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perc”相关结果3585

      来源:全球光伏网2011-09-22

      后期的工序在阿尔策瑙的schottsolar完成,应用此前在schott为多晶硅电池开发的perc结构。就结合链式碱制绒和生产广泛应用的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得出近乎完美的电池正表面,是一个新的超越。

      来源:solarzoom2011-09-16

      从钝化发射区太阳电池(pesc)的薄氧化层(<10nm)发展到pcc/perc/per1。电池的厚氧化层(110nm)。...perc和per1。电池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极好的陷光效应。由于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对红外的吸收系数很低,一部分红外光可以穿透电池而不被吸收。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11-05-30

      弗劳恩霍夫已先后在金属卷绕太阳能电池(mwt)及发射极和背面钝化太阳能电池(perc)的制作工艺中采用了该公司的高纯度水蒸汽发生系统。...“与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的工程师合作是一段愉快且富有成效的经历,” rasirc的总经理杰弗里.施皮格尔曼(jeffrey spiegelman)表示,“我们十分高兴能参与到mwt/perc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中

      来源:中信建投2011-04-26

      光伏技术突破,转化效率提高 德国博世(bosch solar energy ag)宣布,其大面积perc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转换效率达到19.6%。...perc 即“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这一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采用金属丝网印刷技术,背面覆盖着一层电介质以及金属层,配有局部接触点。这一全新的结构使太阳能电池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得到了优化。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11-04-19

      近日德国博世(bosch solar energy ag)宣布,其大面积perc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perc即"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这些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着一层电介质以及金属层,配有局部接触点。这一全新的结构使太阳能电池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得到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