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光伏能否走出“周期魔咒”?

2023-12-20 15:21来源:Mr蒋静的资本圈作者:Mr蒋静关键词:光伏组件光伏产能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来,光伏行业负面缠身。

内卷加剧,价格下跌,产能过剩,行业洗牌……,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在股票市场大跌和融资环境收紧的双重助攻下,更是寒气逼人。

周期阴影,更是挥之不去。

历史可能重复,但这次真不一样。

01

周期扰动因素大幅减弱

光伏产业环境,早已今非昔比。

近年来,光伏行业已经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驱动“平价上网”,光伏行业已经走过“从0到1”,大步进入“从1到N”的阶段。

此前国内市场严重依赖补贴政策,而海外市场又受贸易壁垒掣肘,如今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削弱,尤其随着国内市场占比提升和市场结构多元化,市场端的稳定性已经大幅提高。

从数据来看,2019年国内新增装机30.1GW,全球装机106GW,而到2023年国内装机预计160-180GW,全球装机345-390GW,国内装机规模及占比大幅提升,海外市场分布也更加多元。

在国内市场,近年分布式装机迅速发展,产业生态不断完善,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户用光伏占比25.6%,工商分布式占比26.5%,分布式占比合计超过50%,光伏装机比例也更加优化。

可见,政策因素削弱,市场端稳定增长、多元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相互平衡,集中式与分布式市场相互调节,需求端扰动因素大幅减弱,而这些都曾是光伏行业周期扰动的最大梦魇。

不仅产业环境,资本环境也大幅改善,近年随着光伏企业纷纷A股上市,能源央企和金融机构加大参与,资本实力大幅增强,尤其在A股强监管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背景下,公司治理及决策规范性等综合实力也大幅改善,供给端的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

通俗地讲,光伏行业已经从“水小鱼小”到“水大鱼大”,需求端产业环境更加健康,供给端参与企业更加强大,系统性风险的抵抗能力已经大幅增强,周期波动的幅度也必定大幅减弱。

02

“产能过剩”声音被过度放大了

首先要澄清几个概念。

一是规划产能不等于实际产能,前几年“产能为王”,很多企业为了迎合市场及投资者偏好,投其所好,不断通过“规划产能”来混淆视听,落地能力值得商榷,甚至“炒概念”,“打嘴炮”,结果整个行业自己被自己吹的牛吓死了。

二是实际产能不等于有效产出,这当中既有产能爬坡的因素,还有良品率的概念,尤其像N型TOPCon这样的新兴电池技术,不再依赖于简单设备采购,对工艺要求极高,而且持续动态优化提升,爬坡速度和良品率差别很大,阶段性有效产出可能远低于外界认知。

三是产量不等于销量,这个取决于市场端竞争力,最终体现为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是有多少产能就代表多少销量、收入或利润。

四是多少产能算“合理”,多少产能算“过剩”?这个平衡点一定不是以暴利为基准,而是以最低合理毛利率甚至盈亏平衡点为基准,这个基准对应的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可能只有50%甚至更低,那么按照明年全球终端需求500GW来测算,当前可以支撑的产业链“合理”产能超过1000GW,这还仅仅是有资格上牌桌参与竞争的有效产能,再加上众多“氛围组”,真正所谓“过剩”的天花板更高。

综合这些因素,我们看到的规划产能也好,实际产能也罢,更要关注有效产能,合理产能,什么才算过剩产能?我们不能被有效产能之外的无效产能干扰了视线、影响了判断,他们应该被忽略。

低端过剩,就不算过剩。

随着“制造端”进入壁垒和“市场端”竞争壁垒的不断提高,加之资本不再稀缺,光伏行业的进入壁垒不断拔高,有钱就能参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且,随着各种“新势力”和“炒概念”的退出,“产能过剩”的压力和忧虑,正在扭转并减弱,并逐步回归正常状态。

需要解释的是,这一轮以光伏组件价格为代表的产业链价格下跌,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N型替代P型的技术迭代因素,不能简单归因于产能过剩。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有些光伏大佬嘴上都在喊“产能过剩”,但行动上都在“大干快上”,小心思无非是想“吓退”那些新势力或者投机分子,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同时也吓坏了整个产业环境,泥沙俱下,最终也一并买单。

不要再盲目瞎喊“光伏产能过剩”了。

03

谨慎地更加乐观

我们没有不乐观的理由。

在如此艰难的宏观环境下,光伏行业仍然保持着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这是其他很多行业包括锂电、储能等行业无法企及的。

关于未来预期,在需求端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尽管供给端竞争加剧,但必须认识到制造端和市场端的壁垒正在不断加强,供给端将注定是强者恒强、大者恒大,优胜劣汰,市场格局正在重构,市场份额正在重新分配,这当中既蕴藏着成长性的增量机会,还蕴藏着结构性的存量机会。

如今,光伏行业正从“系统性增长”走向“结构性优化”,从“产能为王”回归“技术为王”,投资机会也从“粗放型Beta”转为“谨慎型Alpha”,未来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洞察和更深邃的思考。

回到当下,周期可能会有,但这一次的周期波动幅度必定大幅减弱,尤其对于头部企业,风大船稳,周期调整反而是提升市场份额的机会,不应太悲观。

况且,对于那些历经大风大浪的光伏企业,尤其那些从小鱼成长为大鱼的光伏巨头,如今产业环境更好,自身实力更强,又何惧之有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组件查看更多>光伏产能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