODULESListing》报告,本月列表收录来自32家公司的50款已实现商业化量产出货的太阳能组件效率。本期列表中,企业排名与上月保持一致无变化。报告表示,由于4月份没有收到进一步的产品更新,排名没有变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5年底,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用能、用煤效率持续提升;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新型电力系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中国新能源装机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亿kW,同比增长20.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1亿kW,同比增长13.9%,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6%。目前,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arbonemissiontradingmarket,CET,下文简
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智利正成为全球储能领域新一轮巨头角逐的热土。近日,由阳光电源供应储能系统的智利BESSdelDesierto储能电站完工,智利能源部长迭戈·帕尔多参加了其落成典礼。该项目规模达200MW/800MWh,该项目开发商称其为拉丁美洲首个大型独立储能项目。项目位于244
近期,华润电力云浮、中节能太阳能华东、浙江省新能源、长峡电能、通威太阳能最新招聘岗位,北极星整理如下: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润电力”)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世界500强华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是中国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综合能源公司之一,业务涉及风电、火电、水电、光伏发电、分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30日,国华投资国华(宁夏)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二期项目制氢厂勘察设计服务公开招标,根据招标信息显示,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二期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由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系统组成,利用太阳能发电制氢。本次招标
4月29日,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福建实现全容量并网。东山海上光伏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全年风速都较大,最大风速超过48米/秒,这是我国首个建设在如此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
“赞比亚有300多家,尼日利亚更多有400多家,肯尼亚都200多家。”非洲一家储能电池仓库前,一个中国小哥指着背后的小型储能产品说着。他口中的900多家不是别的,正是中国人开在非洲的新能源工厂。公司遍地开花,但市场依旧火热非常。新能源出海非洲的造福故事,我们在德业的最新财报里就得以窥见:2025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有报道称,4月28日,松下在致其北美安装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表示,将停止其光伏和电池储能业务。该信由松下生态系统北美公司总裁NaokiKamo签署,一名安装人员在Reddit上分享了信件全文,并在该公司的网站上发布了部分内容。松下在这封信件中表示,松下承诺履行所有保修义
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与葡萄牙遭遇了欧洲近20年来最严重的全国性停电事故,5000万人陷入黑暗,交通瘫痪、医疗停摆、社会秩序一度混乱。这场持续近20小时的大停电不仅暴露了西班牙能源转型的深层矛盾,也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敲响警钟。一、西班牙电力系统的现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脆弱性并存西班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