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4月10日,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氢能、核电、储能产业配套技术装备。加快推进我市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和闽南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研制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加快推进集中式光伏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动东山光伏基地建设,形成从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产业链。
调整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加快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与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期间,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促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重点发展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供,引导重点用煤企业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应提尽提。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逐步保障天然气集中供应量、供应价格,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因地制宜推动光伏、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终端的直接应用,支持漳州开发区、金峰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重点园区,三宝集团、旗滨集团、福海创等大型企业开展“光伏+储能”形式的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重点推进古雷石化37兆瓦、福海创20.63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强高性能燃料电池及高效氢气制取、纯化、储运和加氢等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到2025年,工业领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到2030年,漳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650万千瓦,将实现工业领域用能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加快建设东山光伏基地,提高光伏发电产业产品供给能力。“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新增投产3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产业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推动光伏产业由下游应用向中上游光伏组件及配套产业延伸,支持东山光伏组件基地建设,引导玻璃材料优势企业扩大光伏玻璃产能,积极引进异质结电池及双玻光伏组件产品生产线,带动光伏玻璃、硅片、低温银浆/铜粉体、靶材、高效太阳能晶硅电池、光伏逆变器等配套产业发展。
原文如下: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漳工信规〔2024〕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漳州开发区、常山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漳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4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等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安排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福建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闽工信规〔2023〕5号)和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相关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市建设布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降强度、稳总量”为关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序推进重点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强化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工作原则
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推进工业稳定增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先立后破,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节约优先,源头把控。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提升循环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进重大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和成果应用,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驱动作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工业绿色低碳化,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坚持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切实落实国家鼓励节能降碳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低碳转型成本,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持续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显著提升。到2025年,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80家,研发攻关、树立典型、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为工业领域碳达峰夯实基础;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二、主要任务
(一)深度优化产业结构
1.推进传统产业低碳转型。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钢铁、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实施提质升级,推动重点用能企业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促进石油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推动基础炼化产业从传统化工产品向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延伸发展。以全链条一体化的石油化工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的上游产业格局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古雷世界级绿色生态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钢铁产业绿色化发展。推进钢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重点打造金峰开发区、南靖两大高端钢材生产基地,依托台商投资区建设沿海不锈钢及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不锈钢板深加工产品。促进建材产业高端化发展。以生产高端高质高附加值的产品为重点,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投资,加快专业化生态化园区建设。促进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发展。增强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建线和系统集成能力,推动传统生产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以高新区、南靖为核心,建设漳州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提升食品全产业链科技发展水平,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节能环保等绿色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氢能、核电、储能产业配套技术装备。加快推进我市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和闽南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研制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加快推进集中式光伏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动东山光伏基地建设,形成从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产业链。探索布局海上风电制氢、化工副产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发展氢燃料水陆智能运输装备,构建形成“制氢—加氢—储氢”产业链,“全链条”推进氢能装备规模化高端化制造。争取布局中核集团核电产业链,在云霄县重点发展核电设备及部件制造、核电运维支持等产业。积极布局储能电池产业,开发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储能设备。新材料产业重点在芗城区、长泰区、东山县、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等地发展化工新材料、高性能不锈钢材料、节能玻璃、特种陶瓷等先进基础材料,以及新型稀土功能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石墨烯等关键战略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依托龙海、漳州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打造集新能源汽车制造、零部件生产、汽车物流贸易、出口加工四位一体的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制造基地、闽台标杆型汽车汽配产业集群。