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浪莎、波司登对光伏许以重注 却遭遇开机即亏损

2011-08-30 13:59来源:《环球企业家》关键词:太阳能产业光伏项目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骤冷

殷建忠记得很清楚,去年11月30日时他还接到客户电话要求补货。但到了12月2号,短短三天时间,他生产出来的硅片就没有客户要了。接下来,硅片价格开始急剧下跌。半年之后,从21.7元/片下跌到11.5元/片到11.8元/片,跌幅近一半。

“我们做得比较早,累积了一些客户资源,才能在别人亏的时候勉强保本,今年3月份以后投产的基本上都是亏本的。”殷建忠说。

吴俞中的拉棒厂在今年2月硅料价格为66万元/吨时囤积了20吨硅料,但现在硅料价格已跌至40万元/吨,直接导致亏损500多万元。吴的工厂在今年4月投产后,现在仅能维系生存。若不生产,更面临每月200多万元的固定投入黑洞。

据了解,海宁某规模较大的光伏生产商,十条生产线仅仅开了一两条。海宁有几家从广告、服装领域转型过来的光伏企业,现在也像浪莎一样处于观望之中。浙江湖州市已经有两家光伏企业退出。

“现在虽然是夏天,但是这个行业的人都还在过冬,很冷,很不舒服。”吴俞中说。市场大环境不好,吴更多在生产过程中寻找成本降低的空间。他观察到,在拉棒过程中,一次放入炉中的硅料量的不同导致成本不同。最初硅料量是105公斤,后来提升到130公斤后,使得每个月成本降低20万元。

心情最糟糕的那段时间,吴俞中在家的一面墙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来鼓励自己。

光伏市场之所以在短短半年内下跌如此厉害,最直接的动因为欧洲光伏市场补贴下调。2010年光伏装机量排名前两位的是德国和意大利,由于光伏补贴政策的变化,两国在2011年上半年的安装量大幅下滑。

今年5月,意大利批准了新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法案: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将持续到2013年,但补贴比例逐渐降低。其后,补贴将与一定规模的装机量挂钩。意大利政府准备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到70亿欧元,一直保持到2016年。

德国在今年2月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2011年中期上网电价下调幅度根据今年3月到5月的装机规模来确定。只有当年装机规模低于3.5GW,才不会下调光伏上网电价,否则装机量每增加1GW,光伏补贴下调幅度将增加3%。从远期来看,德国政府希望将安装上限控制在3GW到5GW。

一边是欧洲市场补贴下调后市场需求不增甚至减少,一边是去年市场火热,一线企业的产能扩张,以及蜂涌而入的新进入者,使得整个市场的供给量在一年之内几乎扩充了一倍。如此形势导致了供求关系的完全逆转,光伏产业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从人员招聘需求上也可见一斑,浙江省光伏中小企业联盟会长罗之彤介绍,过去是企业愿意花高薪聘请技术和采购人员,而现在则需要的是国际销售和品质管理人才。

而在这市场波动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开始大面积地降价以求自保。一批知名的国内光伏生产商扎堆欧洲港口,他们直接与客户交易,基本上就是相互压价。索拉贝特总经理邵宏政上个月去欧洲走访客户时,客户告诉他,一个礼拜之内有30多家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商给他发邮件报价,价格一家比一家低。

“现在只想着生存。只要有生意做,没有利润不要紧。”邵宏政说,这种恐慌性抛货也造成了光伏产品价格的急速下跌。

更严重的是,小型光伏制造商除了忍受随时波动的产品价格外,更会被企业内部的资金链掐住脖子。

海宁一家光伏企业去年曾向银行成功申请到2亿元贷款,然而今年银行仅批了4000万元。“这还是因为我们信用好,现在其它光伏企业根本不可能贷到款。”这家光伏企业负责融资的董事说。不过,恶性循环,这家光伏企业还有4600万元应收账款在外。

自我救赎

邵宏政比喻说,过去光伏产业是伴随龙卷风,一群鸟飞过来,中间还有猪,猪能飞起来是龙卷风刮上去的。现在是风停了,鸟继续在天上飞,而猪则掉到地上就摔死了。

“想投资光伏的企业我都要问它,你的技术、资金在哪里。这不是几千万元、几亿元进来玩一把就可以的。”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环球企业家》。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认为,中国光伏行业已到了整合的时间点。一线企业过去订单执行不完时,还会找小企业进行OEM代工。而现在整个价格压低后,利润也低,且争抢客户中更得保证质量,不敢再交给小企业代工来做。

