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光伏发展能否受益核危机

2011-03-26 11:18来源:中国联合商报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从长远来看不会对核电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就好比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各国仍然在大力发展核电一样,但是短期内它会促使各国更加重视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李胜茂指出,目前日本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趋于平稳,不会因为灾后重建而出现迅猛增长。当前日本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基本上能够实现平价上网,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的态度比较中立,不太可能因为灾后重建而大力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另外,此次地震发生区的面积毕竟不大,即使震后这些地区的居民要重新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总量也不会太大。

有专家表示,此次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光伏产业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会促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但是太阳能光伏产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还是要在降低度电成本上做文章。

尚需技术、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共有600多家涉足光伏的企业,光伏电池产量占了世界的70%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出口大国。但光伏扩张是否还有足够空间?

“与国际光伏企业相比,技术研发仍然是中国企业的软肋。”薛怀东对《中国联合商报》介绍,在光伏发展上,中国企业走的是大规模扩张的路子,以多取胜,这种模式配合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使得产品的成本极有竞争力,但日本却走技术、精细化、缓扩张的路线;在扩张路线上,诸如夏普、德山、京瓷等日本光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技术全面,多晶、单晶电池和薄膜电池均有涉及和生产,而在光伏生产的核心设备上也是自产。

2010年,无锡尚德把上海的薄膜电池厂转产为多晶硅电池工厂,放弃了薄膜电池生产计划,而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等国内一线厂商均是晶硅电池为主。

“迫于成本压力,国内光伏企业大多做多晶硅电池技术,但多晶硅原料使用不当会造成污染,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才是发展的趋势。”在“2010营销中国论坛”上,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谢南山曾对《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表示。

对此,我国于2010年底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例》,对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业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但目前并没有对下游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进行约束。相比硅料、硅片的大投入、大回报,电池、组件的生产所需投资少,门槛低,目前几百家生产商大打价格战,被欧洲市场认为是“倾销”。

薛怀东表示,《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例》对光伏电池、组件厂商设定门槛,淘汰一大批产量小、污染重的企业,但大企业应该把扩张的步子放慢下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否则未来一两年内的产品过剩,必然导致价格战更激烈,企业利润更低。

瞿晓铧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光伏行业海外拓展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政策。从世界范围来看,光伏行业摩擦并不多,要尽快落实光伏产业的发展政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