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接触电极”相关结果87
      太阳能电池片科普系列——发电原理篇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7-11-27

      在刻蚀面印刷金属膜,作为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欧姆接触电极,并烧结封装。 当有具定能量的光子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片上时,会生成许多新的电子-空穴对。...然后经刻蚀到达pecvd在整个n型层表面上镀上一层减反射膜用来减少太阳光的反射损失,达到丝网在扩散面印刷上金属栅线作为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接触电极

      来源:光伏联播2017-10-30

      这样就会引起铜铝之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当有电流通过时,将使接头部位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且更加速了接头腐蚀,增加了接触电阻,造成恶性循环,直至烧毁。2)铝线表面易在空气中氧化。3)易被氯化氢腐蚀。

      来源:中时电子报2017-09-05

      雷射加工困难度:利用雷射的高能使局部升华在电池背面开孔,但制程带来的硅片损伤影响接触电极。因需精准定位增加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效率,量产化仍是瓶颈。...而ibc电池,p-n结和电极全部置于电池背面,消除了电池正面栅线的遮光,增加转换效率,可达到23%以上。

      来源:首骋新材料2017-02-17

      (800℃左右烧结)不同,其电极制作也需要在200℃左右进行,要求其既要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同时与tco薄膜间的接触电阻又要低,同时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焊接拉力。...用银浆的研发较为落后,主要原因一是,国内hit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尚属起步,各个公司、高校投入的研发精力较少;二是,hit银浆本身存在的技术壁垒较高,hit电池由于其工艺温度限制,与传统热扩散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电极浆料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6-11-21

      除此之外,阿特斯的激光穿孔电极,有超20%的效率,天合光能的n-型背接触电池组件,电池效率21%,南京中电p-型perc电池组件,电池效率也达21%。

      来源:晶科能源2016-04-28

      所有的金属电极都排列在电池背面,因此正面(受光面)完全没有遮光损失。此外,p+和n+区接触电极的覆盖面积几乎达到了背表面的1/2,大大降低了串联电阻。...(2)减小正面电极遮光损失:新型正面电极结构例如mwt(metalwrapthrough)电池,它通过激光穿孔和灌孔印刷技术将正面发射极的接触电极穿过硅片基体引导到硅片背面,通过16个电极孔收集光生电流

      来源:日经BP社2016-04-20

      (2)在抢救和恢复工作等的过程中要接触受损太阳能电池板时,佩戴干的线手套或橡胶手套等绝缘性手套。(3)当多张太阳能电池板以电缆相连时,要拔掉或切断连接的电缆。...另外,电池板的构成零部件如下:半强化玻璃(厚度约3mm)、电池单元(硅板:10~15cm见方、厚0.2~0.4mm,银电极,焊锡,铜箔等)、透明树脂、白树脂板、金属框(主要是铝)、布线材料、树脂箱等。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6-02-05

      在平衡成本因素及效率追求下,下一个最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的电池技术就是mwt背接触电池。...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激光打孔、背面布线的技术消除了正面电极的主栅线,正面电极细栅线搜集的电流通过孔洞中的银浆引到背面,这样电池的正负电极点都分布在电池片的背面,使得前表面的遮光面积降低到3%左右,转换效率提高的同时

      来源:科技新报2016-01-22

      电极的特性为导电率与银相当、接触电阻优于银胶、不需高温制程技术等优势,还能进一步缩小电极线宽与增加照光面积,还可望提升电池绝对效率0.2%以上。...因此,在经济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建置了铜电镀电极太阳电池技术平台,为国内第一座铜电极太阳电池技术试量产线,以小型快速试量产及加值化服务,协助产业开发铜电极太阳电池技术,除了传统太阳能电池外,还可应用在异质接面太阳电池

      来源: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015-08-03

      4.通过效率测试程序卡控rs来监控印刷异常:rs主要包含四部分,硅片的体电阻,薄层电阻,金属电极电阻,欧姆接触电阻。...rs偏大通常有以下表现情况:1.若发现某个时间段开始,整体偏大或间断性出现rs偏大,很可能是因为印刷效果不好造成栅线和硅片没有形成合金层,有空隙导致欧姆接触不好。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5-05-21

      王斯成说,像阿特斯的激光穿孔电极,有超20%的效率,天合光能的n-型背接触电池组件,电池效率21%,南京中电p-型perc电池组件,电池效率也达21%。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4-05-30

      得可通过在电池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金属接触电极的同时在正面采用丝网/钢网二步印刷工艺提高了背钝化电池的转化效率,并且创下21.2%的纪录。...此外,陈霄博士认为多数人还会考虑背电极接触,因为它的效率最高,它实际上已经做到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达到平衡。最好的技术,以后可能都会转到这方面,但大概是在五年、十年之后。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4-05-13

      与isfh合作,使用得可太阳能eclipse设备平台、超细栅线钢网和丝网,产生新的世界记录得可太阳能和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共同合作,通过在电池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金属接触电极的同时在正面采用丝网/...首先用得可太阳能精密丝网的五主栅电极设计完成主栅印刷,然后用得可太阳能的超细栅线钢网完成46m宽度的细栅线印刷。

      来源:PV-tech2014-03-28

      于是一线电池生产商们如晶澳、天合、韩华、英利、晶科、昱辉、尚德电力、中电光伏、京瓷、夏普等各自开发新的技术路线,如高效低浓度扩散电池、背钝化结构、mwt背接触电池、ibc背接触电池、hit等。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2014-03-11

      背面电极与硅片之间通过si02钝化层中的接触孔实现了点接触,减少了金属电极与硅片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了载流子在电极表面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开路电压。

      来源:电子胶水●中国2014-01-03

      这个0.2主要是17耗银减少即线条变细光照面积增加及改进了接触电阻而得到的。那么改变细线条这点我想我们大家东东脑筋应该是能做到,关键的是如何改进这个接触电阻的问题,因为这个涉及到半导体欧姆接触的原理。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2013-04-27

      (二)问题电池的来源1.硅材料自身的缺陷2.电池制造的原因1)去边不彻底、边缘短路2)去边过头,p型层向n型层中心延伸,边缘栅线引起局部短路3)烧结不良,正电极或背电极与硅片接触不良,串联电阻增大4)烧结过度

      来源:PV-Tech2013-04-23

      mwt是金属穿孔卷绕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简称,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激光穿孔和灌孔印刷技术,将正面发射极的接触电极穿过硅片基体引导至硅片背面。...在组件端,电池片之间均通过背面接触电极与基板连接,减少了焊接环节,这样既降低了焊接碎片率又降低了焊接引起的电阻损耗,从而有效提高了组件输出效率。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2013-04-22

      mwt电池结构一般情况下发射极接触电极和基极接触电极分别配置在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片的正反两面。由于电池的正面被接触发射极的金属栅线电极所覆盖,由此遮蔽阳光而造成一部分光学损失。

      来源:SEMI2013-04-16

      al的主要优点是si与al之间的肖特基势垒高度能用工程方法获得低接触电阻,本文将加以讨论。对cu来说,接触电阻由阻挡层金属确定,其他考虑因素(如cu扩散性)常常决定阻挡层金属的选择。...硅片太阳能电池中用cu或al作为指电极存在一系列挑战:1)抗氧化:ag在各种温度下是抗氧化的。这保证了接触烧结(一般是750℃)后有低电阻金属指形电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