绿色建材产业主要依托平和县、漳浦县生态木业产业基地,打造集木业进出口、加工、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以长泰开发区为核心,发展新型墙材、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等新材产品,推进新型墙材部品化、集成化、模数化、构件化发展,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装备、先进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节能材料等。(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统筹存量、增量项目,建立“十四五”“十五五”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实行项目清单式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查在建项目,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政策,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要求做好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按照福建省规划布局和审批备案要求,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存量项目监管,推动重点行业高耗能项目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对能耗量较高的新兴产业类项目,引导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严格落实钢铁、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强重点行业产能状况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完善实施以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支持有条件的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大型企业、市属国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兼并重组,优化产能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积极推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造纸、食品加工等行业低碳协同发展。推广钢焦融合、钢化联产。鼓励芗城区钢铁产业园实现钢铁产能与焦化产能相匹配,建立钢焦融合示范工程,推动钢铁行业副产品和生产废料综合循环利用,探索“钢-焦-化-氢”闭环低碳产业链。推广炼化一体化。推动古雷石化基地的上游大型炼化企业向炼化一体化核心区集聚,中下游精细化工向北部化工区延伸拓展,构建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推进漳浦赤湖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园建设,推动联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全面达产,提升产业集聚度,打造包装纸及包材产业链、生活纸产业链、特种纸产业链三大产业链,加快布局下游纸制品产业园。加强产业链跨地区协同布局。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智能仓配一体化、供应链协同平台项目,面向行业上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减少中间产品物流量。开展行业协同降碳行动。引导社会资本、研发机构等产业基金和资源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协同与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国资委、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入推进节能降碳
1.调整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加快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与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期间,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促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重点发展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供,引导重点用煤企业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应提尽提。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逐步保障天然气集中供应量、供应价格,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因地制宜推动光伏、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终端的直接应用,支持漳州开发区、金峰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重点园区,三宝集团、旗滨集团、福海创等大型企业开展“光伏+储能”形式的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重点推进古雷石化37兆瓦、福海创20.63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强高性能燃料电池及高效氢气制取、纯化、储运和加氢等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到2025年,工业领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到2030年,漳州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650万千瓦,将实现工业领域用能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工业用能电气化水平。综合考虑工业领域电力供需形势,围绕加热、蓄热、供气、污染治理等环节,拓宽电能替代领域,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重点推进工业生产过程1000℃以下中低温热源电气化改造。在钢铁行业推行全废钢低碳绿色电炉工艺,在玻璃、陶瓷、造纸等行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鼓励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电能替代项目的用电需求,提升绿色电力消纳比例。支持重点企业应用可视化、数字化技术创建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到2025年,工业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引导园区、企业开发运行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推动能源系统从传统“源随荷动”模式向“源网荷储”互动模式转变。鼓励金峰开发区、漳州高新区等园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试点,打造风光储多能互补的智慧用能示范区。鼓励以园区为核心开发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电站等项目,推动能源系统梯级利用和智能化升级。(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国网漳州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全面提升工业领域能效水平。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行动,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应提尽提。组织开展省重点工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项目申报,发挥省级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引导重点企业实施低效设备更新改造、工艺升级、能量系统优化、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改造项目。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等重点行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市工信局、发改委、水利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持续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强化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日常监管。鼓励企业建立重点用能设备清单,实行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全面落实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实施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诊断工作,加快推进锅炉、窑炉、变压器、电机、空压机、水泵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计划,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价格、补贴等多种手段,培育“能效之星”产品,鼓励企业优先采购应用高效节能设备。开展重点用能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大力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三角形立体卷铁芯结构变压器、可控热管式节能热处理炉、变频无级变速风机、磁悬浮离心风机等新型节能设备,支持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市工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全面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机械、造纸、皮革、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大力推动生产、用能等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标准体系,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全面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加快推进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市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1.加快建设绿色工厂。