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3月21日,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占总电力装机的6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500亿千瓦时以上,与火电发电量基本持平,新能源就地消纳电量260亿千瓦时左右,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35%以上,推动全市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意见明确,打造绿色铝基新材料基地。依托通辽北部地区每年400亿千瓦时以上的负荷应用场景和682万千瓦自备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优势,在不占用大电网调峰资源的情况下,积极谋划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等新能源市场化消纳项目。在北部及周边盟市规划开发新能源430万千瓦以上,通过密切合作,建立新能源跨旗县跨盟市联动开发机制,实现绿电就地就近消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绿色低碳镍铁合金产业园。立足奈曼工业园区周边丰富的风光资源,围绕毕氏经安用电负荷增长空间大的特点,融合大电网和园区增量配电网,规划新能源就地消纳项目,确保绿电能接尽接,推动镍基新材料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增强产业配套保障和精深加工能力。重点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和依托增量配电网实施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建设,新能源开发规模200万千瓦左右。
打造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立足通辽及周边地区绿氢消纳场景及未来国内较大的绿氨需求,结合我市风光资源优势,通过新能源—绿氢—绿氨转化方式,打造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重点以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为载体,依托周边丰富的风光资源,围绕制氢负荷中心,实施新能源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项目。
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充分发挥风光资源牵引带动作用,促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以科尔沁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建设风机总装、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配套原材料项目,形成优势突出、科技领先、系统完善的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期末,按照构建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风电装备制造基础配套以及发电机、变速箱、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产品本地化生产,实现本地生产的元器件占总成本比重达到85%以上,真正实现风电装备主体“通辽制造”,产值突破500亿元。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花吐古拉园区)为载体,引进电池片、光伏组件、逆变器及配套原材料等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引进电化学储能系统、重力储能等储能项目,引进绿氢电解制备系统、氢气储运系统、氢燃料加注系统项目,打造光伏、储能、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原文如下: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有关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推动全市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3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动全市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全区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办发〔2022〕19号)精神,努力实现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能源发展目标,加快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全市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就推动全市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基础
(一)风光资源禀赋好。通辽市风能资源丰富,70米高度年均风速达7~8.5米/秒,风功率密度达350~690瓦/平方米,理论发电量在2700~4000小时,属于二类风资源区,具有风向稳定、单一、持续时间长、无破坏性风速等特点,利于集中连片开发。太阳能属于二类资源区,年总辐射约1500~158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约3100小时,达到《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国家标准中“资源很丰富”等级。
(二)开发利用空间大。全市风电、光伏已开发规模800万千瓦,其中风电646.2万千瓦,光伏153.8万千瓦。综合考虑历年气象资料、风光实测序列、装备技术发展水平、开发建设成本等因素,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全市风电、光伏技术可开发量为3320万千瓦,其中风电1980万千瓦、光伏1340万千瓦。
(三)就地消纳能力强。2022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558亿千瓦时,最大负荷830万千瓦。随着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全社会年用电量将达到75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将突破1240万千瓦,完全具备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就地消纳的基础条件。
(四)政策支撑有保障。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印发了支持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年3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全区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办发〔2022〕419号);2022年8月,自治区能源局陆续印发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实施细则》《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实施细则》《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实施细则》《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细则》《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实施细则》等6个推动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的实施细则,为我市新能源就地消纳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双碳”和“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注重统筹兼顾,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多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全市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原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新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利用,推进资源总量控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规模利用,把节约优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不断提升能源领域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坚持就地就近消纳为主保障性外送为辅原则。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氢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市场化并网路径,把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放在就地消纳上。在工业园区周边优先布局新能源就地消纳项目,围绕增量负荷和存量火电机组调峰能力,深度挖掘新能源应用场景和消纳能力,推动新能源就近高效利用,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远离负荷中心且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区域适当布局外送基地类和保障性并网项目。
