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中国光伏装备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1-07-10 00:17来源:中国联合商报关键词:光伏装备光伏产业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传统能源危机的加重,人类新能源意识开始苏醒,光伏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乃至更长时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全球光伏产业的强劲推动下,2010年中国光伏产品占据全球40%以上的产销量,以泱泱光伏大国形象跻身于世界前列。

然而,虽然中国光伏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半壁江山,自身市场具有超强的消化能力,但却不能承受,核心技术、材料、市场均受制于外。中国光伏装备实在是既让人欢喜又让人担忧。

   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在“第六届亚洲太阳能光伏工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就国内光伏应用前景明确表态:“到2015年,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将达到1000万千瓦;到2020年,目标至少要到5000万千瓦。”这一目标较业界预期要高很多,意味着未来10年国内光伏装机将开启“加速”模式。

“未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都是10亿千瓦级的。包括美国、中国及印度市场,会远大于目前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德国的装机规模。预计未来3至5年后,中国光伏市场肯定会比欧洲市场大得多。”李俊峰显得信心十足。

无独有偶,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主席沃尔夫冈•帕尔茨也表示,近期德国市场仍会是全球光伏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从中长期来看,最大推动力不会是印度市场和美国市场,而是中国市场。

“光伏产业未来5至10年将会高速发展,在高利润和高成长预期下,国内的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商将大幅扩产,众多企业扩产速度纷纷超过100%。”国海证券分析师告诉《中国联合商报》,预计未来两年相关辅料和设备的需求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三头在外”受制于人

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光伏装备业的中流砥柱,但同时也遇到一些发展瓶颈: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研发是以大量的资金为支撑,大型设备的研发资金投入比较高,通常来讲,研发一台设备的投入基本是这台设备的3倍。不但需要资金雄厚,而且资金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一位组件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联合商报》。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说:“从发展历史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设备做好以后再搞产业,而是买到设备后搞制造,并且产品95%以上出口。”

起步晚,起点低,导致了国内光伏装备制造业“先天不足”,一直面临核心技术、材料和市场“三头在外”的困局。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使中国光伏市场“伤风感冒”。

广州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市场部负责人胡丰表示:“装备是光伏行业发展的脊梁,要实现国内光伏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不能落后,所以必须改变光伏进口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挣脱光伏装备受制于外的命运,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整个行业提供支撑。”

“涉足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业,是我多年考虑酝酿的结果。”南京华伯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伯平向记者坦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一领域长期由国外设备垄断的局面。目前,公司已接到了1.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

然而,让光伏装备制造业人士感到尴尬的是,虽然国产设备生产出来了,但很多客户却不敢使用。究其根源就在于,用中国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容易赢得外国客户的认可。

“截至2010年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已达到4000多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才80多万千瓦。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远远高于光伏设备,因为风机制造业的市场几乎全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拉动,装备制造业没法发展。只有自己使用了,别人才敢用我们的设备。”孟宪淦表示。

突出重围前景乐观

对于国产光伏装备的突围,广州光伏展会专家组给出的建议是:首先,对于国产设备或本地设备初期的投入使用,应有更多的鼓励性政策,比如经费扶持、税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其次,加大研发投入比,使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再次,加强企业合作和互动,光伏生产企业只有实现商业价值链融合,才能形成合力发展,缩短与国际光伏设备企业的差距。

“国家如果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专项支持资金,通过联合攻关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技术装备难题,引导并支持加快建设国产化装备开发基地、建立多层次的开发专项基金和支持国产装备的示范应用,必将更大范围推进光伏生产装备的国产化。”李伯平则对国家的政策支持抱有很大的希望。

在中国最早倡导光伏并被媒体誉为“中国光伏之父”的杨怀进乐观地认为,目前,光伏行业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全球光伏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产品成本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二是光伏行业对装备的依赖度非常高,中国的设备国产化将对中国在硅片、电池、组件的成本控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三是全球加速降低光伏的补贴政策,光伏行业如何迅速减低成本,摆脱对政府补贴政策的依赖,使这一清洁能源迅速市场化已成为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四是由于光伏行业根本的供需关系取决于成本,成本的大幅下降必将带来市场的成倍扩大,预计未来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装备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