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评价导向,引导钢铁、石化化工、建材、造纸、新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对绿色工厂开展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强化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节能降碳综合性服务。到2025年,创建60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重点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能效标杆水平,打造一批“超级能效”和“低零碳”工厂示范项目,并给予财政奖励。(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中,选取影响力大、管理水平高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共享、智慧化低碳管理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鼓励“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低碳方案,构建从产品设计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储存、运输到使用、回收、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方案,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上下游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制定绿色供应链中长期发展目标,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与重要的供应商签订节能低碳协议,实现全供应链绿色发展。(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持续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按照“一园一策”原则,推动具备条件的园区积极创建绿色工业园区。推动园区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分布式清洁能源站、能源梯级利用、工业余热余压、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等行动。构建以低碳为导向的评价指标,选择一批基础好、有特色、代表性强的绿色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先进典型试点。通过已创建的绿色园区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案例。(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绿色生产模式。通过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精益生产等方式,开展全要素全流程的“绿色化+”改造。在绿色低碳产品开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创新低碳服务模式,面向中小企业打造普惠集成的绿色低碳服务平台,推动绿色低碳服务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节能降碳、能源审计、能效评估、能源监测、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增强企业绿色制造能力。力争到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0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达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60家。(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依法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对能源、冶金、焦化、建材、有色、化工、印染、造纸、原料药、电镀、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清洁生产国际领先水平。推广应用清洁高效制造工艺,推广典型行业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污染减量化、废渣资源化、工艺低碳化、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再造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应用。在工业涂装、印刷包装等重点领域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从源头消减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作为差异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提高再生资源原料替代比例。重点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重点品种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提高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原料替代比例。逐步提高陶瓷、玻璃纤维、混凝土、新型墙体等材料生产过程中固废资源的利用水平。推广低熔化温度的玻璃料方,调整玻璃体氧化物组成,减少玻璃原料中碳酸盐组成。推广陶瓷废料回收技术,使用已烧制废料替代部分黏土,减少陶瓷原料中的碳酸盐用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氢,优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制氢结构。大力发展生物质化工,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健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配套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鼓励建设加工基地和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融合”,鼓励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因地制宜完善城乡废旧资源回收网络,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电器电子、铅蓄电池、动力电池和纸基复合包装物等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研究退役光伏组件、废弃风电叶片等新型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推行“互联网+”模式,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利用追溯系统。推动工业再生资源区域协同处置,以金峰开发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引领,鼓励园区、企业积极创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锌、废塑料、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形、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等关键共性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以漳州高新区、金峰开发区、龙海金龙汽车产业基地等园区为重点,推动废旧汽车、废旧工程机械、废旧机床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实施高端、智能和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面向交通、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机电设备维护升级需要,以龙轴集团等漳州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为代表,培育一批再制造领军企业和再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和指导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再制造产品认证,推广自愿认证和自我声明结合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加大再制造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强化再制造产品溯源管理。到2025年,初步形成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到2030年,进一步健全完善再制造产业体系。(市发改委、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资源利用评价。围绕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促进多品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提高工业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率,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赤泥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提高矿山回采率,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石材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利用边角料、石粉等废料研发生产人造大理石、石材马赛克、加气混凝土砌块、石粉砖、石粉脱硫剂等产品。加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开发一批工艺技术先进、能耗低、固废利用量大、附加值高的环保新型设备。在工业固废产生量大、堆存量大的区域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拓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品在冶金、建材、基础设施建设、地下采空区充填、土壤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形成具有漳州特色的工业再生资源利用途径。到2025年,工业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到2030年,产业协同、上下游协同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1.