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日前闭幕的SNEC(2020)国际储能和氢能及燃料电池工程技术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指出,我们目前正处于氢能发展的风口,氢能的平稳健康发展,将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节能减排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发展与政策”ID:nyfzwww 作者:吴昊 张小宝)
氢能被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被称作“绿氢”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由于制备过程实现了“零碳排放”,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也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可。通过技术研发促进“绿氢”成本的下降,并推动全产业链的突破,是全球氢产业发展的共同愿景。
绿色氢能前景广阔
“目前,氢能已经从研究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据谭天伟介绍,氢能发展已受到全球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日本、韩国、欧盟已先后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一方面,对氢能及燃料电池的研发给予特别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氢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多种政策支持。
谭天伟指出,我国一直大力支持氢能发展,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把氢能作为能源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将氢能列入能源体系。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国内多省市加快了氢能产业布局步伐,截至2019年12月,已有16个省市,33个城市发布了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相关规划或政策。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潜力巨大。”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利军表示,近年来,实行电力交易制和配额制后,由于波动性造成的“弃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与此同时,由于输电能力限制所造成可再生能源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的“弃能”现象更应得到关注。他表示,通过高效电解水制氢和氢的低成本储运,可以打通另一条有效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途径,变“弃能”为“氢能”,推动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绿氢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交通运输、发电、建筑等领域高度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通过提供一种长期的能源存储方法,氢可以实现可再生电能在能源系统的大规模集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源环境项目主任张卫东指出,氢能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的角色,能够实现能源体系从骨干到终端应用的脱碳。
尤其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去碳化”,氢能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张卫东看来,当前全球的交通运输行业几乎完全依赖于化石燃料,并贡献了2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氢动力车辆以其高性能和快充便利性,将能够补充动力电池汽车缺陷,并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脱碳。
对于氢能参与交通领域的变革,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近日指出,面向汽车应用的氢能战略应聚焦绿氢。他表示,燃料电池汽车合理性取决于氢能,氢能的合理性取决于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大规模能量储存与多元化利用需求,主攻绿氢既突出重点又简化问题,10%的可再生能源弃电可以满足2025年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50%的弃电可以满足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
绿氢成本下降可期
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向,通过“氢储能”的开发,可以有效应对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的间歇性和消纳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为氢能制备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来源。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绿氢”将逐渐成为主流。
蒋利军表示,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约为6美元/干克,当这一成本降至2.6美元/千克时,就可以拥有竞争力。他预计,在5-10年内,可再生氢平均成本可以降至约2-3美元/千克,在条件最优地区将达到1-1.5美元/千克左右,和当前煤制氢成本相当。
其中,由于光伏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制氢被给予厚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指出,氢和电力的关系十分紧密,通过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氢能未来将成为能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只需将光伏度电成本降到1毛钱,绿氢就可以代替煤制氢。
“太阳能光伏制氢是非常有前景的,”周孝信进一步介绍,目前,煤制氢成本约为1元/立方米,天然气制氢成本约2元/立方米,当光伏电价为0.34元/kWh时,光伏制氢成本就能达到2元/立方米,与天然气制氢持平,如果使用光伏电价达到0.1元/kWh,制氢成本甚至可以低于煤制氢。
根据IHS Markit近期的一项分析,十年内,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拥有成本竞争力。该机构指出,自2015年以来,生产绿氢的成本已经下降了50%,到2025年,得益于规模扩大和标准化生产,绿氢成本将继续下降30%;到2030年,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绿氢将比天然气更具成本优势。
“世界氢能成本的降低,一定要看中国。”张卫东表示,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使光伏成本降低了90%以上,使风能成本降低了80%以上,如今,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兴起,正在决定性地推动着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
