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中国光伏扩产路线图

2011-02-28 16:51来源:光伏信息报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全球光伏业逐渐由经济复苏过渡到新一轮迅猛发展期,随着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市场对光伏电池和组件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国内外光伏企业纷纷扩大自身产能,以求最大限度地分享到此轮光伏产业大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享受着光伏市场复苏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果实。

当今光伏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企业规模速度制胜已不是秘密,但是,在这新一轮复苏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光伏企业再次爆发出惊人的制造能力。一方面,以英利、保利协鑫、赛维LDK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加快脚步完善自身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特别是扩大其硅料业务的产能;以尚德、天合、阿特斯、晶澳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基本上都在计划将自身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提升到更高一个层面,纷纷进入GW时代;另外一方面,一些新进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也大踏步投资进驻,动辄几十亿的投资架势丝毫不弱于现有光伏大鳄们,国内光伏行业又迎来一轮投资热潮,产能扩张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目前光伏行业的扩张速度,连许多业内人士都直呼“吓死人”,那么,我国光伏企业的扩张规模现状及成果究竟如何?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产能过剩还是行业整合?本期我们对国内走扩张路线的企业做了一个简单的疏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查寻扩张背后不为人注意的原因。

多晶硅:短期缺口,扩产产能兑现才是金

去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价格已经达到了80美元/公斤,需求超预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一方面跟去年迅速增长的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关,去年装机容量从年初预期的9GW升至14GW左右,较上一年度实现了近100%的增长,预计2011年全球装机容量增速仍有望实现30%的增长,达到18GW的规模,快速增长刺激了对上游多晶硅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多晶硅受建设周期的限制,无法快速拉高出货量,导致现阶段产能供不应求。有人曾质疑,保利协鑫18000吨、赛维11000吨、英利3000吨、天威硅业3000吨、乐电天威3000吨、东汽峨半厂2200吨、宜昌南玻1500吨等项目都达到上千吨产能的规模,近期又有不少企业扩产多晶硅项目,如博尼斯硅业在沈阳建一座年产6000吨的电子级多晶硅现代化生产基地,还有渑池光伏产业园总投资14.6亿元的多晶硅一期生产项目也开始启动,加上国外供应,难道多晶硅还会供不应求?

这里要区分产能与产量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不能过多地关注企业标榜的产能,产能是全部生产线达产后的产量,这个数据与实际产出量有一定的差距。比如鄂尔多斯、国电、景德、中旺刚投产,如果这些扩产企业产能兑现70%以上,那么整个行业都有可能出现过剩,但实际情况是:一些企业的产能充满着不确定性,都还没量产或者产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过多的企业宣称过大的产能容易误导政府,为什么国家会出台38号文件提高多晶硅项目的进入门槛,就是看多了产能没看到产量。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国内有这么多家企业宣布了其多晶硅扩产计划,但从准备建设到达产需要一个时间段,其产量未必达到了市场真正的需求量,至少目前是处于缺口状态,根据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今年多晶硅需求还将持续旺盛。

供不应求的局面引来了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其可观的利润也吸引了行业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加快了扩产、投资的步伐。在国内多晶硅企业迅速扩产、国内同行纷纷投资的背景下,高位运行的多晶硅价格显然也将坚挺不了多久,相信在持续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价格相对上涨后,预计今年下半年后多晶硅价格将会逐渐趋于平稳并呈现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在面对强劲需求的情况下,国外七大多晶硅企业并没有迅速大规模扩产,背后的原因耐人深思。光伏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及政策支持的行业,政策一旦变动,多晶硅很可能出现过剩。去年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纷纷调整光伏补贴政策,且多以降低补贴标准与抑制装机量为主,特别是前段时间法国还拟叫停所有新建太阳能项目,反观国内众企业的扩产力度与速度,国内应用市场的缓慢步态,不禁令人心生担忧。有专家建议,我国应在做好产业整体规划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围绕多晶硅提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从而缓解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制约我国光伏产业上游发展的瓶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