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积极推动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围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目标,集成优势力量加快突破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深远海风能利用、储能、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制氢、高压储氢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面向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高碳行业节能减排迫切需求,加大对钢铁洁净化冶炼技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突破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推进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或低碳技术创新。加快研发制约产业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在高效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智能优化控制、智能电网等领域,推进研制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能效技术。优先支持低碳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创新机制,对列入绿色低碳产业链关键技术和产品目录的攻关项目,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项目和专项奖励。(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和运行机制。支持科研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大对外合作交流,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示范项目为代表,促进先进适用的工业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对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并加大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的补助力度,争取一批科技成果在漳州落地转化。(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进高性能钢、功能性玻璃、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创新管理体制,高标准建设装备制造、钢铁、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重点企业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供给平台。重点推动哈工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龙溪轴承智能车间等研发平台建设。(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1.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传统生产运营模式,实施智能制造、精细制造、柔性制造、集成制造改革。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打造一批数字赋能制造业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按照“一园区一产业链一平台”目标,建设园区数字大脑,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鼓励园区所有企业接入节点,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标杆型智能工厂。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场景创新,深化应用5G、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适用技术,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标杆型智能工厂。发展效率型数字化车间。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的综合应用,实现数控设备与工艺设计、生产组织、仓储物流等系统的数据集成,强化生产制造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的数字化车间。(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构建数字化能碳管理体系。强化信息技术在碳排放监测、核算、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夯实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础,加强对政府端、企业端操作人员的能力培训。加快建设“漳州产业大脑”,打造产业大脑数字底座,实施区域级、行业级和企业级“5G+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常态化政府端、企业端和第三方平台数据归集机制,形成由网络平台、数据中枢系统、政府端数据仓、企业端数据仓、应用支撑体系等构成的监测分析公共服务平台。聚焦能源管理、用能监测、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拓展“产业链能源消耗全景图、重点企业碳排放监管、重大项目推进、绿色制造体系申报”等服务,提升能耗与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建设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试点。探索企业级、园区级、行业级、区域级等多层次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建设,重点推动漳州高新区、古雷开发区、金峰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区示范应用“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鼓励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推广数字化供应链体系管理,结合漳州市工业互联网转型促进中心,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应用+产业”为抓手,提供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推动上下游企业及设备上云上平台,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能力提升。到2025年,力争创建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超过10家,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库入选企业超过100家。(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重点行动
(一)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
1.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政策,严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坚持以存量调整为主、增量发展为辅,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逐步建立产量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合理生产。促进产业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依托金峰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产业优势,建设以三宝钢铁为中心的钢铁生产基地,以福欣不锈钢为主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以首钢凯西、凯景、统一马口铁为主的板材生产基地。延伸钢铁产业链,打造高附加值不锈钢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品种结构升级,培育高强高韧、轻量化、长寿命、耐磨耐腐的低碳产品,提高绿色产品比重。着力优化行业用能结构,推动钢铁企业大量建设分布式光伏,消费可再生能源,加大余热余能梯级综合利用,全面应用能源管控中心,建立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协同的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推广钢化联产,强化钢铁与化工、建材等行业耦合发展。全面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非高炉炼铁技术应用,推行全废钢低碳绿色电炉工艺,提高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广应用铁水一罐到底、近终形连铸连轧等节能工艺,结合企业实际降低燃料比、铁钢比,提高球团矿使用比例。探索氢冶金、生物质碳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钢铁烟气二氧化碳与污染物协同治理等前沿试点项目。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进一步提高。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炼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达到全省前列。(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严格落实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合理控制平板玻璃总产能区间,引导能耗高、排放大的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延伸发展绿色建筑新型墙体材料、智能节水轻量化卫生陶瓷产品、大规格陶瓷薄板砖、多功能陶瓷砖、建筑饰面石材制品、高端玻璃等产品。加快解决天然气气源、气价、电价等制约问题,加快推动重点陶瓷、玻璃企业开展“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提高电气化水平。鼓励企业利用办公楼、生产车间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发电,鼓励探索氢能安全利用,提升企业清洁能源自给能力。全面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强化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重点行业能效标杆引领,打造一批能效“领跑者”。鼓励企业应用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技术,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技术。加快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陶瓷减薄、窑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等前沿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到2025年,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重点产品能效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30年,在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应用,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市工信局、发改委、住建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坚持炼化一体化发展方向,重点打造古雷石化基地,引导化工项目进区入园。