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太阳能光伏产业不要只留能耗在国内

2010-10-26 15:30来源:中国建材网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方面,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组件和电池片的产量、销售产值、利润在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光伏应用捉襟见肘,产品90%以上销往国外。把清洁能源生产的能耗留在了国内,而能源的主要使用者却在国外。这在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尤为突出,尴尬局面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在将光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着力打造的同时,却鲜有大力扶持太阳能光伏应用政策的出台。

以浙江省某市为例,今年上半年该市太阳能光伏企业完成销售产值近30亿元,实现利润3亿多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据对其中14家重点企业的统计,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均在120%以上。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应用却长期滞后,局限于国家“阳光屋顶”和“金太阳”两个示范工程,地方扶持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几近空白。2009年,该市实施建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只有12.5兆瓦,而全市的生产能力达到了近450兆瓦。

利用太阳能发电虽然清洁,前景也被看好,但其产品的生产却是高能耗的。因为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多晶硅是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四氯更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照目前太阳能产品90%以上外销的情况看,实际上是得不偿失。因此,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别把能耗留于国内把清洁带往国外。

造成太阳能光伏应用规模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以浙江省为例,目前的脱硫标杆电价在0.4元左右,而该区域地面、屋顶和建筑一体化等三类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总成本在每度两三元左右。对列入国家示范项目,国家、省、市三级分别给予投资额50%、标杆电价加0.7元/度、不低于国家补助额三分之一的扶持政策。可以保证应用企业在8-10年内收回成本。由此可见,对没能列入的项目,生产企业几乎不可能建造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光伏产品之所以在国外被大力使用,关键是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有力扶持。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许多国家都出台《上网电价法》,以法律强制规定电网公司高价优先收购光伏供电,再由财政对全国电网进行分摊补贴。尤其是德国,规定光伏发电必须上网,电力部门必须依照规定的电价收购,上网电价每年下降5%。与此同时,德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优惠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这一政策使得德国已逐步成为光伏设备生产及应用大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太阳能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