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时间,“产能过剩”的声音甚嚣尘上,给光伏产业带来一片挥之不散的阴霾,甚至有人用现在的行业形势同2012年相比较,不断唱衰光伏。
不可否认,在供需形势的影响下,2023年3月以来,多晶硅价格整体呈下跌趋势,也将下游环节带入了降价风波,光伏组件价格历史性跌破1元/W。但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些,就会发现,降价带来的是全行业快速爆发,国内、全球应用市场蓬勃发展。当前看起来有些臃肿的产能产量数据,放在几年后,可能只是产业链自我平衡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无足轻重。只有成功穿越产业发展长周期的企业和从业者,才能笑到最后,成为最终赢家。
一、产业周期与价格波动
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过去五年新增装机数据看,我们正处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的关键阶段,每年的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都保持上涨趋势。2022年,我们交出了87.41GW的成绩单,稳居全球首位;2023年,我们又完成了216.30GW的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47%,相当于过去四年总和,再一次让所有人为之惊叹。
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链供需影响下的价格无序变动。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玻璃紧缺导致价格上涨、2021-2022年硅料供应不足、组件供应紧张带来的价格攀升,相信所有光伏从业者都记忆犹新。在供需紧平衡状态下,产业链价格秩序遭到破坏,一日一价、一单一价,无论是大型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众所周知,与其他环节相比,多晶硅均带有化工属性,初始投资成本高、产能建设与爬坡周期长、生产弹性低、能源成本占比高。在行业快速发展期,由于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新产能落地速度较快,但多晶硅等环节的扩产速度往往不及预期,“临渴掘井”为时已晚,可能给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很容易造成结构性供需失衡,价格也会出现较大波动。
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关领导指出,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大幅增长,是在光伏产业上游价格超预期下跌、后疫情时代电站建设加速以及风光大基地项目集中投产等多重因素叠加带来的超常规增长,2024年全行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稳定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我们认为,避免行业大起大落的关键,就是要确保全产业链各环节供给均无刚性制约,不会出现“卡脖子”现象,确保行业平稳较快增长。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发布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36.72GW,同比增长超过80%。显然,光伏行业仍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不存在“急刹车”的可能。从第三方机构预测结果看,2024年,国内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40GW以上,全球新增装机则有望突破500GW。此外,多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到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000GW,带领我们进入太瓦时代。对于产业链规模和供需情况,我们可以有更乐观的预期。
二、光伏企业受冲击,成本把控是关键
在产业链供需和价格的综合影响下,光伏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多晶硅龙头大全能源(SH:688303)为例,2023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63.29亿元,同比减少47.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63亿元,同比减少69.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7.76亿元,同比减少69.84%。
对于上述业绩数据,券商分析师认为,大全能源业绩同比下滑主要因产业内周期性库存消耗及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光伏上下游的供需格局急剧扭转,行业竞争博弈加剧导致硅料产品价格大幅调整。
研报指出,虽然2023年整体因硅料价格下跌公司利润同比下滑,但是大全能源Q4在硅料价格底部区间内实现归母净利润6.48亿元仍略超预期。成本控制方面,2023年全年含销售费用在内的单位生产成本达到48.70元/kg,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位置,且处于逐季度下降趋势,在成本导向的硅料环节内优势显著。目前看,硅料价格在2023Q4处于相对低位,考虑到后续行业成本曲线抬升等因素,判断公司季度盈利底部大概率发生在2023Q4-2024Q1区间内,未来盈利能力有望小幅回升。
据了解,截至目前,四家国内硅料龙头公司中,除了通威股份(SH:600438)外,大全能源、协鑫科技(HK:03800)、新特能源(HK:01799)均已披露2023年业绩。总体看,硅料环节净利润普遍出现七至八成的下滑。硅业分会专家认为,硅料企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下硅料市场价格的下跌。随着新建产能陆续达产,之前硅料紧缺、“拥硅为王”的年代已经宣告结束。“硅料行业的竞争已步入下半场。”他表示,不同于扩张的上半场,光伏的下半场竞争将集中在成本和品质方面。
这也是老牌企业的重要优势。分析师指出,与新进入多晶硅环节的部分企业动辄超过60元/kg的现金成本相比,大全能源2023年多晶硅现金成本仅为42.70元/kg,其中四季度可控制在40.69元/kg,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较深的护城河。从年报看,在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他们依然实现了39.97%的高纯多晶硅毛利率,远超产业链其他环节企业,这是非常难得的。
三、n型技术迭代下的竞争新格局
此前,多家组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TOPCon、HJT、BC等n型电池组件技术将迎来突破,完成对p型PERC的技术迭代,预计全年市场占比不低于60-70%,其中四季度可能达到85%以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2023年9-12月招投标数据的统计也表明,央国企在2024年对n型组件的需求超过70%。设计院专家表示,当前n-p组件价差只有0.04-0.06元/W,对n型非常有利;事实上,只要n-p组件价差不超过0.1元/W,选用n型组件就可以带来更低的度电成本。
下游需求必然会影响上游硅料环节的战略决策和技改进程。有券商分析师透露,考虑到多晶硅环节n-p价差最高可达0.8万元/吨,n型硅料的毛利可能比p型硅料高7个百分点左右。显然,对多晶硅企业而言,谁能生产更多适用于n型产线的高品质硅料,谁就可以在2024年拿到更高市场份额,实现更好盈利。
对此,大全能源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作为高纯n型硅料的主要生产商之一,他们敏锐感知市场变化并提早布局,使公司得以在此轮产品迭代中实现n型硅料产品的快速放量。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n型硅料销量53,219.40吨,其中12月份n型硅料销售占比达到59.11%。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内蒙产线已具备100%生产n型硅料的能力,新疆产线目前n型料占比为 60-70%,未来通过技术改造后,n型料产能水平将进一步提升。“2024年,预计全年n型料销售比例为70%以上,公司产品研发路线将始终服务于客户对高品质硅料的需求。”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说。
