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总体架构图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具有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八大能力。在数据采集方面,支持通过传感器、业务系统等手段采集相关数据。在数据汇聚方面,通过标识编码解析、数据目录等,对数据进行高效接入、合理编目,实现数据广泛汇聚、存储和发布。在数据传输方面,支持节点即时组网、数据高效传输。在数据加工方面,为参与方提供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数据清洗、计算服务,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能力,提高数据处理环节效率。在数据流通方面,通过数据分类分级策略实现共享、交易等流通功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机构提供可信流通环境。在数据利用方面,为数据应用方提供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能力,进一步降低数据应用门槛。在数据运营方面,提供数据登记、监督管理、数据认证、合规保障等功能,有效支撑数据要素市场有序运行。在数据安全方面,提供动态全过程数据安全服务,包括防窃取、防泄露、防破坏等。在赋能方面,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跨主体复用,赋能工业制造、现代农业、跨境数字货币、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跨境物流、航运贸易、绿色低碳等行业领域。
其中,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流通利用提供安全可信环境,包括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网络、隐私保护计算平台等技术设施。网络设施、算力设施适应数据价值释放需要,向数据高速传输、算力高效供给方向升级发展。安全保障体系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包括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处置等相关制度、能力和队伍建设。
(二)主要构成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以行业、区域数据基础设施为主体,以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为重要组成。企业数据基础设施是指服务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数据平台,包括采集、存储、处理、管理等相关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企业整合、协同关联数据方形成的数据服务平台。行业数据基础设施是指覆盖某一行业领域,服务行业内企业、用户及利益相关者,实现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各类设施,包括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行业数据归集平台、行业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区域数据基础设施是指覆盖本地区,服务区域内企业、用户及利益相关者,实现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各类设施,包括数据归集平台、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等。国家在企业、行业、区域数据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组织建设基于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数据流通利用底座,搭建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以及建设数据产权登记、公共数据运营、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流通交易、算力资源监测调度等基础公共服务的平台。这些设施相互贯通、协同推进,共同促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五、重点方向
(一)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
按照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建立覆盖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及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全国一体化的分布式数据目录,形成全国数据“一本账”,支撑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有序流通和共享应用。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规范身份标识生成、身份注册和认证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凭证、交易凭证结构、生成与验证机制,支持利用区块链、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手段提高凭证的可溯性和信任性。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交互接口,实现数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数据泛在接入体系,支持数据资源、参与主体、第三方服务更大规模接入。建立与IPv6等网络标识兼容的数据标识体系。建立数据目录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分类管理和分级保护。
(二)建设数据高效供给体系
在数据标注产业的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链接各类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以及各类高质量数据集,对社会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开放目录。研究制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相关标准,从数据生成、注释定义到数据管理的全过程,确保数据标注的准确性和数据模型的专业性。制定高质量数据标注与交付规则,提高训练数据质量。支持农业、工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民航、气象等行业领域打造高质量数据集。因地制宜推进公共数据运营平台集约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数据的规模化、常态化供给。推进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完善平台标准,促进平台间互操作,实现全国数据资源的跨领域、跨层级、跨区域流通利用。支持各地积极建设政务服务大模型,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
(三)建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
建立高效便利可信的数据流通机制,促进数据大规模、低成本、安全自由流通。支持建设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探索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个人可信数据空间、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支持基础好、有条件、意愿强的行业和城市,先行先试数场建设。鼓励行业、地方积极探索建设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新技术设施。支持因地制宜,探索数联网、数据元件等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数据流通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探索建设数据跨境流动基础设施。建立数据流通准入标准规则,鼓励探索数据流通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方案。
(四)建设数据便捷交付体系
加强数据交易场所体系设计,统筹数据交易场所优化布局。支持数据交易场所创新发展,鼓励各类数据进场交易。构建集约、高效的数据交付基础设施,为场内集中交易和场外分散交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交付环境。促进各类交易所、交易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数据价值贡献度评估、数据集推荐匹配、数据产品差异性分析等技术创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和便捷交付。鼓励各地提升数据加工、测试、建模验证、安全实验等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产学研用“一公里”工作圈。
