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吉林乾安县: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 把乾安打造成为吉林西部清洁能源基地

2023-03-08 10:58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清洁能源基地光伏项目开发吉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3月6日,吉林乾安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乾安县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2022-2035)》(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融入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发展。

1.主要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陆上风光三峡”战略契机,依托乾安清洁能源产业优势,重点实施吉林西部新能源经济示范基地创建工程、新能源产业制造园区建设工程、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工程、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产业布局,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把乾安打造成为吉林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0MW,到2035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6000MW,年均上网电量53.65亿KWh。新能源年均发电量将达到125亿KWh,产值约45亿元,可降低能耗360万吨标煤。

2.主要任务。乾安县风光资源丰富,100m高度平均风速多在7.0~7.5m/s之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350~450W/m2之间,120m高度平均风速多在75m/s以上,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400W/m2以上;区域内太阳能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2500~2900h,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多在1340~1500KWh/m2,太阳能资源属“很丰富区”(B类)。依据上述数据,我县大力发展风光产业。已建成新能源项目共9个,并网装机870MW。2021年以来,新能源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在建规模550MW,拟开工新能源项目172.41万千瓦,待核准新能源项目规模1200MW。新能源已成为乾安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

风光产业规划区域。本规划以乡镇为界进行划分,规划面积380km2,规划装机容量6000MW。其中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300MW,光伏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700MW。项目占用土地类型属于国家允许建设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土地,不触及生态红线。各乡镇情况为,余字乡风电容量430MW、光伏容量60MW,总容量490MW,规划面积53km2;水字镇风电容量90MW、光伏容量480MW,总容量570MW,规划面积21km2;乾安镇风电容量50MW、光伏容量280MW,总容量330MW,规划面积13km2;让字镇风电容量725MW、光伏容量370MW,总容量1095MW,规划面积95km2;道字乡风电容量300MW、光伏容量920MW,总容量1220MW,规划面积91km2;赞字乡风电容量130MW、光伏容量580MW,总容量710MW,规划面积34km2;大布苏镇风电容量20MW、光伏容量750MW,总容量770MW,规划面积21km2;所字镇风电容量50MW、光伏容量160MW,总容量210MW,规划面积6km2;严字乡风电容量50MW,总容量50MW,规划面积6km2;安字镇风电容量455MW、光伏容量100MW,总容量555MW,规划面积40km2。

风光产业规划项目。谋划风光产业链项目共12个,总投资101.55亿元,总建设规模1676.8MW。其中,风电项目5个,总投资57.5亿元,建设规模1000MW。具体项目有,投资20亿元大唐吉林电力有限公司250MW风电项目、投资12亿元华能乾安四海200MW风电项目、投资4.5亿元国家能源集团乾安化字50MW风电场项目、投资14亿元国网吉林新能源集团乾安赞字200MW风电场项目、投资7亿元国网吉林新能源集团乾安县300MW一次调频平价上网风电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光伏项目5个,总投资33.55亿元,建设规模676.8MW。具体项目有,投资12亿元大唐25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6.75亿元吉林电力乾安县15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7亿元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100MW光伏项目、投资1.3亿元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3.28MW光伏项目、投资6.5亿元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44MW光伏项目;装备项目2个,总投资10.5亿元。具体项目有,投资5.5亿元年产300吨单晶硅棒及太阳能板项目、投资5亿元天顺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年产10吨光伏支架项目。

原文如下:

乾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乾安县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

战略专项规划(2022-2035)》的通知

乾政发〔2023〕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腾字种畜场、大遐畜牧场、鹿场、良种繁育基地:《乾安县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2022-2035)》已经2022年第二十一次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乾安县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3日

(此件全文主动公开)

乾安县融入“一主六双”

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2022-2035)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适时发布了《“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我县积极主动融入“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实现我县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2—2035年,本规划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期,是乾安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在转型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的重要发展阶段,主动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乾安全面发展极其重要。

一、发展基础

过去五年,面对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困难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严峻挑战,县委、县政府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松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克难攻坚、拼搏进取,奋力走出一条乾安振兴发展之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1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我县被评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入选国家首批产业融合示范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动力更加强劲,后劲更加充足。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持续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累计投资12.2亿元,改造城区道路9.4公里,铺设人行步道12万平方米,新建雨污管线14.7公里,修建农村公路585公里,改造危房1895户、厕所2.2万户,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铁科高速、国道232乾安段全线通车,成功入围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行列。城市更具活力,乡村更加美丽,生活更有品质。