与此同时,他还谈到了一个颇有价值的观点:不希望n型料价格保持太高,因为这会导致下游拉晶厂倾向于使用价格更有优势的p型料,不利于产能过剩的出清。事实上,这也是多个环节龙头企业的共同心态。优质产品价格阶段性被抑制,二三线厂商无利润甚至部分亏损,其实更有利于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非专业企业,让光伏行业尽快恢复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内蒙古包头二期10万吨多晶硅新增产能于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大全能源的多晶硅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全年名义产能将达到30.5万吨,产销量目标也相应提升。对跨界企业而言,当前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但对于现金流充裕、多年专注多晶硅制造的大全来说,这便是最好的时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8日,A股光伏板块集体大涨,多只光伏ETF涨幅超5%,光伏设备板块涨幅5.68%。截至发稿,首航新能涨幅超过20%,艾能聚、大全能源、拉普拉斯、亿晶光电、拓日新能、亚玛顿、欧晶科技、弘元绿能、通威股份、钧达股份涨幅均过10%;此外,双良节能、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爱旭股份、东方日升、TCL中环、晶
7月2日,A股光伏板块躁动。可谓一根阳线,改变信仰。这也让低迷的光伏行业,又一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对象。终其原因,近期高层关于“反内卷”的呼声很高,力度很大,而以“内卷”出名的光伏行业,自然首当其冲,势在必破。大家都寄希望于光伏行业能够尽快通过“反内卷”实现产能出清,尽早走出泥潭。
6月20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6月23日-6月27日)。政策篇新疆136号文承接方案:增量电价0.15-0.262元/kWh、存量0.25-0.262元/kWh6月25日,新疆发改委官网发布文章《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及《自治区贯彻落实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
6月24日,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发布,今年上榜的500位企业家(或家族)总持股市值为13.7万亿元,平均持股市值为273.8亿元,上榜门槛为66.2亿元,持股市值百亿以上的企业家为341位。其中光伏企业有31位企业家(或家族)登榜,分别有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合盛硅业罗立国、阳光电源曹仁贤、通威集团刘汉元/
2024年,光伏企业集体度过了一个寒冬,个别公司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更有甚者走向退市、破产终局。展望2025年,尽管挑战犹存,但仍有多家企业使尽浑身解数保住了现金流。据北极星统计,2025年一季度共有31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百万元以上,其中正泰电器以24.18亿元领先。此外,阳光
光伏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且产能出清与内卷结果尚不明朗,企业经营承压,人事格局变动也同步变得频繁。北极星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5开年至今,共有24家光伏上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出现变动,变动次数达到32起。按业务领域来细分,人事变动范围涵盖行业多个环节,其中电池组件环节人事变动最为频繁,约
3月17日,大全能源发布关于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暨新增认定核心技术人员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马晓亮先生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于2025年3月2日到期。合同到期后,马晓亮先生因个人原因不再与公司续签劳动合同,并于近日办理完毕离职手续。马晓亮先生与公司签有《劳动合同》《保密协议》,其在任
2月27日,大全能源披露业绩快报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11亿元,同比下降54.62%;净利润亏损27.1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7.63亿元。公告表示,2024年国内多晶硅产业仍面临供需失衡的困境,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产品价格甚至跌破企业现金成本,致使行业整体陷入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承受
2024年,产能过剩持续发酵,多晶硅价格一再突破底线,组件价格进入肉搏阶段,也由此带来了低价低质的隐患。“极致内卷”下,部分企业走向破产终局。利好的一面是,光伏技术在这一年终止了“尺寸”之争,企业重新聚焦光伏效率,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欣慰的是,重重挑战下,光伏行业仍不负所望,贡献出
本周多晶硅成交价格小幅上涨。本周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4.06万元/吨,环比上涨0.74%;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70-3.85万元/吨,成交均价3.80万元/吨,环比上涨2.70%。p型硅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31万元/吨,环比持平。近一周多晶硅企业成交量
12月24日,硅料龙头通威、大全分别发布减产公告。通威公告称,公司多晶硅产能超过90万吨,受西南地区冬季进入枯水期,电力价格环比提升影响,考虑光伏产业总体行情持续处于底部调整阶段,公司旗下永祥股份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致力破除“内卷式”竞争,促进光伏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根据公司总
7月15日,A股上市公司*ST沐邦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1-6月预计减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亿至-1.50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5.54%至29.61%。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1、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硅料和硅片均价大幅下降,且硅片价格降幅大于硅料;同时,制造费
7月3日,麦迪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麦迪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至2,700万元,上年同期为-7,633.52万元,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0万元至600万元。本期业绩扭亏为盈的原因,麦迪科技
1月24日,TCL中环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为82亿元到8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对于2024年的业绩变动,TCL中环在报告中阐述了原因:报告期内,全球光伏装机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但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需失衡,产品销售价格持
10月31日,三峡能源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6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归母净利润50.93亿元,同比下降6.3%;扣非归母净利润50.89亿元,同比下降4.9%;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42.39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收入67.01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