(五)建设行业数据应用体系
加强场景牵引,建设面向工业制造、现代农业、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跨境物流、航运贸易、卫生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数据应用基础设施,促进行业数据应用创新。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跨主体复用,实现知识扩散、价值倍增。
六、算力底座
(一)推进算力资源科学布局
加快推动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异构算力的绿色发展、有机协同。促进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强化枢纽节点国家算力高地定位。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探索采用存算分离架构建设新型智算中心和新材料大数据中心。
(二)推进东中西部算力协同
加强新兴网络技术创新应用,优化网络计费方式,降低东西部数据传输成本,促进东部中高时延业务向西部转移。构建算力多级调度策略引擎,实现跨平台、跨层级、跨区域的算力资源混合部署和统一调度,促进算力资源高效对接,提升数据汇聚、处理、流通、交易效率。推动国家枢纽节点和需求地之间400G/800G高带宽全光连接,引导电信运营商提升“公共传输通道”效能,推进算网深度融合。
(三)推进算力与数据、算法融合创新
推动实现“瓦特”产业向“比特”产业转化,不断壮大数算产业生态体系,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行业数据和算力协同,实现数据可信流通,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算法开发利用机制,积极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数据分析能力,降低大模型计算的算力消耗水平。
(四)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融合
强化枢纽节点与非枢纽节点的协同联动,支持绿电资源丰富的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和算力枢纽节点协同联动,把绿色电力转换成绿色算力。积极推进风光绿电资源消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支持利用“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模式。加强数据中心智慧能源管理,开展数据中心用能监测分析与负荷预测,优化数据中心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探索绿电直供新模式,有序开展绿电、绿证交易。
(五)推进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协同
推动建设国家算力网基础安全服务保障平台,打造一体化的安全保障服务能力。打造网络和数据安全攻防演习靶场,推动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定期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攻防演习。建设算力网安全应用技术试验场。强化国家枢纽节点自主防护能力,统一应急处置、统一安全监测、统一运行监控,构筑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措施。
七、网络支撑
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实现不同终端、平台、专网之间的数据高效弹性传输和互联互通,解决数据传输能力不足、成本较高、难以互联等问题。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叠加虚拟化组网、网络协议创新和智能化任务调度等云网融合技术,形成多方快速组网和数据交换能力,支持面向数据传输任务的弹性带宽和多量纲计费。
推动传统网络设施优化升级,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全面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衡布局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加快扩展国际海缆、陆缆信息通道方向。建设时延确定、带宽稳定保障、传输质量可靠的确定性网络。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
八、安全防护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是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框架,贯穿数据生命周期全流程,帮助各参与方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数据的可信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层面,实现可信接入、安全互联、跨域管控和全栈防护等安全管理,建立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的动态发现、实时告警、全面分析、协同处置、跨域追溯和态势掌控能力,提供芯片、软件、硬件、协议等内置后门、漏洞安全威胁的内生防护能力。加强对合作伙伴、运维人员、平台用户等数据安全内部风险的防范应对。加强对入侵渗透、拒绝服务、数据窃取、勒索投毒等外部威胁的应急响应。
在数据流通利用安全层面,综合利用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数据使用控制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可信采集、加密传输、可靠存储、受控交换共享、销毁确认及存证溯源等,规避数据隐私泄露、违规滥用等风险。加强算法、模型、数据的安全审计,增强模型鲁棒性和安全性,保证高价值、高敏感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可溯可审计”,确保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安全。
九、组织保障
(一)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出台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文件。在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安排下,研究制定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中央投资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数据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资金安排、课题研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技术创新探索
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建设数据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数据流通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转化。通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立项、揭榜挂帅、数据技术创新大赛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
(三)强化标准和人才支撑
强化标准支撑,研究制定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标准规范。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参与数据基础设施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与ISO、IEC、IEEE、ITU、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推动数据领域高水平专家在国际组织任职。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数据人才评价标准和评选机制。
附录:
技术术语解释
(一)数据流通利用技术
在数据流通利用领域,目前常用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数据使用控制等。
1.隐私保护计算
