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正在实现的飞跃
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9KJ。太阳能资源分布按照接受太阳能辐射量大小全国大致可分为五类地区,其中,一类地区西藏西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甘肃西部年日照时数长、辐射量高;西藏因地势高、太阳光透明度好,太阳辐射总量的最高值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独特地域特征,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产业发展规模壮大
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受电池成本及产量的制约,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六五”、“七五”期间,我国开始对光伏产业及市场发展予以支持,促进了光伏电池在微波中继站、军队通信系统、水闸和石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农村载波电话系统、小型户用系统等应用领域建立示范工程。“七五”期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兆瓦级单晶硅及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使太阳能电池年度产量达到0.5MW,年度装机1.55MW,累积装机6.63MW,提升了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但是,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依然相对较高。
20世纪90 年代以后,我国光伏产业步入稳健发展期,太阳能光伏电池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光伏电池向工业和农村电气化应用领域拓展。随着西藏“阳光计划”、“光明工程”、“阿里光伏工程”以及光纤通讯、石油管道阴极保护、村村通广播电视、大规模推广农村户用光伏电源系统等国家与地方政府光伏发展计划的实施,我国光伏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步入21世纪,我国相继实施包括“光明工程”、“西部新能源行动”等促进光伏发展的电力和科技扶贫项目,国家发改委启动“送电到乡”项目以及荷兰、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实施的光伏发电双边援助计划,极大地加速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光伏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十一五”以来,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均部署了与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相关的重点及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截至2008年底,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年产量达到1781MW,跃居全球首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
关键技术逐步实现突破
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1971年首次成功应用于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开始地面应用。1979年开始用半导体工业次品硅生产单晶硅电池,由于光伏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逐步开头了地面市场。1973年到1987年,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了七条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促进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相关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的提高。
伴随对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研发重视程度的加深,“七五”期间,将非晶硅半导体研究列入国家重大课题;“八五、九五”期间,重点研发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相关技术;“九五”期间,“攻关计划”部署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规模生产制造技术研发,“973 计划”设立了低成本长寿命的太阳能电池研发等的系列项目,加速了晶体硅高效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以及应用系统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
“十五”期间,国家在“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中,部署了一批提升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及装备生产能力的重大技术项目,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水平进入逐步上升的发展时期,大幅度提高了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的水平。通过能源研究开发与示范等工程,加速了太阳能技术和产品的集成开发及太阳能发电产业化,使商业化的光伏电池封装及配套装备规模已达数十兆瓦级,其中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达10MW,我国成为世界非晶硅薄膜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
“十一五”期间,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水平将进入稳步跃升的发展时期。为突破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初步缓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及资源环境问题,国家提出“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等优先发展主题,重点包含了“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等制约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能源领域“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中,为重点突破太阳能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低成本、规模化及产业化利用,已相继部署实施了“聚光太阳能电池及系统集成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兆瓦级光伏发电”等科技攻关项目。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在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应用的系统关键技术逐步实现突破,使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下降,并逐步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体系。
光伏设备已基本具备整线供给能力
随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太阳能光伏设备发展逐渐形成规模,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设备支撑。目前,国内专业或兼顾从事太阳能电池相关设备研发、生产的厂家已有20多家。
自2002年以来,通过和国外一流企业合作并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历经多次技术升级,使在国产设备及进口设备混搭的主流大生产线中,国产设备已占据较大的份额,基本实现了整线供给能力。在太阳能电池产业电池制片的十四个环节,几乎涵盖支撑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全部重要设备。
目前,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10种主要设备中,六种已在国内生产线中占据主导。其中,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制绒设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多晶电池绒面制作的制绒机与进口设备还有一定差距,用于周边刻蚀的激光刻阻机及湿法化学刻蚀设备尚未成功开发。全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分检机、平板式 PECVD等三种设备近期内尚需完全依赖进口。
产业全面提升下的隐忧
2008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订单缩减、业绩有所下滑,不过,受国际、国内的市场拉动以及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出现了快速增长。其中,太阳能多晶硅产量已突破4000吨,太阳能电池产量接近2000MW,居全球首位。但是,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整体水平,尤其在事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装备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与技术领先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光伏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
国家战略层面缺乏系统完备的“顶层设计”
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光伏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制定并确立长远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则、遵循或建立保障机制、实施政府补贴等政策是光伏产业发展与壮大的动力和源泉。当前,全球最受世人瞩目的光伏产业发展计划是美国、日本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业线路图”。该计划均是立足于国家层面的光伏产业发展计划,其中美国的目的是由“以出口带动光伏产业发展转变为”投资国内技术和市场,扩大内需,带动产业显著增长,设定了2030年累积装机容量达200GW的宏大目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9GW。届时,光伏发电将占据电力市场较大份额,并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
日本的目的是使未来的光伏研发从“政府指引研发以创建初期光伏系统市场”转变为“基于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间的任务共担与合作的研发模式以创建成熟的光伏系统市场”,设定了2030年累积装机容量达 100GW的发展目标。届时,其光伏发电可以提供约50%的日本居民电力消费(约占总电力消费的10%)。
