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规划范围
科技城创新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部,范围面积约360.4公顷,基地北靠大青山与哈拉沁生态公园,西临东河,东有哈拉更河,依山近水,是首府东部新城发展轴上的北部门户节点,更是呼和浩特市科技城的核心区与示范区。
项目北至G110国道南侧,南至察哈尔大街,西至万通路,东至沙梁村东部塔利西路。基地南北宽约2.3公里,东西长约3.1公里,总用地面积约为360.4公顷(约5406亩)。
二、本项目编制原因
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科技城“高质量”样板和核心示范。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科技城建设应紧抓全球创新要素重组和国家战略机遇,对外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内联动京津冀与呼包鄂乌城市群,在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作用。同时,科技城作为呼市年轻的新区,充满着青春朝气与创新锐气,正迈向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之路。
呼和浩特科技城创新中心是首府东部新城发展轴上的门户节点,更是呼和浩特科技城的首开区、核心区。因此,科技城创新中心将作为新时代首府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成为科技城“高质量”样板和核心示范。
2、现有规划实施环境与实施条件发生变化,亟需通过新的规划设计协调衔接,战略性调整用地功能结构,以适应未来发展诉求。
根据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报批稿),科技城创新中心规划居住用地占比超过30%,而产业用地占比仅17%。依据原有控规用地及已批科技城发展规划,该片区规划的中央公园核心水面布局过大,方案并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特征与水文条件,同时片区内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地占比达18%,而科研用地占比仅7%。综上所述,现有规划已无法满足科技城作为呼市乃至自治区构筑科技创新发展支撑点的战略需求。
本次城市设计旨在传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协调推进本片区内的各项建设,为片区未来发展合理平衡产业与生活空间,并为原控规修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2018)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GB/T 51358-2019)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2021)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2023)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2013)
《呼和浩特市城乡规划条例》(2017)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2022)
《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呼和浩特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呼和浩特市城市色彩专项规划》
《呼和浩特市规划编制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试行)》
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规定及相关规划。
四、主要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发展定位
本次规划提出“科创高地、低碳智城”的规划愿景,协调统筹科技城空间布局,以科技创新服务为着力点,目标将科技城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低碳科技先导区、中国北方大数据应用中心、区域综合科技创新中心。致力于低碳产业研发、智慧科创孵化两大主题,打造一个开放多元、活力共享的特色创新创业中心。
2、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本次规划通过对呼和浩特市科技城的整体空间的统筹考虑,提出“4+6”低碳科创城行动计划,即以“四城”方向引领——“未来科技之城、低碳生态之城、青春时尚之城、智慧互联之城”,结合“绿色生境、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基建、绿色建筑”六大行动计划,形成目标引导与行动计划相结合的设计策略。
在空间上,规划形成“一心双轴两区”的总体格局。
一心:中部科创发展核心。
双轴:纵向百合路城市协同功能发展轴、横向研发创新发展轴。
两区:科创产业发展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细分为七个特色产业及服务组团,三个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产城服务核心,以及外围三个智慧社区邻里中心节点。规划以有机聚合的模式进行整体功能布局。
通过对相关科创城区的功能业态配比的深入研究,本次规划用地布局在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基础上,适当核减居住用地,优化调整产业与公共服务比例。本次规划用地规模为360.4公顷,全部为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居住用地56.02公顷,占比15.54%(包含居住兼容商业用地4.32公顷,占比1.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2.27公顷,占比36.7%(包含科研用地98.23公顷,占比27.2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9.76公顷,占比2.71%;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83.24公顷,占比23.09%;公用设施用地1.84公顷,占比0.51%;绿地与广场用地77.29公顷,占比21.45%。
本规划区内居住人口约3万人。
3、规划设计方案
与原有国空方案相比,强制性内容达成一致,主要的路网线型走向保持一致。对中心绿地边界优化调整,满足国空中的绿地规模要求的同时保证中央公园的完整性与核心景观效果。对于中心绿地,本次设计取消水系,抬高中央绿地跨路,形成整体大型核心绿地空间。
空间形态强调灵动自然的大型城市开放空间与秩序规整的城市街区相结合的营城理念,同时强调建筑融合环境融入自然。核心区域整体天际线秩序大气,起伏韵律,围绕中央公园空间层层跌退,更好的实现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对话。