按照“控炼少油多化”原则,推进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福海创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等优质项目建设,增强烯烃、芳烃等原料供应能力。积极承接台湾优质石化产业转移,延伸下游产业链,带动高性能树脂、高性能纤维、功能性涂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产品、精细化学品行业发展。推进化工副产石膏制作建材材料,促进产业耦合发展。推动原料轻质化发展,鼓励采用可再生生物质、非载能原料、二氧化碳等低碳原料替代部分化石能源原料,增加天然气、乙烷、丙烷、轻烃等富氢原料进口量,提高低碳原料比重。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推动企业与风电、光伏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供应企业协作,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依托古雷开发区副产氢产能优势,探索布局建设工业副产气制氢项目。鼓励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支持采用热泵、热夹点、热联合等技术,加强工艺余热、余压回收,实现能量梯级利用。鼓励实施可再生资源制取化学品、甲烷转化合成化学品。推广重质渣油清洁加工、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全废锅流程加压煤气化、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技术与装备。加快研发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组织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到2025年,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大幅下降,原油一次加工装置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到2030年,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引导其他行业高质量发展。造纸行业重点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高档纸、特种纸和纸板产品以及高性能纸基功能性材料产业,延伸发展包装产业链。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周边工业余热,协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农林剩余物高效收集储运、低能耗蒸煮、生物质裂解和能源转化、多段逆流洗涤封闭筛选、污泥余热干燥等技术。完善废纸回收分类处理体系,逐步提升废纸回收利用率。食品加工行业重点发展功能食品、营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集中供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点推动行业低碳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技改提升,优化生产工艺管理。支持企业智能制造,积极实施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工,升级自动化生产线,完成数字化转型。装备制造行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增强自主建线和系统集成能力,推动传统生产设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专用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业。积极开展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推广。鼓励开展抗疲劳制造、轻量化制造等节能节材工艺试点示范。电子信息行业围绕漳州城市大脑和“互联网+”重点项目建设需求,重点发展特色专用芯片、柔性显示、LED等领域,加快研发物联网、工业控制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技术。强化集成电路、光电信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业集聚,推进多晶硅闭环制造工艺、先进拉晶技术、节能光纤预制及拉丝技术、印制电路板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行动
1.产业布局聚集化。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科学编制新建产业园建设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严格准入标准,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园区内耦合共生系统建设、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引导企业“退城入园”,因势利导推动“工业上楼”。实施龙头品牌带动,开展园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促进园区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重点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铸造、高精密加工中心、高精密数控机床等整机项目及关键基础件,承接台湾精密制造产业转移。龙海、漳州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重点打造集新能源汽车制造、零部件生产、汽车物流贸易、出口加工四位一体的产业链。漳浦赤湖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园重点构建集纸塑一体化材料、纸制包装盒、创意包装盒制造以及包装设计、创业孵化、印刷设备耗材销售、产学研一体化的包装印刷产业链。漳浦海上风电产业园重点对接大型风电装备企业,引进海上风机整机制造项目,带动叶片、齿轮箱、海底电缆、海上升压站专用设备、风电运维等配套产业发展。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重点加快海洋食品工业向海洋健康食品转型,培养海洋生物产业。(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能源结构低碳化。推动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供。结合各园区和企业热负荷需求,稳妥开展古雷开发区热电联产(132万千瓦)、赤湖工业园区热电联产(24万千瓦)等项目。综合利用园区及周边地区的蒸汽、余热等资源,推进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联盛浆纸一体化及配套余热发电工程(30万千瓦)等三余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拓展园区天然气应用。统筹规划天然气支线管网建设,结合工业园区用气需求,在适合位置预留天然气分输站接口。推广能源一体化开发和利用模式,探索在金峰开发区、长泰开发区、蓝田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有稳定热、电负荷的园区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实现集中供热供气。推动诏安工业园、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天然气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园区光伏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园区建筑屋顶、墙体建设分布式光伏,加快推进漳州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漳州高新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积极推进园区氢能项目落地。依托古雷开发区的工业副产氢产能优势,拓展氢能储运和示范应用,布局1-2座加氢站,辐射园区以及周边县市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打造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大巴车示范。(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资源利用循环化。构建园区循环产业链。推广芗城区做强中游生产链、稳定上游供应链、延伸下游应用链的做法,引进银球金属制品深加工项目、辉源金属制品深加工项目等中游深加工项目以及装备制造、轴承、汽车零部件等“吃钢嚼铁”的下游产业项目的发展模式,培养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污染物集中治理,开展园区节水与中水回用工程、垃圾集中回收利用工程建设。搭建能源互济、资源共享、废物协同处置的数字化平台,推动园区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面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制定各县区循环化改造园区清单,以金峰开发区、长泰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为示范,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重点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综合管理智慧化。鼓励园区开展智慧综合平台建设,实时监控能源、碳排放等指标,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善措施,推动由智慧展示向智慧管理转变。支持园区内企业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推广三宝集团集物流、生产、安全、环保、能源五位一体的智能制造综合管控中心,实时采集呈现原料、产品进出、能源使用和超低排放等动态数据。以打造综合智慧零碳园区为目标,加快工业园区布局5G、工业物联网、数字经济等新基建项目。力争于2025年底前完成智慧古雷试点示范建设。(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打造低碳试点示范。坚持高标准规划、集约化构建,以产业低碳化为抓手,以资源循环化为途径,以能源低碳化管理为着力点,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低碳示范园区,重点推动东山县零碳工业园试点项目落地。鼓励建立绿电生产集中区,用“绿电”助推“绿电生产”,强化绿色认证,借助我市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积极推动古雷石化园区、前亭工业园、赤湖工业园等园区打造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能源管理智慧化为核心,高标准打造一批智能低碳示范园区,重点推动漳州开发区“综合智慧零碳园区”试点项目落地。支持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工业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到2025年,建成10个低碳示范园区。(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行动