全产业链亟需突破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6000余辆,累计建成加氢站已有60座,不过,到目前为止,氢能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全产业链的突破。对此,谭天伟指出,创新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不同技术的集成,是促进氢能尽快产业化的关键。
蒋利军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灰氢为主要氢源,以高压氢为主要运输载体,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氢能产业链。这一产业链具有良好的氢气工业基础,制储氢技术成熟度较高,且延续了纯电动汽车的政策和投资热度。
但与此同时,产业链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蒋利军指出,灰氢依然存在着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与发展氢能初衷仍有差距,应向蓝氢和绿氢方向发展;高压氢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和较高的能耗;燃料电池汽车仅是氢能应用的一部分,还应扩大再发电、建筑和工业上的应用。他表示,未来要构建以绿氢为氢源,以低压氢为主要储运载体,多应用场景的氢能产业链。
“氢能是新能源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欧阳明高认为,当前,氢燃料电池技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是氢能产业还没有完全突破,未来需要全产业链走向成熟。其中,氢能储能成本低,和储电互补,且运储方式灵活,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最佳途径。
对此,张卫东表示,制约氢能汽车发展的瓶颈并不是氢燃料电池,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迫在眉睫。他指出,“氢能技术落后于燃料电池技术,因为成本偏高,效率偏低,需要全方位革新。”他预计,未来需要10年,才能让新一代的高效低成本制氢、运氢、储氢技术实现完全成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4月28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解读《报告》时称,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6月18日,能源电力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成果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由内蒙古电力集团牵头组建,其他70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能源电力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自治区能源电力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深入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内蒙古以“起跑就领先”的魄力,按下科技“突围”快进键,锚定稀土、储能、氢能、乳业、空天计量等战略领域,以“非常之举”在重点点位上精准落子,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与“最大增量”。这里既有“工业维生素”稀土的“精密蜕变”,也有绿电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8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氢能产业分为两个阶段发展任务:一是2025至2030年为起步发展期,建成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1-3个百兆瓦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建成1-3个氢基绿色船舶燃料加注港口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进入6月,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双方博弈持续升级,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中东局势骤然紧绷,地缘政治风暴瞬间席卷全球原油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截至目前,中东局势仍陷于紧张漩涡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湖南省政府在官网发布了《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在交通运输、氢储能、氢冶炼、氢化工等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更加健全,集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骨干企业10家左右,氢能关键材料部分领域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氢能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兴蓝风电自主研发的3.4MW永磁直驱直流风力发电机组基于高效柔性绿化氢基的整体解决方案已连续稳定运行超三年。作为国内首例直流微网风光储互补制氢系统的核心装备,该机组不仅为崇礼大规模风光储多能互补制氢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持续输送稳定绿色能源,更凭借其独特优势,成功助
据达茂旗发改委文件,近日,内蒙古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风光制氢绿色化工一体化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撤销。据悉,内蒙古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风光制氢绿色化工一体化一期项目一期和二期项目工业项目备案(发改)项目建设地点均位于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达茂零碳园区巴润产业园。内蒙古基础设
6月10日,由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GGEIC)、全球太阳能理事会(GSC)、亚洲光伏产业协会(APVIA)牵头举办的“第十八届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洲际酒店隆重举行。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兼CEO徐晓华以“产业化实践者”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异质结技术以及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周期
6月10日,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建立多渠道氢源供应体系,逐步构建低成本、低碳化的多元制氢体系。在产业发展初期,加强同周边地区氢能资源的联动协调,与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泉州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泉惠石化