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力推进国省环保督察案件整改销号,大布苏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最彻底的保护区,露天焚烧秸秆发生率全市最低。乾安已发展成草茂粮丰、渔兴牧旺、碧水蓝天的“鱼米之乡”。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53.1亿元,年均增长10.0%。提前一年实现2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8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县中两院通过二甲医疗机构等级评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奋战一线,全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累计投入抗疫资金2亿余元,取得600多天无新增病例的阶段性胜利,守住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底线,构筑起守护全县人民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强力推进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化解积案124件。平安乾安、法治乾安建设深入推进,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1625项进厅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农村“三资”清查工作扎实开展。农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创新设立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5+N”菜单式服务,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过去五年经验值得汲取,但不足和短板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缺少立县立业的大项目、好项目;产业基础薄弱,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小而不优、三产散而不精,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差,各类生产要素配套不齐全,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基础欠账较多,承接人口和项目的能力不强;个别领域工作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差距较大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

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起步前行,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一轮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值此之际,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作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提升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省竞争新优势。对新时代乾安发展而言,随着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物流业发展加快,大数据、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破茧而出,交通互联互通网络逐步完善,将开启发挥比较优势、转型突破的历史性发展窗口。乾安必须把握新时代战略定位和使命担当,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松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增强发展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化危为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吉林视察松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哈长城市群、长吉图、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冰雪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和规划,充分发挥我县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的叠加优势,做强风电光伏、石油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商贸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实施项目攻坚、污染防治、文化惠民、城乡建设、民生保障“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实力、生态、文化、美丽、幸福“五个乾安”。

(二)基本原则

——主动融入,务实对接。全面融入对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在相互尊重、谋求共同发展的前提下,积极与周边区域对接,促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建立重大项目、平台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务实推进各相关领域的合作。

——发挥优势,协同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条件,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深化与省内城市群协作,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优势互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扩大开放,双向融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与“一主六双”相关地区的合作,以与浙江舟山合作和哈长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实现外向与内向开放相互促进,内外双向开放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开放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

(三)战略定位

——国家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全国最大黄小米生产基地;

——国家肉羊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基地;

——吉林省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吉林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四)主要目标

到2035年,在主动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础上,乾安实现全面振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支撑现代化发展的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四、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由以长春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规划范围拓展到松原全域,我县将发挥区位优势,按照松原市“东融西联、北进南拓”战略,主动融入全省协调发展的通道融合、产业融合、平台融合,提升区域整体功能,提升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1.主要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GDP年均增速7%左右,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00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以上,人均GDP超过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保持同步,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交通、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2.主要任务。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长春市为核心,主动融入2小时通达圈。依托高速公路城际交通线,形成向外辐射发展态势。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接全省“人字形”“双通道”布局,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加快乾安县客运站改造,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省道舍乾线乾安段全线通车,加快国道五通线、县道松端线、王大线、长大线、查文线等道路建设,实现与长春、松原、白城等城市和周边县市、查干湖机场之间的高等级公路连接。按照“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标准,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实施通乡、通村公路路面新建及硬化改造工程,建设乡村旅游路、产业路、美丽乡村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水平,提升农村与节点城市联通能力。

协同建设现代物流网。依托长春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强化铁路、公路通道及城市物流专用通道建设,建设绿色高效的“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与本地区商贸物流协作,重点建设辐射哈、长、松地区的“最后一公里”高效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以储存为主,集货运、包装、加工、配送为特色的仓储物流和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打造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