—坚持资源开发与产业延伸融合发展原则。坚持把能源结构调整和降低能耗强度一体考虑,把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延伸升级统筹谋划,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和质量提升。通过新能源科学配置,调整优化用能结构,解决碳排放总量问题;引导鼓励享受绿电替代的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能耗强度问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坚持“源荷”联动,形成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融合互促的局面。
—坚持资源全市统筹与属地消纳优先原则。各旗县市区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发展共识,按照风光资源市级统筹,统一规划布局的要求进行新能源开发。以追求效益最大、见效最快为目标,在落实优质消纳负荷和应用场景的条件下,优先保障属地新能源就地消纳开发需求,对富余资源和不具备绿电就地消纳条件的地区,要加强区域间协同发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绿电输出地合理利益诉求得到保障。
—坚持打造低电价成本洼地助力招商引资原则。各旗县市区要抢抓“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欧盟“碳关税”以及国家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机遇期,发挥我市风光资源禀赋好、消纳场景丰富、发电成本低的优势,依托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等绿电就地消纳路径,打造低电价成本“洼地”,全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助力产业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占总电力装机的6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500亿千瓦时以上,与火电发电量基本持平,新能源就地消纳电量260亿千瓦时左右,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35%以上,推动全市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实施路径
重点围绕工业园区分布、特高压升压站分布及现有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布局实施。
(一)依托存量机组实施绿电替代工程。支持具备燃煤自备电厂的工业园区开展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基于自备电厂调峰空间,组织申报与之相匹配的新能源规模,新能源所发电量替代自备电厂原有供电量,新能源不得占用公网调峰资源和消纳空间。
(二)依托增量负荷实施绿电替代工程
1.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充分发挥源网荷储协调互济能力,结合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和电网调节能力,按照自主调峰、自我消纳原则,组织申报新能源规模。
2.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基于园区新增负荷用能水平和特性,组织申报一定规模的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对于园区有新增负荷建设的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要与新增负荷规模相匹配,新能源发电量全部由新增负荷全额消纳,不得向公网反送电。
3.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推动氢能与新能源耦合发展,促进氢能与交通、化工、冶金等行业有机融合,在发展基础和应用场景较好的旗县市区加速布局一批高水平氢能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我市氢能产业有序发展。
4.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支持利用工商业屋顶、空地发展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实现全额自发自用,按需组织申报新能源规模。重点支持利用自有建设用地、高速公路两侧边坡、露天排土场等生态治理区域、燃煤自备电厂自有建设用地等建设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
(三)依托增量配电网实施绿电替代工程。支持增量配电网供电区域内新增负荷打捆申报新能源规模,提升增量配电网内的新能源电量比重。
除上述新能源市场化并网消纳项目外,依托大电网实施国家风光大基地新能源外送项目和自治区竞争配置保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
四、重点任务
(一)打造绿色铝基新材料基地。依托通辽北部地区每年400亿千瓦时以上的负荷应用场景和682万千瓦自备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优势,在不占用大电网调峰资源的情况下,积极谋划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等新能源市场化消纳项目。在北部及周边盟市规划开发新能源430万千瓦以上,通过密切合作,建立新能源跨旗县跨盟市联动开发机制,实现绿电就地就近消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二)打造玉米生物科技低碳智慧园区。围绕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生物制药、食品添加剂等企业蒸汽需求量大、用能结构多元的特点,根据园区生产要素需求,通过新能源开发、绿电输入,实现“冷热电汽暖氢”多联供及能源供给在时间、空间上的互补耦合,提高综合梯次利用水平,建成一流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园区。新能源开发规模200万千瓦以上,项目建成后工业园区新能源消纳占比达到50%以上。
(三)打造绿色低碳镍铁合金产业园。立足奈曼工业园区周边丰富的风光资源,围绕毕氏经安用电负荷增长空间大的特点,融合大电网和园区增量配电网,规划新能源就地消纳项目,确保绿电能接尽接,推动镍基新材料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增强产业配套保障和精深加工能力。重点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和依托增量配电网实施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建设,新能源开发规模200万千瓦左右。
(四)打造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立足通辽及周边地区绿氢消纳场景及未来国内较大的绿氨需求,结合我市风光资源优势,通过新能源—绿氢—绿氨转化方式,打造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重点以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为载体,依托周边丰富的风光资源,围绕制氢负荷中心,实施新能源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项目。