1.加强重点企业能效管理。每年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名单,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统计监测和碳排放管理,推进新晋重点用能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任务。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设立专职能源管理岗位。落实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鼓励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年度报告。加大重点企业节能监察力度,强化市县两级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加强基层节能执法队伍建设,实现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节能监察全覆盖。组织开展能源计量审查,督促企业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器具检定校准。持续推进重点用能企业二、三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平台数据运维,全面提升数据质量。鼓励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定期开展节能承诺和碳排放信息披露。(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重点企业能效标杆引领。严格落实省级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逐步完善指标先进、符合市情的能耗标准体系。全面摸排梳理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装置能效水平,梳理形成能效水平现状清单及改造项目清单,严格执行能效水平、产能置换等政策要求,鼓励钢铁、建材、石化化工、造纸等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全面开展能效对标行动,鼓励重点企业对标国内国际能效先进水平和能效标杆水平,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能效“领跑者”企业,引导行业其他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市工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展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改造。组织服务机构对重点行业企业主要工艺工序、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能源管理体系等开展系统性节能诊断,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建立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库。推动重点企业编制节能降碳改造方案,明确实施步骤、改造期限、技术路线、工作节点、预期目标等。“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芗城区三宝钢铁技术改造升级、东山县旗滨四线生产工艺提升等项目,加快推动古雷开发区福海创、古雷石化等重点企业实施原料适应性技改、芳烃联合装置优化节能、四合一炉改造、锅炉掺烧氢气改造、CFB锅炉风机高压变频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
1.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推动绿色低碳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在生态环境影响大、产品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推行产品绿色设计认证与标识制度。聚焦可再生能源产业、绿色建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发布绿色低碳产品名单。鼓励企业采取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的方式,开展绿色设计评价,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开展绿色低碳产品碳足迹核算。推行市场化激励机制。给予绿色低碳产品生产企业和采购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从生产、销售、采购等多环节发力,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消费氛围,拓宽绿色低碳产品销售空间。完善绿色低碳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支持将绿色低碳设计产品经认定后纳入“两型(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目录,推动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按规定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高海上风电产业产品供给能力。重点打造漳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发展漳州外海浅滩海上风电产业,集约化打造“海上风电+海洋能+储能+制氢+海洋牧场+陆上产业基地”示范项目。加快落地整机制造企业,重点突破大型风电轴承、高性能紧固件、海底电缆等高端零部件,积极布局风电运维安装船、电动运输船等专业化船舶制造,发展大型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一体化平台),形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打造国家级深远海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区。加快建设东山光伏基地,提高光伏发电产业产品供给能力。“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新增投产3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产业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推动光伏产业由下游应用向中上游光伏组件及配套产业延伸,支持东山光伏组件基地建设,引导玻璃材料优势企业扩大光伏玻璃产能,积极引进异质结电池及双玻光伏组件产品生产线,带动光伏玻璃、硅片、低温银浆/铜粉体、靶材、高效太阳能晶硅电池、光伏逆变器等配套产业发展。(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推动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产品,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开展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建设和绿色建材下乡行动,推广应用节能玻璃、特种陶瓷、高性能门窗、新型保温材料、建筑用热轧型钢和耐候钢、新型墙体材料。重点打造漳浦玻璃产业园、东山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延伸玻璃产业链条,发展功能玻璃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提高中空绝热隔音玻璃、建筑节能玻璃等产品产能。鼓励万利、万佳陶瓷等企业进军特种陶瓷领域,发展发泡环保陶瓷、防静电陶瓷、红外辐射陶瓷等建筑陶瓷产品,提高功能性建筑陶瓷材料产品供给。提高现代钢铁、不锈钢等高端钢材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大建筑用热轧型钢和耐候钢等深加工产品供给,提高双相、含氮等高端不锈钢在建材、家具、建筑装饰等领域应用。提高节能空调、智能照明器具、节能电梯等用能设备生产能力,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分布式光伏、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建筑领域应用。(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壮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推动龙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以新能源客车、环卫车、物流车为主体的整车制造能力。以金龙、金霸龙等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为引擎,带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支持猛狮新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做优做强,加强与宁德、厦门等地合作,布局新能源汽车“三电”产业(电机、电控、电池)。延伸产业链,提升金峰开发区汽车汽配产业发展水平,推动车轮总成、汽车钢圈、轮胎、玻璃等传统汽车配套产品往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着重发展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应用。加快充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政策保障
(一)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各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落实国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技术装备、绿色材料应用。(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标准引领
鼓励全市行业协会、企业、标准化机构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加快研制工业领域碳排放管理与评价类标准,贯彻落实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有效衔接福建省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持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市场机制
积极参与国家、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指导重点企业进行配额履约和清缴,引导重点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做好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能源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项目、企业流动聚集。推动市场化节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改造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动碳资产管理和开发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筹建碳资产管理部门,支持可再生能源、节能增效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培育从事碳咨询、碳资产管理、绿色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助推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展绿色金融