隐私保护计算指在保证数据提供方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一类信息技术,保障数据在产生、存储、计算、应用、销毁等数据流转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可用不可见”。隐私保护计算的常用技术方案有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密态计算等;常用的底层技术有混淆电路、不经意传输、秘密分享、同态加密等。
2.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具有多中心化、共识可信、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主要用于解决数据流通过程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
3.数据使用控制
数据使用控制是指在数据的传输、存储、使用和销毁环节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如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数据权益主体的数据使用控制意愿转化为可机读处理的智能合约条款,解决数据可控的前置性问题,实现对数据资产使用的时间、地点、主体、行为和客体等因素的控制。
(二)数据流通利用实践方案
在数据流通利用领域,目前业界的实践方案主要包括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等。
1.可信数据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是指数据资源开放互联、可信流通的一类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其以数据使用控制为核心,以连接器为技术载体,以实现数据可信交付,保障数据流通中“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为目标,具备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创造三大核心能力。
图2 可信数据空间架构图
2.数场
数场是依托开放性网络及算力和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等各类关联功能设施,面向数据要素提供线上线下资源登记、供需匹配、交易流通、开发利用、存证溯源等功能,支持多场景应用的一种综合性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以高效流通、价值释放、繁荣生态为核心,实现数据可见、可达、可用、可控、可追溯,具备开放性、融合性、扩展性等特点。
数场从点、线、面、场、安全五个维度构建标准化技术框架。点是数据主体进入数场的接入点。线是数场内连接各主体、各平台的数据高速传输网,实现数场内各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面是数场中数据主体、传输网络的集合,是实现数据大规模流通、高效安全利用的核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成数场基础设施。场是基于数场基础设施构建的数据应用、场景化创新,以及相关能力、流程、规范的统称。安全是覆盖点、线、面、场的动态全流程保护措施。数场在技术架构上包括接入点、功能平台、管理平台、安全保障、网络传输等基础服务平台。
图3 数场功能架构图
3.数联网
数联网由数据流通接入终端、数据流通网络、数据流通服务平台构成,提供一点接入、广泛连接、标准交付、安全可信、合规监管、开放兼容的数据流通服务。
图4 数联网功能架构图
4.数据元件
数据元件提供统一标准、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全程监管的数据存储和加工服务,支持采用标准化工序完成数据产品规模化加工、生产和再利用,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加工和生产场景。数据元件作为连接数据供需两端的“中间态”,将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基于数据元件相关组件,实现从数据归集到数据元件加工交易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要素开发和管控。
(三)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技术为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共享和销毁等全生命周期提供安全保障,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应用数据加密、数据泄露检测、流转监测、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脱敏、数据水印、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应该说,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基本要
在发展数字经济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引发算力需求的指数级攀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
算电协同有望成为电力消费新增长点——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观察在宏观经济长期向好,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技术能级不断跃迁下,“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得到广泛认同。算力、电力协同有望成为电力消费的新增长点。3月26日,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举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一系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等引发了电力新能源行业热议。此前,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也提出要大力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数据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回答记者提问。问:《意见》印发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更加健全,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数据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回答记者提问。问:《意见》印发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
3月1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等,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文字实录【综合司副司长张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家能源局绿证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发布《关
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绿证专题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将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并回答记者提问。其中,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先生表示:全力推动绿证工作再迈新台阶绿证的推广应用和绿色电力消费的逐步提升,离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首、创下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第一,正在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还在创造奇迹的路上。绚丽飘逸的龙族毛发、裂空中汹涌澎湃的岩浆、恢宏壮观的海上战斗场景……数据显示,该影片1900余个特效镜头中,超40%由贵州省贵安超算中心渲染,耗时近三年。这背后离不开贵安新区高效的算力支
4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首次月度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成效,谋划2025年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自长三角电力市场启动以来,已常态化开展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