我国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均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但是,从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总体趋势看,《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10年的光伏装机容量300MW、2020年的 1.8GW、2030年的10GW以及2050年的100GW等发展目标设定明显偏低,相比当前世界光伏产业发展势头显得滞后。在涉及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方面,所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等尚未提出明确目标;在涉及光伏并网发电问题方面,并网及运行管理行业标准、并网价格以及系统维护等缺乏相对完整、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政策细则。
产业链构建畸形,高纯多晶硅材料成为产业发展瓶颈
从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整体视角看,产业上中下游构成一个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即产业上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中游企业数量比上游多,产业下游企业数目最多。为此,相对完整、合理的产业链结构,有利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但是,当前全球光伏产业链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已逐步拓展步入蓬勃发展时期,多晶硅产能、产量不断扩大,2008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接近2GW。据有关统计数据。自 2005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量、产能出现爆发式增长,2008年产量接近4480吨,产能超过一万吨;预计2009年的产量将超过三万吨,产能面临巨大过剩风险。从产业链的构成、产业发展的整体看,产业链发展已经呈现出“畸形”,“金字塔”模式不复存在,未来产业前景不容乐观。
2008年,全球光伏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多晶硅现货价格一路滑落,使未来我国相关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在高纯多晶硅制备方面,我国与美、日以及德、意、挪威等欧盟技术领先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是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有待突破
多晶硅制备,是一项相对复杂的高技术,涉及化工、电子、电气、机械和环保等多个学科。当前,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目前,最常用方法是“改良西门子法”,占据了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的76%以上,但是,“改良西门子法”对原材料、技术要求很高。与国外技术领先国家相比,我国国内多晶硅厂商主要采用引进“改良西门子法”,整体的制备工艺、关键核心设备仍依赖引进。
另外,其他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技术方面,如日本川崎制铁公司及德国的湿法精炼法、日本德山公司的熔融析出法、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无氯技术等工艺已经逐步成熟,并步入规模化生产,而我国在上述相关技术、工艺方面尚未涉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9日,青海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玉龙一行赴省能源局,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座谈。座谈会上,省能源局汇报了“十四五”以来全省清洁能源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发电装机7576万千瓦(含储能),其中:水电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7月4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7月7日-7月11日)。政策篇重磅!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2025年7月10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统计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超过15%,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差距却在扩大。亚洲自过去几年以来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2024年贡献了全球71%的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其次是欧洲和北美
当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远古洞穴中点亮第一簇火焰时,对能量的追逐便刻入了文明基因。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储能新纪元》,将镜头对准书写人类能源利用的全新答案。这是一部技术科普的影像记录,也是一曲关于中国能源转型的时代叙事。我们以“能”为笔、以“源”为卷,勾勒出光热储能技术从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
自外媒获悉,近期,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取消对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补贴。该命令指示财政部长终止风能和太阳能设施的清洁电力生产和投资税收抵免,并实施“大而美”法案中更为严格的外国实体限制。此外,该命令指示内政部长修订法规和政策,取消风能和太阳能设施相对于
7月9日,2025越南国际光伏储能展览会在胡志明市天空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首航新能源携系列光储解决方案闪耀亮相1-K12展台,凭借先进技术及光储解决方案,吸引了全球光储同行及参展客户的广泛关注。展台现场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得天独厚,越南光储市场大有可为越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日
马来西亚知名汽车KOL戴祖億(TaiChooYee)不仅是汽车评测领域的意见领袖,也是一位环保理念的践行者。近日,他在自家屋顶安装19块正泰新能ASTRON7光伏组件,打造一套11.59kW的住宅光伏系统,每月可发电约1200度,实现家庭用电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将余电上网,为马来西亚的绿色能源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一
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和。重点任务方面,《方案
7月9日,青海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玉龙一行赴省能源局,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座谈。座谈会上,省能源局汇报了“十四五”以来全省清洁能源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发电装机7576万千瓦(含储能),其中:水电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1日,穗恒运A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公司经营业绩同向上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94%~1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90%~182%,主要原因为投资收益同比上升、汕头光伏项目投产以及燃煤价格同比下降综合使得发电业务经营效益
近日,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发布公告,中电国际管理层发生变动,高平新任中电国际总经理,于剑宇、吕克启、杨茜、郭峰、顾卫东新任中电国际副总经理,胡祥新任中电国际总会计师。本次变更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经股东(国家电投任〔2025〕167号)通过,本次管理层变更不涉及注册登
华能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10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总会计师的议案》,同意聘任文明刚先生为公司总会计师。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7月11日,ST沐邦发布对上交所2024年年报监管问询函的部分回复公告,就营收数据、大客户关联关系及账期差异等问题作出说明。经再次核实,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审计后营收为27,714.12万元,较此前业绩预告的34,802.14万元减少7,088.02万元,主要因三方面调整:1、2024年,豪安能源对一道新能源
常熟界泰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现在,在常熟办理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越来越方便了!不仅完全不需要跑窗口办理,而且不需要提供前置材料,为我们企业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投资项目的热情,我们有更多的积极性来促进项目早落地。”1-6月,常熟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立项694个,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当下,中国光伏产业正迎来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型期。伴随行业逐步进入市场化转型阶段,如何激发全民参与热情、破解市场渗透瓶颈、构建全产业链协同生态,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TCL光伏科技发起的“光伏宠爱季”活动圆满收官,以创新模式为行业市场化
7月11日,四川甘孜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甘孜州道孚龚吕二期等5个光伏项目法人优选的公告》。根据公告,项目总规模280万千瓦,包含道孚龚吕二期130万千瓦光伏项目、道孚亚日二期50万千瓦光伏项目、道孚格哈普一期50万千瓦光伏项目、石渠10万千瓦供电保供光伏项目、雅江县7号地块光伏发电项目。
日前,云南宣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废止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文件的通知,通知称,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3〕433号)废止。因引用的国能新能〔2013〕433号文件废止,决定废止《宣威市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