优化产业分工协作。以产业链延伸和整合为核心,优化产业协同合作,以产业链的延伸深度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推动现代农业分工协作,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管、护”,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建设国家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全国最大黄小米生产基地。围绕建设承载粮食及副产物转化增值的畜牧大产业,全面落实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突出发展肉牛和生猪产业,稳步发展肉羊和家禽产业,建设国家肉羊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分工协作,发挥长春市终端需求拉动能力和农业科技优势,发挥乾安肉牛、禽蛋、生猪、玉米等农产品种养殖优势,通过与长春市产销合作,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精优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和精优绿色产品加工产业链。与长春市龙头企业建立种养殖基地,推动肉牛、肉羊、生猪等产业合作发展。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工协作。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围绕“一核、双廊”协同空间布局,带动我县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重点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打造吉林省特色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推动现代服务业分工协作。文化旅游,对接全省旅游“双线”空间布局,连通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积极推广冰雪特色旅游品牌。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突出乾安独有的“千字文文化基因”与旅游产业结合,注入辽金文化、泥林文化、渔猎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谋划实施春捺钵博物馆、辽金捺钵文化体验园、千字文研学旅游基地等项目,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商贸流通,实施“都市圈商业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设施改造、主体培育、业态创新、管理优化,推动建立网点健全、业态丰富、商居和谐、规范有序的城市商业体系。加大传统商贸创新转型支持力度,推动步行街、百货商超等传统商圈转型升级,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高社区居民生活便利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健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便利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物流配送降本增效。培育发展直播经济、夜经济,建设新媒体直播综合体、公共服务中心、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培育发展流量型经济。

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围绕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筑功能一体、空间融合的城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依托“黄金玉米带”产能优势,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内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载体,打造东北平原粮食安全带核心区。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培育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协同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梨树模式”。统筹乡村建设规划衔接,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整合村屯土地利用规划、村屯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理维护机制和跨区域生态协同协作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就地集中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创建工作,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实施村屯硬化道路畅通工程,打通一批制约都市圈区域连通的农村“断头路”“卡脖子路”。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安全工程,建立健全乡村饮用水水源地跨区域联合保护机制,到2025年,都市圈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推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改造升级乡村信息化网络设施设备,推动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扩容互通。提升都市圈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和跨市域联动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建设。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健全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建立区域内重点用工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及属地对接联系机制,切实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加工资性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脱贫村基础设施条件。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做好脱贫村、脱贫人口后续帮扶支持,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协同促进开放合作共赢。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五个合作”,融入以长春为中心的东北亚开放型都市圈,融入四平、辽源、松原、梅河口共同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协同创新区。协同建设开放通道,围绕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格局,融入“丝路吉林”建设。加强域外交流合作,推动融入哈长城市群建设,协同深化与浙江舟山对口合作。

加快建设统一市场。抓住提升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资源配置能力的契机,与省市共同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公平准入的市场环境,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协同提升营商环境水平,联动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政务服务连通互认,推进城市智能体共享共用,探索建立信用分级分类制度。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化协作,建立人才共同培训机制。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共建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建立知识产权中介和保护协作机制。建立统一的金融资本市场,协同布局都市圈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服务同城化,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共建高品质公共服务高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教育医疗等优质服务资源共享,统筹推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共享共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筑文化发展高地,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并向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居民平等开放。打造健康都市圈,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内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合作办医、医护人员异地交流、突发事件协调联动等医疗卫生合作项目。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相互开放,推动跨区域健身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室内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衔接。统筹推进就业服务,加快社会保障接轨,协同住房保障体系。开展跨区域社会治理合作,完善跨区域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跨区域应对突发事件合作。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融入宜居宜业都市圈。共建富美生态空间,构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国土空间“一核三区”总体布局,参与西部绿色生态转型试验区建设。构建总体生态安全格局,推动生态廊道、绿道网络化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加强重要生态源地间的廊道共建。携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完善区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实施西部草原湿地区退耕还草还湿等植被恢复工程。促进资源能源协同利用,统筹建立都市圈水利设施网络,推进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建设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基地。

加强与“六双”战略协同。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化“一主”与“六双”的战略协同,加快构建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构建“双廊”发展机遇,与长春汽开区、经开区开展对接,主动承接长春产业转移到乾安发展,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品牌。构建“双带”支撑腹地,做大农业保障安全。实施千万亩黑土地保护工程,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产粮大县农机装备能力建设、三北防护林更新改造等重大工程。构建“双线”集散中心,打造“双线”旅游起止点。对接全省旅游“双线”空间布局,打造联动的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建成全国知名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和避暑旅游胜地。构建“双通道”陆路交通节点,提升与各城市通达能力,建设乾安到长春的2小时通达圈。打造放射型国省道公路网,推动我县与周边县域的国省干线连通,实现与外围主要发展节点有序衔接。构建“双基地”前沿阵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县域资源,实施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共育绿色低碳发展方式。

(二)融入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

融入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建设,对我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主要目标。经济发展模式由外延型增长转向内涵型增长,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科学确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区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2.4%,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20%。