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建立工业绿色低碳项目库,重点开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行业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基金。推动利用绿色信贷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改造,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支持一批节能低碳改造项目。鼓励企业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券,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漳州监管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分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贯彻落实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专班。加强协同统筹,做好部门间协同,形成政策合力。积极指导各区(县)、园区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良好局面。(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区(县)、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按照市委和市政府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碳达峰工作,完成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及研究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重点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企业“双碳”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国企、央企、上市企业等带头制定并实施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碳减排信息公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严格监督考核
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考核评价机制,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依法依规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任务年度评估,有关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化宣传引导
鼓励重点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绿色低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各类媒体、产业联盟等机构的作用,开展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宣传教育。及时总结推广工业领域碳达峰先进经验、典型模式、优秀案例等,树立示范引领标杆。(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教育局、国资委、市委宣传部、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印发《大化瑶族自治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大发改发〔2024〕31号)。管理办法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包括居民(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企业(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居民(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般接入电压等级为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15日,中国电建电建新能源公司田东县乡村振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和二期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两期项目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境内。其中,一期项目规划建设容量为203MW(直流侧装机容量253.5428MWp),划分14个子项目,共安装408940块620Wp单晶双面光伏组
11月16日,总投资约10.15亿元的国家电投集贤1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二九一农场隆重举行。作为黑龙江省首个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项目运营期限为25年。并网后,预计首年发电量22510.63万kWh,年均发电量将达到20844.84万kWh,25年总发电量达521121.11万kWh。总投资约10.15亿元,预计202
11月7日,由陕西交控集团绿色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吕村收费站、照金收费站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高速公路路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第一期)中首个并网发电的项目,2个站点充分利用收费站屋顶及闲置地面1979平方米,建设0.41MW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消纳电能。投运后
11月13日,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温州市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反馈,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反馈意见6条,主要是针对光伏组件安装高度、非自然人户用光伏、项目消防备案三个方面的建议。原文如下:关于《温州市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
11月12日,中国电建华东院华东咨询中电建威天津市蓟州区150MW光伏发电项目22.5MW/45MWh储能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镇,储能系统建设规模为22.5MW/45MWh。要求储能系统集成商近3年(2021年10月1日至今,以合同签订时
11月8日,广西发改委公布关于光伏电站项目备案相关问题的咨询的回复。来信标题:关于光伏电站项目备案相关问题的咨询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光伏电站项目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桂发改新能【2023】767号)“一、光伏电站项目由属地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跨县(区、市)项目由项目所在地
11月7日,由陕西交控绿色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吕村收费站、照金收费站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高速公路路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第一期)中首个并网发电的项目,2个站点充分利用收费站屋顶及闲置地面1979平方米,建设0.41MW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消纳电能。投运后可每
近日,云南凤庆县2024年第一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优选竞争性磋商评审结果公示。凤庆县纳入《云南省2024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中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8个,装机规模65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9.9亿元。从评选结果来看,8个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均为华能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根据
日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发展改革局发布沧源佤族自治县关于虚假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原文如下:近期,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沧源县900兆光伏发电项目的咨询信息,这些信息声称一家名为国能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在沧源县备案了955兆瓦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安装费用约9亿元,并要求有意向合作的企业
11月11日上午,新疆油田呼图壁县165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启动。据了解,新疆油田呼图壁县165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是新疆油田公司在昌吉州的首个光伏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65万千伏光伏发电、新建两座220千伏的升压站、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165兆瓦,是呼图壁县装机总容量最大的光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印发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目前,5个零碳园区建设亮