6月1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深远海、沙戈荒、“高海边无”等电网薄弱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离网制氢等试点,构建风光氢储一体化能源架构,探索先进离网制氢技术应用,实现离网构网支撑以及可再生能源出力、储能充放与电解槽负荷柔性协调,并开展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16日,在2025内蒙古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5个氢能项目签约,分别为:1.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人民政府与俊瑞绿氢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签约乌海市乌达区新建装机容量为1800MW的光伏发电制氢3万吨/年的光伏制氢项目。2.俊瑞集团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区签署年产
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光伏制造基地,形成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系统集成、光伏储能、光伏制氢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到2027年,全市光伏新增装机量2GW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到2027年,全市光伏新增装机量2GW,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4.3GW。建设100个“光伏+”乡村振兴行政村,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5%,建设一批零碳(低碳)工厂
回首我国能源发展长河,关键节点必然又有新增。2025年开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将新能源全面推向市场的同时,也促使整个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短期阵痛、长期利好——新机遇涌现13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8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志臻能源伊犁州伊宁县100万千瓦光伏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规模化制氢、氨部分)全过程工程咨询招标公告。公告显示,项目规模为安装64套1000Nm/h电解制氢装置,制氢规模64000Nm/h;20台2000Nm储氢装置,20000Nm/h空分制氨装置1套、170000t/a合成
北极星氢能网整理了4月21日~4月25日的一周氢能项目动态。1、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进入调试阶段近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即将实现试生产。该示范项目以59.56亿元预算投资、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以及六项全国领先技术,被国家电投列为绿色氢基能源
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辉石已探明储量达6000万吨,平均品位1.3%,按照一辆新能源电车需40公斤碳酸锂计算,可建造4000余万辆汽车。这是24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川专场获悉的信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地处高原,坐拥“
近日,新疆、蒙西、蒙东地区纷纷正式下发136号文承接方案。对于三份方案的具体规则,北极星进行了梳理,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交易机制新疆1、新能源项目报量报价参与交易2、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不报量不报价参与市场、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3、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新能源电量,上网电价和交易机制按
放眼东海之滨,国家电投集团山东公司半岛南风电基地的235台风机叶片迎风起舞。通过开展风电机组整改58台次,大型技改4次,预计减少损失电量568万千瓦时。一季度,该风电基地首次创下单季度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的佳绩。遥瞰三湘大地,国家电投集团在湘322万千瓦装机规模的新能源场站已全部接入五凌电力长
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碳排放成为国际贸易的关键考量因素,碳壁垒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绿电直供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关注与探讨。绿电直供,简单来说,是指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模式。其核心在于电力的绿色属性,通过建设专用线路或借助智能
2025年,中国光伏行业迎来“全面入市”的关键转折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化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光伏发电从“保量保价”向“市场化交易”的转型已成定局。本文从国家政策导向、地方规则差异、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三大维度,为从业者梳理政策脉络与市场机遇。(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
2月2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2月17日-2月21日)。政策篇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
能源电力公社获悉,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并通过“机制电量”和“差价结算”重构光伏电价形成逻辑。这一政策被视为新能源行业告别“固定电
开局即重磅!2月9日,赶在休息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各地应在2025年底前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一纸文件宣布我国新能源结束了“固定电价”时代,全面进入电价市场化发展时期。回溯历史,电价政策的变迁也代表着行业发展进程。自2008年商业化电站启幕后,我国历经固定电价、标杆电价、指导电价+竞争电价,再到平价上网及全面市场化多个时期,十余年间
在新能源领域,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可再生的特性而备受瞩目。然而,光伏发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电价低、消纳难等问题,尤其在光照资源丰富但电网通道有限、电力需求不匹配的地区,光伏电站往往不得不以低价售电,甚至面临弃电的风险。而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一种创新的电力系统模式,正为解决光
德国联邦网络局(Bundesnetzagentur)近日公布了2025年可再生能源招标的最高电价。与去年相比,2025年地面光伏和屋顶光伏的电价上限均有所降低。其中,地面光伏或安装在开放式空间的光伏项目的电价上限设定为€0.0680/kWh($0.071/kWh),而屋顶光伏电价上限为€0.1040/kWh($0.11/kWh)。在创新型招标
规模飙升、消纳难解、限电卷土重来#x2026;#x2026;入市正成为风光新能源项目的不得不选。锚定“2030年全部入市”目标,在顶层规划以及地方详规引导之下,新能源加速入市也已是不争事实。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47.3%,较2022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不过市场化规则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