2.主要任务。融入“一核双廊八通道”协同空间布局,重点是充分发挥石油、粮食等资源优势,加快原粮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层级,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工业走廊向北辐射范围。

做深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壮“群”强“链”,积极招引一批原油配套服务项目,推动“原”字号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实现传统化工转型升级。力争到2026年,原油产量达到150万吨,石化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0%以上。加强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瞄准天然气加工利用、汽车新材料、环保新能源、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领域,推进化工产业向精深终端领域进军。到2026年,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

做大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我县农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实施畜牧养殖增量工程和农畜产品加工提标工程,高标准建设乾安黄小米产业示范区、肉羊产业园。积极引进以黄小米、鲜食玉米、稻米、杂粮杂豆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肉羊、肉牛、生猪为重点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以果蔬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在全国打响乾安黄小米等产品品牌,打造全国最大黄小米生产基地、绿色弱碱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肉羊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基地、东北肉羊养殖交易和屠宰加工基地,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壮大。到2026年,全县肉羊养殖总量突破300万只、肉牛养殖总量突破15万头,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50%以上。到2035年,将在完善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制造业基本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制造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三)融入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

1.主要目标。到2025年,旅游综合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升。深度开发康养旅游,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吉林省西部区域性、综合性医疗康养中心项目,打造查干湖西岸集旅游、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低碳小镇。到2035年,打造高等级A级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旅游等级民宿等旅游产品类型,全力推进河湖连通环形旅游廊道、生态旅游大环线风景道建设,让乾安因生态而美、因生态而富、因生态而强。

2.主要任务。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旅游“双线”空间布局,发挥泡泽、湿地、草原等资源优势,加大保护修复力度,拓展旅游开发领域,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充分释放生态资源旅游价值。突出“草原+湿地+泡泽+田园”生态旅游主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贡献。

线轴带动点面整体优化。以“线”为重点与骨架,促进“点”的建设与提升、辐射“面”的美化与优化。“点”的建设。重点是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特色产业小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房车露营地、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休闲街区、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线”的建设。完善“线”的连接功能,扩大通达面,提升舒适性和便捷性;丰富“线”的旅游功能,打造赏心悦目的沿途风景和人文景观,突出交通及配套设施的支撑功能。“面”的建设。主要是重要旅游发展带,按照旅游目的地体系要素,强化具有核心吸引和功能支持,集聚“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六要素基本面,形成承载能力强、产品丰富、服务配套完善的旅游功能区。融入“松原—白城—双辽”为主体的西部旅游目的地金三角,推进特色旅游城镇、民俗风情村建设,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民俗风情村,融合游牧文化、民俗文化、渔猎文化的优势,促进旅游与农牧副渔的融合发展。融入西部环线交通网,联通全省“一环一纵二横三联络”的综合旅游交通体系,依托景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串联旅游节点,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发挥沿线生态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打造我省西部旅游黄金大环线的重要旅游节点。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最美旅游风景廊道。以中高等级交通路网为基础,加强沿线旅游景区、特色风情村镇、旅游营地、驿站和绿道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完善旅游和交通服务功能配套,加快推进河湖连通区域的环形旅游廊道、景观公路风景道建设,打造最美旅游公路。完善旅游营地驿站体系。完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服务功能,形成覆盖主要区域、系统完整、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化的营地服务体系和比较完整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业链,推动落实旅居全挂车相关政策措施,完善旅游营地住宿登记、安全救援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机制。到2025年,基本形成网络化的营地服务体系和比较完整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业链。稳步推进慢行系统建设。增加旅游的休闲游憩功能,鼓励以景区、城镇、乡村等为单位,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旅游慢行系统。明确休息驿站、饮水、充电、急救、咨询等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慢行体系和雪地穿越旅游廊道,形成绿色慢生活方式。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明确在线预约预订、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非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建设规范,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重点景区实现“线上预约、分时游览”智能服务。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各类旅游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停车场、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建立滑雪场、景区、酒店、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重点领域的监测机制,与线上平台合作,定期获取全县旅游预订情况、趋势情况等数据。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推动冰雪旅游基础产品向高端的度假产业形态与生活方式发展,不断扩大“泥林”“春捺钵”旅游品牌影响力。打造特色旅游和民俗风情村镇,鼓励发展特色餐饮,建设旅游民宿、帐篷酒店、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露营地等。大力发展生态避暑休闲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乾安•泥林景区。培育文化旅游产品。挖掘“千字文”“大布苏”“春捺钵”等文化中的旅游元素,重点发展民族民俗文、渔猎文化等旅游产品。突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推动沿交通干线和A级旅游景区周边的乡镇,深化开展乡村旅游,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特色做足、品牌做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特色城镇以及历史文化、大众体育、医疗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发挥旅游产业联动作用,拓展旅游业发展新领域。旅游+现代农业。支持发展农耕、采摘、饲养等以农事体验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现代农业旅游精品主题线路。旅游+新型工业。科学有序推进工业旅游发展,开发工业时代文化创意项目。加大工业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积极发展白酒系列、石油系列、风光发电机系列等工业旅游纪念品体系。旅游+特色城镇。支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打造赞字绿色果蔬小镇、余字葡萄产业小镇、查干湖西岸零碳小镇、大布苏杂粮特色小镇,形成乡村旅游示范区。旅游+历史文化。促进旅游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石油文化等融合发展。注入辽金文化、大布苏文化、千字文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谋划实施春捺钵博物馆、辽金捺钵文化体验园、千字文研学旅游基地等项目,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旅游+大众体育。围绕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敖泡、有字泡,建设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结合群众健身、休闲体育运动,开发滑雪、滑冰、雪地摩托等冰雪特色运动旅游产品,划水、皮划艇等水上运动旅游产品和徒步、拓展训练、绿道骑行等户外运动旅游产品。旅游+医疗康养。推动旅游与健康养老、康体休闲等融合发展,鼓励发展水疗SPA、中西康复疗养、温泉康体疗养等疗养项目,将康体疗养和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培育成市场新增长点。鼓励旅游企业和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提供健康养生度假服务,形成一批专业化的健康医疗养老服务旅游品牌。