4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首次月度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成效,谋划2025年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自长三角电力市场启动以来,已常态化开展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
2025年3月,国网经营区新增绿电交易电量72亿千瓦时,其中省间绿电交易电量17亿千瓦时、省内绿电交易电量55亿千瓦时。截至2025年3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2025年绿电交易累计电量14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其中,省间绿电交易487亿千瓦时,省内绿电交易968亿千瓦时。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冀北326亿千瓦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截至3月底,重庆2025年绿电成交电量已达26亿千瓦时,其中省间绿电成交量17亿千瓦时,市内绿电成交量9亿千瓦时;绿证成交量突破36万张,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对绿色用能的需求。据悉,2024年11月至12月,重庆共组织全市48家售电服务公司、533家企业申报2025年省间绿电交易,并首次放开了
4月9日,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海交易集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举办的水权交易品牌发布暨“水善流”取水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启动仪式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该信托为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产品,上海环境下属天马再生能源项目2025年度70万方取水权被纳入首批信托。取水权信托是指拥有富余额度的取水权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服务保障。江西省能源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4月8日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新疆年内消纳绿电电量47亿千瓦时,为2024年同期消纳规模的6.7倍,同比增长567%,其中绿电交易电量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8%,绿证交易400万张,同比增长763%。目前,新疆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通
能源后运营时代,行业迈入数智化运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能源高效化、数智化运营升级密不可分。国能日新作为能源数智化领域的先行者,提出“运营即价值”理念,聚焦风光储能源高效化和经济性提升,正式发布“AI数云协同矩阵”,以AI技术为支撑,通过四大“技术+运营”模式突破,让储能
4月8日,北京怀柔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北京市怀柔区绿电交易补贴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根据公告,鼓励各用电单位主动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对2025年6月1日后,购买绿色电力(以下简称“绿电”)的单位,按照怀柔区域内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电力用户,给予每千瓦时0.01元的补贴,每个电力交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安徽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2024年以来,安徽省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安全保障取得新成效,绿色转型取得新进步,改革创
4月3日,笔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力”)获悉,三大“水电入苏”工程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的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年用电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内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难以
4月10日,第23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在北京开幕。海尔新能源携具备数智创新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参展,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佳电站运营质量、最优智慧调度方案、最高资产服务保障,并与北京绿电荷储、港华能源投资等十余家生态合作伙伴达成战略签约,助力橡胶、电子等十二类高耗能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储能领域的创新引领者,运达股份旗下品牌——运达智储,携VoltBlock-IL261浸没式一体柜、VoltBlock-SSM261半固态户外柜、VoltPack-L6250智慧液冷储能系统等6大新品“全家桶“亮相展会,通过技术展示、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第二批江西省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拟建设名单,涉及19个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其中包括南昌电子信(LED)产业创新示范园源网荷储虚拟电厂示范工程、吉安零碳服务区3.9MW分布式光伏项目、武宁中城新动能科技园绿色低碳示范工程等。详情如下:关于第二批江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服务保障。江西省能源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关于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积极谋划园区绿色供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市场化项目;结合增量配电网政策基础,探索在多伦县、正镶白旗等地区谋划增量配电网项目。
为集聚源网荷储优势资源,建立行业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能源企业在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拟在业内发起成立“源网荷储数智化发展产业联盟”。联盟宗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联盟作用集聚优势交流互鉴信息共享发起单位北极星电力网、周口市元坤供电有限公司
能源后运营时代,行业迈入数智化运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能源高效化、数智化运营升级密不可分。国能日新作为能源数智化领域的先行者,提出“运营即价值”理念,聚焦风光储能源高效化和经济性提升,正式发布“AI数云协同矩阵”,以AI技术为支撑,通过四大“技术+运营”模式突破,让储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9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5G+智慧电力。加速配电自动化、电力巡检、分布式能源信息采集等应用场景规模复制,推动5G在新能源并网控制、差
What|什么是“绿电直连”?“绿电直连”在我国并非新概念,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提出的“新能源直供电”,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提出的“绿电直供”,再到《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
引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4月8日,中国华电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主持会议并讲话。公司领导叶向东、祖斌、吴敬凯、李旭红、赵晋山、曹海东、蒋方帅参加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