本次规划策划的六大行动计划分别应用在绿色生境、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基建、绿色建筑六个方面。绿色生境,通过疏廊筑网、弹性海绵、环谷汇景三大亮点,打造全域式生态公园体验,描绘北方花园式城区。同时强调运动、娱乐、游览、艺术休闲等都市多元功能的融合,规划科技创新中心成为CAZ中央生态活力区。绿色产业,通过细胞式组团开发,科学构建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放大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功能有机融合的产业高地。绿色交通,以轨交为主要交通骨干,提出打造零高差街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规划智慧静态交通、绿色交通设施、新能源交通工具等引导绿色出行方式。绿色生活,打造可持续、多样化的数字低碳社区,面向未来人群,通过新型配置与特色配置项目的策划与引入,增加更多的社交服务空间,让科创人员更能发挥出创新潜能,让工作方式成为生活方式。绿色基建,以绿色能源、数字韧性、微排城市为理念,构建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微循环分布式能源站布置,有效利用地源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跑者与实践地。绿色建筑,通过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系统等八项节能低碳技术,打造全域绿色建筑群。
4、产业功能策划
本片区联动科技城建设,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以低碳产业研发、智慧科创孵化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和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中心。以创新驱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四新经济、五型经济为拓展,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 “1+3+N”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带动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资源匹配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产业筛选过滤,聚焦绿色科技产业,以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作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同时发展多个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区域围绕中央科创绿谷,形成“一谷十五园”的特色产业空间,包含六个数字主题园,四个新能源主题园,以及三个节能环保主题园。围绕中央公园布局核心智慧科创研发产业、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展示等功能业态,构建区域城市发展的核心门户区。片区联动周边,结合城市TOD与城市综合服务设施,形成功能复合、空间开放的三大产城服务核心,横向覆盖服务设施范围,纵向混合不同功能,放大产业辐射带动效应。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交通以低碳智能、绿色出行为理念,建立高效快网,以中央科创公园为核心,形成规整完善的路网系统,分为四级,依次为高速路及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高速路及快速路主要有京藏高速、110国道、科尔沁北路、察哈尔大街,红线宽度70米,引导交通快速通过;主干道为大青山街、万通路、丰州北路,红线宽度分为40米、50米两种,合理配置车行、骑行与人行交通,引导多种交通有序进行;次干道为百合路,红线宽度40米,为保证中央公园的完整性,百合路在中央公园段实行半下穿;支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6米、24米与30米。规划城市道路总长度为29公里,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为3:1:10,道路网密度为8km/km²。
规划范围内打造智慧静态交通,建设低碳基建设施网络、智慧共享停车和绿色设施,整体规划交通场站用地3.29公顷,包含1处配有公共停车场的公交场站,占地约1.9公顷;5处独立用地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停车场布局考虑与医院、文体设施、商业设施、交通枢纽等停车供需矛盾较突出的区域靠近设置,故在轨交沙梁村站点东侧绿地增加1处非独立占地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在新能源产业园内设置充电桩供电站,保证全域充电桩电力供应;结合停车场设置公用充电桩17处,结合社区内部停车场设置社区充电桩22处,结合加油加气站设置油、气、电一站式综合能源站,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服务,鼓励公共交通与私家车采用新能源形式。
本次规划区域内以规划的轨道交通站点和BRT环城快速公交站点为基础,设置区域范围内科创公交环线。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布局公交站点,共规划公交站点12处,环城快速公交站点8处,实现公交覆盖率≥95%,规划轨道交通3号线站点沙梁村站和东柜站2处,确保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环城公交系统之间的便捷换乘,形成“轨道+BRT+公交环线”多层级共享交通体系,实现无缝衔接,高效换乘。
6、绿地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通过联动大青山、东河、哈拉更河等生态资源,凸显区域生态价值,以“疏廊筑网”绿色生境的策略,构建以中央科创公园为绿色核心,十字绿色轴线通山达河,田字绿廊锚固生态本底,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格局。
依据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合理布局绿化用地。以中央科创公园绿地为生态绿心,指状放射,织绿成网,建立“区域性公园绿地+社区级公园绿地+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的公园体系。构建城市-社区的两级开敞空间节点,包含1个城市级开敞空间节点、7处社区级开敞空间节点。同时加强中心绿地与周边组团及开放空间的绿道联系,结合步道织补繁荣绿道体系,串联多元都市景点,打造环谷绿道。
本次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共计77.29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1.45%。
7、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本片区规划居住人口约3万人。充分考虑科创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向科创精英人才、国际青年人才、全龄家庭三类未来社区人群,随场景构建多元新社区,布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以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及《呼和浩特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次规划预测人口规模,本次规划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1所小学。中小学用地共计15.09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4.18%。按照规范要求,本次规划中学每班50人,提供初中学位3000个;规划小学每班45人,提供小学学位3240个。规划5所幼儿园,其中一处为独立用地,用地共计0.38公顷;其余四处为配建幼儿园。
