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枯竭”的光伏现金流

2013-02-25 09:59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关键词:光伏电站光伏产业光伏电价补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可问题是,这部分成本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利用财政补贴来推动光伏应用的发展,再将这部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的电费中。

就制度的持续性和严谨性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德国“绿电制度”的设计相对更为完善,较好地解决了光伏推广的成本难题。

十年前的2000年,德国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颁布法律强制电网公司高价购买太阳能电力。其每千瓦时60美分的收购价格,远远高于当时每千瓦时约12美分的传统能源电力价格,且该固定电价的有效期明确为20年。随后,这一电价根据装机规模呈逐年递减态势。

综合来看,德国“绿电制度”包含了两个核心强制目标,一是电网无条件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二是高出传统能源的成本由电费附加承担。另外,还规定了电力生产企业向电网提供绿色电力会获得一定的补偿。

正是这种既有强迫又有鼓励的政策设计,让光伏应用的推广获得了资金和动力,也由此带动了上游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

因此,从德国等光伏先行市场的成功经验来看,解决好了下游应用端的资金来源,也就解决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流问题。

中国光伏产业之所以面临如今的资金流枯竭窘境,除了因外需严重萎缩外,国内应用市场补贴制度的设计不够科学、系统,是根本的原因。

苏维利认为,国内补贴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没有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对光伏电力进行全额收购,二是补贴年限的不明确。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以上网电价获取补贴的光伏电站项目,几乎都采取与当地电网公司一年一签合同的方式。“几乎没有人知道下一年还是不是这个电价,更没有人知道这个电价会执行多少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电价补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