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节能降碳中国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办。本场边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办、国际合作中心协办,100余名来自中外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界代表参会。博奇环保作为国内在环保领域成绩显著的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州从化“零碳”国际赛车场利用“光储充一体化”,整合欧版充电桩、车棚光伏、BIPV幕墙和储能系统,通过自给自足的绿色电力,助力赛事场馆达到100%绿电,该项目将成为国内首个“零碳”国际体育赛事赛场,为全国探索碳达峰路径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2024年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方向为:(一)完善基础通用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评价。开展《民用建筑节能审查项目碳排放评价指标》《绿色电力消费评价规范》《绿色电力消费核算和溯源技术导
近日,扬州市政府印发《扬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底全市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6.2万千瓦。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大数据、制氢等产业和清洁供暖、公共交通领域应用,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山西运城市绛县人民政府印发绛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原则,重点建设晋南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加快绛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绛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前征地移民手续办理、对外公路、施工供电工程等准备。积极推进新型储能试点示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形成全球共识和一致行动。为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战略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性部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部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政府印发《获嘉县“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快壮大新型储能产业体系:1.积极布局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依托新乡市电池研究院等技术研发优势,着力推动我县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培育
11月6日,陕西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试点示范项目共包含七类,分别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试点示范项目、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改造试点示范项目、产业低碳协同试点示范项目、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工业绿色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零碳或近零
近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JL/TC55,主要负责开展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承担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化技术支撑工作。与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工作领域相对应。第一届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
11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大会在长春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标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表决通过了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章程、工作细则及年度工作计划。会议指出,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的成立,既是吉林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强省建设的
11月14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发展和改革局对《福州市长乐区发展和改革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长乐区促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按照“宜建尽建、业主自愿”原则,鼓励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工业园区、企业厂房和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屋顶或附属空闲场地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4日晚,中节能太阳能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申报的中节能诏安四都1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中节能太阳能城厢灵川7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成功列入福建省2024年度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项目清单。并表示,这有利于公司紧抓双碳战略机遇,深化福建省内光伏发电业务布局,提升
11月1日,福建省发改委印发2024年度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列入本方案的光伏电站项目共有44个、共计5827MW,全部为市场化并网项目。具体来看,共包含四种类型电站,其中,渔光互补4006MW、海上光伏973MW、水面光伏459.2MW、屋顶光伏388.8MW。从业主端来看,三峡集团、华电、国能所获项目规模位列前三,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0月22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公开该区2024年三季度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信息,数据显示,永定区已接分布式光伏容量194.669MW,在途容量4.37MW,可新增开放容量9.705MW。
10月18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印发《福建省2024年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福建省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为23.4%,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为11.5%。原文如下: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
9月13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福建省2024年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提到,福建省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为23.4%,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为11.5%。各承担消纳责任市场主体的售电量和用电量中,农业用电免于消纳责
9月11日,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漳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到,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进石化化工行业绿色电力消费,以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为导向,逐步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文件还提到,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合理控制
9月5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福建省推动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发电设施更新改造。按照《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机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机组有序退役和升级改造,提升装机容量、发电效率。鼓
日前,福建漳州市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漳州市龙海区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项目开发单位需根据龙海供电公司要求提供相关材料,获得龙海供电公司的消纳意见和分布式光伏电网接入方案。龙海供电公司受理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申请后应确认分布式光伏接入电压等级、并网点
7月25日,永安市发展和改革局永安市自然资源局永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永安市应急管理局永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规范永安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办事指南及流程的通知,通知指出,乡镇户用光伏所需材料:1.申请人(自然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户口本,或申请人(非自然人)身份证明材料;2.不动产
7月23日,尤溪县发改局发布关于尤溪县2024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信息的复函,原则同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尤溪县供电公司测算汇总的尤溪县供电区域内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接入可新增开放容量为0兆瓦。在后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时,尤溪县发展和改革局将加强与贵公司信息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