(五)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充分发挥风光资源牵引带动作用,促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以科尔沁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建设风机总装、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配套原材料项目,形成优势突出、科技领先、系统完善的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期末,按照构建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风电装备制造基础配套以及发电机、变速箱、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产品本地化生产,实现本地生产的元器件占总成本比重达到85%以上,真正实现风电装备主体“通辽制造”,产值突破500亿元。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花吐古拉园区)为载体,引进电池片、光伏组件、逆变器及配套原材料等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引进电化学储能系统、重力储能等储能项目,引进绿氢电解制备系统、氢气储运系统、氢燃料加注系统项目,打造光伏、储能、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六)打造谋划其他类型产业集群。除上述4个产业园区外,各旗县市区要结合自身风光资源情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定位,抢抓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把新能源开发摆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谋划推进,抢占先机、大干快上。同时,依托风光资源的牵引带动作用,结合各自风光资源情况、产业基础、产业定位,谋划打造具备一定体量和市场前景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对于绿电全部就地消纳的产业,坚持“用多少、给多少”的原则进行风光资源配置,为各旗县市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提供绿电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能源、自然资源、林草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推动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新能源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各旗县市区要牢固树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市一盘棋”思想,积极融入发展大局,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畅通源网企业信息共享渠道,确保新能源主体项目与配套送出电网工程同步运行。
(三)丰富开发主体。鼓励地方国企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与大型央企、民企合资建设新能源产业类项目,探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发模式,助力地方国有企业快速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抽水蓄能电站启停时间短、调节速度快、工况转换灵活,具有双向调节能力,是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且较为经济的调节电源和储能电源,是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对保障电力供应、确保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服务新能源新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服务协调积极推进哈尔滨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哈尔滨市采取建立工作机制、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强化组织保障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哈尔滨市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市电力装机总量716万千瓦,较2015年增加42.1%,年均
中煤集团按照国家能源发展和新能源产业政策要求,聚焦能源生产端,发挥联营示范优势,围绕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及“绿电+无煤化”示范工程。围绕传统矿区,利用采煤沉陷区、复垦区和自有屋顶资源,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式光伏项目,推动新能源+生态治理新模式。推动氢能、储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5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将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5月4日,从地区行署常务会上了解到的消息,阿勒泰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自治区级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源网荷储及微电网技术先行区和碳达峰行动示范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5月6日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获悉,今年1~4月,西北电网新能源项目投产规模达1106万千瓦,其中,风电211万千瓦,光伏895万千瓦,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西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西北电网是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最高的区域电网。预计今年,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将超2亿千瓦,占比超5
5月8日,甘肃金塔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集聚优势促发展锚定项目抓建设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文章。文章提到,近年来,金塔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建设能源战略通道有利机遇,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用能方式优化的重要载体
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初,甘肃发电装机容量达7071万千瓦,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3.8%。甘肃风能和光能资源禀赋突出,开发利用不断提速。目前,已建成1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4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51万千瓦,其
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初,甘肃发电装机容量达7071万千瓦,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3.8%。甘肃风能和光能资源禀赋突出,开发利用不断提速。目前,已建成1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4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51万千瓦,其
·继半年利润总额实现超越后,国家电投年度利润总额也首超华能集团。日前,上海清算所陆续披露六大发电集团债券2022年度报告。总体来说,2022年,六大发电集团表现亮眼。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均实现利润总额大幅增长,三峡集团利润总额小幅下滑但新能源业务表现突出。
4月7日,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推动永州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做好防御气象灾害,减少局地气候影响,组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以规划的祁阳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29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把握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以光伏材料、风电材料和储能材料为主攻方向,培育200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光伏材料:重点发展光伏玻璃、边框、
5月31日广州印发《2023年广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围绕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大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在任务分工方案中提及,实施“金融+制造”工程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牵头行”服
5月31日消息,工信部组织开展全国人大建议《关于支持四川建设钒钛战略材料、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要产业备份基地》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成都召开座谈会,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李世亮、喻渝就建议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