10月30日晚,光伏龙头晶澳科技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净利润环比实现扭亏为盈,展现出极强的经营韧性和盈利修复能力。根据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近4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优化,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净流入;电池组件出货量创新高约57GW,同比大幅增长超51%
10月29日晚间,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林洋能源”或“林洋”或“公司”)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66亿元,同比增长约8.76%,归母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约6.95%。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约17.03亿元,同比增长约10.63%,归母净利润约3.12亿元,同比增长约15.4
10月16日,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国投电力境内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559.1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546.50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2.46%和12.79%。2024年1-9月,公司境内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332.77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299.09亿千瓦时,与去
8月31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能建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386.01亿元、1,942.62亿元和2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1.11%和4.67%,整体呈现出动能更强、韧性更足、质效更优的全新局面。此外,上半年新能源与综合
8月30日晚,晶澳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其中,受益于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超38GW(含自用1GW),同比大幅增加高达59%,创历史新高。另据第三方统计,位居行业第二位,市场波动前提下,展现出充分的竞争优势和韧性。截至2024半年度,晶澳科技全球累计光伏
企业开工维持低位2025年上半年,硅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持续低于生产成本甚至现金成本,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深陷亏损运营的窘境。其中多晶硅均价于2024年5月中旬降至3.8万元/吨,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运行持续时间已超14个月;工业硅均价于2025年4月底降至9648元/吨,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运行已持续近3个月;182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提到,积极推动光伏与储能、动力电池等产业协同发展,成功签约四川中孚源网荷储一体化+AI虚拟电厂等项目2个,中科瑞能新型铝基负极锂离子电池项目即将竣工。提早布局退役光伏组件回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四川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其中提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依托工业硅产能优势,多次赴通威集团及其合作伙伴洽谈年产30GW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等项目,积极开展HJT异质结电池项目论证,加快布局太阳能电池及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7月17日,硅业分会发布最新硅片价格数据显示,本周硅片价格全线跳涨,最高涨幅达到22.09%。具体价格变动如下: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为1.05元/片,环比上周大幅上涨22.09%;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1.15元/片,环比涨幅15.00%;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
盛夏时节,持续高温与强雷雨天气交替出现,这对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逆变器构成了严峻挑战。高温加剧元器件老化,雷雨威胁电气安全并可能伴随湿度剧增。科学有效的维护是确保逆变器稳定高效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将针对高温雷雨季节,提供具体的逆变器维护与使用建议。01.核心挑战:高温
7月17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片价格,本周硅片价格开始上行,且涨幅较大,但并未达到网传硅片涨价幅度。本周硅片价格开始上行,且涨幅较大。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在1.05元/片,环比上周上涨22.09%;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15元/片,环比上周上涨
7月17日,集邦光储观察集邦光储观察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多晶硅本周多晶硅价格: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5.5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3.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2.5元/KG。交易状况:多晶硅厂商延续挺价策略,而成交角度看,多晶硅及拉晶端的博弈依旧激烈,但整体成交已经开始
“反内卷”行动下,硅料价格应声上涨,自2025年6月底迎来反弹后,截至目前已连续上涨3周,本周均价更是重回4字头。其中,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0-4.9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2.4%。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0-4.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0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5.2%。数据来源
7月16日,硅业分户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硅料价格涨势进一步巩固,相较于上周企业普遍提价但实际成交寥寥的局面,本周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约6家企业达成新订单,整体成交量环比大幅增长。本周成交区间在4.0-4.9万元/吨,订单价格大多落在区间两端,有较为明显的价格分化。造成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在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推荐工作的通知各盟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为贯彻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