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企业正文

中国海油“三擎驱动”管好碳资产

2024-06-11 17:37来源:海油电投作者:李如攀、杨林、李迎雪关键词:海油电投碳资产光伏+地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13日,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电投)碳交易网格员分赴深圳、莆田、珠海等地的中国海油燃气电厂进行碳排放盘查,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2023年度碳排放盘查与履约准备工作,助力中国海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完成2023年度履约。

作为中国海油碳资产统筹管理平台,海油电投积极发挥气电集团天然气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以林业碳汇开发、绿电交易、碳资产管理为三擎驱动,通过林业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绿电替代传统电力、碳配额等形式,打出绿色低碳发展“组合拳”,探索建立碳业务体系,构建“对内+对外”业务模型,为推动中国海油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乡村振兴寻“碳机”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近年来,海油电投持续探索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寻找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通过加快促进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丰富碳汇交易场景、开拓碳汇消纳渠道,推动能源企业与地方政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积极发挥林业碳汇建设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的50万亩林地,海油电投看到的是绿水青山中的“碳机”。海油电投创新商业模式,以远期碳汇交易模式提前锁定小纪汗林场20万吨CCER,助力榆林市实现低碳产品价值转换。交易所得款项专款专用于当地治沙造林,美化当地环境。

在内蒙古卓资县,海油电投打造企业与地方碳汇合作新模式,签署全县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合同,预计合同期内将产生林业碳汇减排量约50万吨。

推动绿电入海 打造减碳降耗新模式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中国海油大力推进清洁低碳用能替代,以推动绿电入海为抓手,加大绿色电力消纳力度。截至5月31日,累计消纳绿电近18亿千瓦时。

积极参与国家绿电交易市场、拓展绿电上游资源、打通绿电替代渠道,是海油电投为进一步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给出的答案。

对内推动绿电入海,海油电投负责中国海油绿电总买总卖,在集团公司的统筹下,助力中海壳牌率先用上绿色电力,达成中国海油首单绿电交易,实现“从0到1”的跨越;获得南方区域首批绿证,助力中国海油成为南方区域绿色电力认证交易的“先行者”;提前锁定冀北地区优质绿电资源,助力渤海油田成功获得国家核发绿证超30万张,渤海油田成为我国首批使用绿电、拿到绿证的油田;达成全国首单CCER交易,积极有效盘活企业碳资产。

对外构建绿能格局,以《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为引领,海油电投达成国内企业间长周期大规模绿电交易,成功打造“国企+民企”的合作典范,有利于促进国内整体绿电消费。

打造碳资源池 提升绿色低碳保障能力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海油电投立足自身优势,主动作为。

依托燃气电厂等控排企业,海油电投以构建清洁低碳及环境友好的电力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空间格局为目标,加快碳资源池建设和低碳服务业务探索。

海油电投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在市场流动性较低的情况下,创新全国碳市场与地方碳市场“互换”交易新模式。在配额履约季,面对市场配额惜售、价格高涨等情况,海油电投对集团公司内部单位出售碳配额,协助集团公司其他控排企业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碳履约,凸显碳资源池的重要保障意义。同时,海油电投协助内外部单位打造一系列碳中和产品,完成气电集团首个“零碳”会议任务;协助广东管道南屏分输站充分利用长输管道地理位置及现有站场资源优势,完成“光伏+地热”改造,实现场站碳中和,并获权威第三方机构认证并颁发“碳中和”证书。南屏分输站成为中国海油首个“碳中和”天然气分输站。

海油电投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从控排企业纳入边界范围、间接供热量排除管道损失、低位发热量计算方法等方面积极争取,合计为电厂减少碳排放3.8万吨,增加免费配额3932吨,为气电集团增加碳交易收益340余万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油电投查看更多>碳资产查看更多>光伏+地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