6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其中提出,聚焦装备制造以及终端产品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工业母机、农业机械及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等产业。
5月28日,河北乐亭县与中车山东风电有限公司和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进行新能源产业合作签约活动。签约会上,县委书记李轶指出,乐亭是河北第一沿海大县,具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新能源项目发展前景极其可观,希望中车山东风电有限公司和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以此次来乐签约为契
5月24日,在SNEC光伏展双良展区的现场,双良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盛大揭牌,现场大咖云集,氛围热烈。活动受到包头与无锡江阴两地政府与行业技术专家的大力支持,包头市政府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王秀莲,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马培林,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环保事业部主任陈文君,长三角太阳能光
5月23日,运达股份董事长高玲在哈尔滨拜会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岚,省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张亚中,省工信厅厅长韩雪松;运达股份总经理陈棋,副总经理程晨光等参加会见。梁惠玲对高玲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运达股份长期以来给予黑龙江省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5月15日,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原文如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重
5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通知》。文件表示,为进一步发挥新疆风光资源优势,加快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进新能源与关联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通知要求推进新能源与多产业耦合联动发展,开展新
在憋屈了一年多后,5月15日,新能源板块终于迎来一次像样的反弹。相关数据显示,今日新能源赛道掀起涨停潮。截至收盘,指数基金方面,新能源50ETF涨3.38%,新能源车ETF华安涨3.55%。个股方面,天华新能涨逾11%,盛新锂能、中矿资源、天齐锂业、永兴材料、融捷股份“10cm”涨停,西藏矿业、赣锋锂业涨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5日易事特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其中有投资者问“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侧重大概是怎么样的?”易事特表示,公司深耕产业数字化、新能源+储能两大领域。光伏设备、储能、充电桩三项业务,目前占公司业务总量的比例较低,但均属于当前政策和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公司十分看好
6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共阿拉善盟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阿拉善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全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目标。到
6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实施细则,文件指出:1.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管控要求,优化大型光伏基地和光伏发电项目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光伏发电项目新增用地规模、布局和开发时序。2.严格禁止。严禁新建、扩建光伏发电项目占用永久基
5月15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引导非化石能源消费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在有条件的旗县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逐步提高县城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原文如下: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5月29日,鄂尔多斯能源局发布其新能源大基地推进情况。鄂尔多斯市共获批第一批、第二批及“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3280万千瓦。其中,第一批基地280万千瓦(80万千瓦已建成并网)、第二批基地800万千瓦、“沙戈荒”基地2400万千瓦。一、基地进展情况(一)第一批基地项目建设情况。鄂尔多斯市列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赤峰市人民政府官网获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整县屋顶光伏建设项目为国家第一批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已于2023年4月复工建设,采用“自发自用、余额上网”方式,依托区域光照资源丰富优势,利用县域内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农村居民等房屋屋顶建设
从在和之洲SDEPCI官微获悉,2023年5月28日9点58分,霍林河霍煤鸿骏电力分公司火电灵活性改造促进市场化消纳150MW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据悉,该项目由国家电投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哈淖尔分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境内,建设形式为牧光互补模
截至2023年4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651.58万千瓦,同比增加120.83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73.7%,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70.22万千瓦、45.81万千瓦和1.8万千瓦。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丰
5月19日,国电电力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智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鄂托克前旗投资建设的鄂尔多斯国电润阳50万千瓦上海庙经济开发区绿色供电项目获得鄂尔多斯市能源局核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敖勒召其镇、上海庙镇,工程静态投资275538.59万元,动态投资278138.09万元。建设规模为5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为3
5月24日,乌海市能源局关于开展2023年分布式光伏项目申报的通知,通知指出,2021—2023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分布式光伏项目指标为23万千瓦,至2022年已优选建设6.9498万千瓦,2023年分布式光伏指标为16.0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
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自治区能源局专场会议。据悉,蒙西沙戈荒地区3个单体12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推进,第三批大基地2280万千瓦新能源刚刚获批,新能源单体建设规模已从十万千瓦级奔向百万千瓦级。
5月18日,达拉特旗举行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221亿元。签约仪式上,达拉特旗人民政府与①四川新鸿兴集团有限公司、②一本(内蒙古)光伏发电股份有限公司、③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④鄂尔多斯市平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⑤内蒙古建亨能源有限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