(2)文化设施:规划文化设施用地5.54公顷。包含高等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服务半径1000m,重点策划国际科创文化艺术中心、数字博物馆、网红打卡点等亮点服务配置,形成中央科创活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社区级文化设施6处,服务半径500m,独立占地,并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18公顷。包含1处综合医院,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规划片区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技术服务。创新应用互联共享、智能服务等科创特色服务设施,并考虑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等临近设置。
(4)体育设施:规划高等级体育中心1处,服务半径1000m,策划成为面向新城区全区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中心,规划体育用地3.68公顷。居住区内部配置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结合生态廊道设置慢跑道等居民健身场地。
8、市政工程设施布局
综合相关规划研究成果及现状,完善基础市政设施配套。本次规划供应设施2处,共占地1.68公顷;规划环卫设施1处,占地0.16公顷。
规划范围内以绿色能源、数字韧性、微排城市为理念,构建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微循环分布式能源站布置,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跑者与实践地。规划能源中心占地0.88公顷,以1km为服务半径,以电能热能互补的形式,建立一网双源、互联互通的能源新格局。一期启动地块使用独立热泵供能;建设项目规模化后,根据需求分期布置分布式能源管线;分布式能源接入市电,构建能源微网,分布式能源中心与热泵配合调峰削谷。
9、开发强度及建筑高度控制
(1)开发强度控制
本片区采用综合区位、功能等圈层式开发,践行五级强度分区管控。
1)高强度建设区(2.5<FAR≤4.5)——主要集中在青城客厅TOD综合体区域、科创之窗产业服务区域、远期配套服务核心以及南部立交门户区域;
2)中高强度建设区(2.0<FAR≤2.5)——主要集中在产业服务节点周边区域,部分科创研发办公地块;
3)中等强度建设区(1.5<FAR≤2.0)——主要集中在生态居住组团,部分产业研发办公地块;
4)中低强度建设区(1.0<FAR≤1.5)——主要为部分科创研发区域、商业服务业地块;
5)低强度建设区(0<FAR≤1.0)——各个组团中的社区文化活动地块、社区商业、幼托地块、中小学地块、体育运动中心、医院等。
(2)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范围内通过功能空间界面多元推导,践行五级高度分级管控。
1)地标控制区(80<H≤120m)——结合沙梁村地铁站的青城客厅TOD综合体区域,包含总部办公楼和星级酒店等;航天六院立交枢纽区域;
2)高层控制区一(60<H≤80m)——三个产城服务核心区域以及南部的察哈尔立交门户节点区域;
3)高层控制区二(48<H≤60m)——主要集中在居住及居住兼容商业混合地块,以及部分的科创研发区域;
4)中高层控制区(24<H≤48m)——主要分布在科创研发办公产业区及部分商住地块;
5)低多层控制区(0<H≤24m)——中央科创公园周边的文体、科创地块,以及体育运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地块、社区商业、幼托地块、中小学地块、医院等。
为了依法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切实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现面向全社会对呼和浩特市科技城创新中心策划与规划项目公开征求意见,自公示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可向我局反映,联系电话:0471-3591074,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城建环保大厦8楼(新东方教育大厦8楼)(本次公示为成果草案版,最终方案正在优化完善中,本规划所有数据以最终批复为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18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洛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支持风能、太阳能发展。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沿黄百万千瓦级高质量风电基地,采用先进风力发电技术,建设宜阳县、嵩县等风电场
3月10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印发《美丽青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光伏+”专项工程,本区光伏备案项目11.7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9.4万千瓦以上。推动氢能多元化利用,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园,积极推进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示范。开展风能、生物质
2月27日,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赣州市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显示,以赣州经开区、南康区、赣县区、定南县为重点,抢抓能源革命机遇,重点布局太阳能、氢能等领域。太阳能加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型太阳能技术、材料和装备研
1月22日,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攀枝花市关于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到2025年底,全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0%以上,新建厂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屋顶光伏覆盖
12月6日,安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知。通知要求,坚持应建尽建、安全可靠、协调美观、经济适用的原则,以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拓展建筑光伏应用场景为抓手,推进建筑光伏规模化应用,做强做大光伏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
今年10月,位于安徽合肥市的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屋顶迎来高光时刻,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行,四栋GMP厂房屋顶满铺的赫里欧生产的深蓝色的智能发电建材光伏瓦配套金色的瓦脊线,灼灼生辉,完整无缝的铺装在园区4栋医疗用品的超净化GMP生产车间屋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