“好几百家企业,不可能家家都生存。新的行业一涌而入之后,肯定经历洗牌,剩下十几家企业生存。”王斯成说。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则做出更细致的预测:现在1000家光伏制造商,经过未来十年行业整合会缩减至30到50家,其中核心产品段的制造商大概只会有10家左?右。

收购整合在所难免。专注于清洁技术投资的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赵文表示,大企业不会对同一链条上的小企业感兴趣。这些小企业要么死掉,要么被想要涉足光伏制造领域的国企兼并收购。

赵认为,国内光伏上网电价确定之后,很有可能沿袭风电的发展路径。国有企业从下游电站运营开始,再渗透到制造端,成为光伏制造业的主力。“如今单纯地在非上市的光伏企业中进行VC或PE的投资者,越来越少。”赵说。

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前段时间公开表示,低谷期对有准备的企业来说,恰恰是机遇。当行业暴利的时候,必然是拥挤的时候。优胜劣汰,剩下的才是精英。经过一轮洗牌后,行业的门槛被提高,只有那些有实力的公司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强者恒强,弱者呢?

只有自救。2000年上市的海宁天通创办于1984年,主要业务为电子材料和高端装备。天通创始人潘广通早在2004年就曾做过光伏的调研,在他看来,当时光伏产业资金门槛高、市场容量小,于是没有上马光伏项目。随后几年,国内光伏制造业规模的越来越大,潘做光伏的念头越来越强烈。2009年底,他开始决定涉足光伏领?域。

潘让天通光伏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滕斌带领一个前期调研团队,在全国各地进行为期半年的调研。“当时各种各样背景的人都来搞光伏,都扯不上半点关系。”滕斌?说。

滕深深感到这个行业的无序和不成熟。光伏行业里,几乎都是毕业四五年的大学生,但恰好赶上了好时候。传统行业从业十年也不到20万的年薪,但在光伏行业同样资历的年薪就能超过30万。在新企业大规模成立、高薪聘人的环境下,从业人员通过跳槽就能实现工资翻番。

滕斌说,行业里的人心态都特别躁动,人员流动率很高。浙江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今年7月29日在微博上曾经写道:“我花血本培养的技术负责人背叛公司,带技术跳槽,我曾经无限信任这些年轻人,结果我很受?伤。”

2010年6月,天通开始进入筹备期,上马50MW的电池片和组件项目。最开始滕斌以为光伏行业技术门槛很高,从天通的控股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引进了一位28岁的工程师做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后者带领一帮刚毕业的20多个大学生,在四十八所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培训。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也能将到位的设备调试成功并进行电池片的生产。

2011年元月18日,天通电池片生产线正式投产,但现在,其虽能满负荷运转,但库房里却堆积了还未售出的100多万片电池片。

在滕斌看来,天通这样的小型光伏制造商现在必须苛求于技术和质量以获得市场的生存空间。“我们拿国内最好的产品,与我们和三菱合作生产的产品做比较,我们的效率要好。”滕斌说。三菱现在正计划把拉晶炉的生产基地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天通希望借此能掌握到三菱的技术。

索拉贝特总经理邵宏政说,索拉贝特更看重拥有一个丰满的销售网络。

在其它中小企业还在以每年参加国际展会的方式获取订单时,索拉贝特已经采取在国外设立分公司、仓库、当地服务团队的方式来拓展海外市场。邵宏政更进一步的计划是,要在每一个地区设立代理商和销售商,建立起完整的市场网络。现在,索拉贝特已经在德国成立了分公司,在意大利成立了办事处,且都是招聘当地团?队。

专注技术研发、开拓海外市场,这些在一线光伏企业中早已被实践证明的可行方式,正在被中小企业模仿学习。

浙江省光伏中小企业联盟会长罗之彤说,中小企业在光伏行业内也有自身的特点,积极、生命力旺盛、成本低廉,只是单个势力难以与大企业抗衡。他希望该联盟能让这些企业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用较高的质量标准来彼此约束,以此抱团取暖。

但瑞信分析师DarrylCheng说,从长远来看,太阳能产业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市场规模逐渐变大,成功的企业将需要规模经济。单打独斗的光伏企业未来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他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产业查看更多>光伏项目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