日前,宝鸡市首个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并网投用。该项目利用宝鸡高新区的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产业园生产厂房屋面,采用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该项目共有4座厂房,其中2座厂房屋面采用最新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模式建设,另外2座厂房屋顶采用支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近日,江苏一座设计独特的停车楼因其创新的建筑外立面设计引起广泛关注。这座建筑巧妙地将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光伏组件融入其外观设计之中,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科技感和现代美学,更通过光伏发电技术为建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该项目的装机容量达857.28KW,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并网发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关于《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的公示,光伏建筑一体化用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新型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光储直柔园区/社区微电网技术、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关键支撑技术及应用等列入清单。原文见下:关于《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11月20日,深圳市住建局公布了深圳市2024年度(第二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及“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名单,共计26个项目上榜,总装机容量9929.34kWp。详情如下: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公布深圳市2024年度(第二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及“光储直柔”建筑试点项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
11月11日-11月16日,固德威智慧能源大厦揭幕盛典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在苏州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共计千余名嘉宾、合作伙伴先后出席为期一周的论坛和活动,大家共聚2500年历史文化名城,共探能源变革时代大势。低碳建筑全新征程在固德威智慧能源大厦揭幕仪式中,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苏州高新区党
2025年,有人欢喜有人忧。连续多日徘徊在退市边缘的*ST嘉寓,提前锁定面值退市。截至3月28日,*ST嘉寓收盘股为0.54元,已连续十九天低于1元,业内判断即使下个交易日涨停,其股价也回不到1元。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10.2.1条规定,若公司出现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
2月4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聚焦绿色生产力,积极有序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结合贵阳市各园区屋顶结构和用能需求,充分利用屋顶资源开发
3月20日,广东饶平县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饶平县“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在试点期内,在饶平县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光伏+建筑”项目:2024年底前,完成全面摸底调查,在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以及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公共设施或者构筑物等,新增打造“光伏+建筑”
2月27日,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赣州市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显示,以赣州经开区、南康区、赣县区、定南县为重点,抢抓能源革命机遇,重点布局太阳能、氢能等领域。太阳能加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型太阳能技术、材料和装备研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宁波市推进建筑领域屋顶光伏高水平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目标:新建房屋建筑方面,坚持持续全面强制性推广分布式光伏系统,确保新建建筑光伏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既有房屋建筑方面,按照“宜建则
2月7日,江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近日中标中新天津生态城主中心商业地块43号首期项目光伏幕墙工程,中标金额约5,205万元,约占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的0.25%。该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幕墙面积约4万平方米,工期预计为487天。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完成
1月22日,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攀枝花市关于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到2025年底,全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0%以上,新建厂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屋顶光伏覆盖
1月17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纳入省级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库管理项目的公示,文件显示,共计89个项目纳入省级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库管理清单,光伏项目4个:1、高效稳定大面积钙钛矿及叠层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2、高效稳定新型钙钛矿光伏研发与产业化项目3、基于高性价比薄膜电池
1月14日,上海市区域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上海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其中提出,全面推行建筑“光伏+”应用,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原文见下: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住建部官网获悉,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要更大范围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选择一些基础好的地区,支持打造形成现代化建筑产业链。把绿色建筑培育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5年实现新建建
12月31日,海南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启迪科技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拟通过三方优势、资源互补,积极把握市场机遇,联手在工程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和高质量发展,于近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等5部门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指出,人工智能+电力能源。支持和鼓励电力企业建设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需求预测、运行调度、智能巡检、故障诊断维护等场景应用,实现火电、光伏、
2025年3月13日,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服装集团标准化示范牧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该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建设地点位于羊绒服装集团标准化示范牧场中的建筑物屋顶,装机容量250kW,设计安装580Wp单晶单玻单面光伏组件468块,阵列式安装角度14度。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发电系统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25.46MW光伏帮扶村级电站项目正式复工,该项目以新能源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县域经济的绿色转型,总投资10790万元,总装机容量25.46MW,覆盖凉城县麦胡图镇、六苏木镇、鸿茅镇、岱海镇四个行政区域。项目预计2025年5月底全部建成并网。该项目分为5
近日,湖南能源集团所属湖南湘投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投新能源”)成功签约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6.5GW风光新能源项目。根据准格尔旗政府印发的《准格尔旗新能源矿卡重卡替换燃油矿卡重卡三年行动方案》,到2026年6月,全旗煤矿、洗选煤厂、电厂、集装站等领域的10000辆燃油矿卡、60000辆燃油重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服装集团标准化示范牧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该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建设地点位于羊绒服装集团标准化示范牧场中的建筑物屋顶,装机容量250kW,设计安装580Wp单晶单玻单面光伏组件468块,阵列式安装角度14度。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总装机容量为0.25MW
3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申报条件,项目所在工业园区应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审核公告目录内,增量配电网应取得供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新增负荷应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准(备案)文
3月11日,通辽市人民政府印发2025年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计划治沙面积7.2万亩以上,加快推进一期1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二期6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第三批12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光伏帮扶工程、霍煤鸿骏
3月5日,华能新能源蒙西分公司防沙治沙乌拉特后旗44万千瓦光伏项目122400根桩基础全部顺利完工,项目建设取得首个节点性胜利。该项目坐落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规模宏大,包含100个光伏方阵发电单元,总装机容量达440兆瓦。面临着工期紧迫、场地条件复杂及庞大的施工面积等
3月13日,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右旗分局发布关于2025年3月11日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根据公告,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右旗分局对阿拉善右旗景新能源有限公司景新塔木素40万千瓦防沙治沙光伏项目作出审批决定,原则同意该项目建设。批准时间为2025年3月11日。本项目建
据初步统计,为进一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科学有序、高质高效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截至目前,自治区能源局公告废止了三批已获批但无法推进实施的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共37个项目,总规模1265.393万千瓦。其中,废止的风光制氢项目12个,新能源规模631.6万千瓦;全额自发自用项目7
2月28日,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参建的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0兆瓦光伏项目三标段500兆瓦PC工程蓝海光伏电站3号站顺利完成AGC试验,接受调度调令,标志着本项目正式进入商运阶段。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是国家“西电东送”“西部开发”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至山东临沂±800千伏特高压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