(四)融入白松长通至辽宁(丹东港、营口港、大连港)大通道

1.主要目标。聚焦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强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动互补,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乾安与省内外互联互通。到2025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补缺、延伸、联通、加密等方式,构建集高速公路、铁路于一体的域内外交通网络,基本融入全省的“大交通、大物流、大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2.主要任务。加快完善公路网。推动长春都市圈2小时通达圈建设,加强与长春的互联互动。推进公路网提质升级,加快乾安县客运站改造,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省道舍乾线乾安段全线通车,加快国道五通线、县道松端线、王大线、长大线、查文线等道路建设,实现与长春、松原、白城等城市和周边县市、查干湖机场之间的高等级公路连接。实施通乡、通村公路路面新建及硬化改造工程,建设乡村旅游路、产业路、美丽乡村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水平。

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提升客运服务品质,发展旅客联程服务。积极发展公铁、空铁、公空等旅客联程运输,强化客运一体联程组织,努力实现一站购票、无缝衔接、一票(证)通行。发展多层次客运服务。优化铁路客运组织,有序推进通让铁路提速运行;构建公路、铁路相衔接的道路客运集疏运网络,发展以公交化运营为主、定制客运为辅、客运班车为补充的多元化运输组织形式。提升客运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服务全程数字化,支持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提升客运服务掌上通办水平,打造顺畅衔接的出行服务链,服务群众便捷出行。

强化货运物流服务效能。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完善枢纽多式联运服务功能,鼓励扩展快运服务功能,推广多式联运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服务。构建高效货运服务网络,以“物畅其流”为核心,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大宗物流、集装箱物流网络,服务于新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强化煤炭、粮食、钢铁、汽车整车等大宗货物类运输保障能力。持续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发展“互联网+货运”新业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推动网络货运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鼓励物流企业投资共建物流设施,共用共享物流设备;推动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灵活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化发展,推动大宗货物储运一体化,推广大客户定制服务。

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智慧创新发展水平,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改造,布局完善数字化感知系统,依托西线旅游大通道,开展物联网、大数据、精准气象感知等新技术与基础设施融合的应用试点。深化通道内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应用。稳步推进5G等通信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提高通道内基础通信网络覆盖率。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充分借鉴鹤大“双示范”工程等绿色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新建公路为重点,打造绿色公路精品工程。依托G503公路和牙四公路,打造贯穿全县的“十字形”旅游公路。大力推动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鼓励停车场、广场、景区建设充电桩等新能源设施,推动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开展公路危旧桥梁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升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性、耐久性。加强通道内基础设施动态监测预警,推进国省干线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综合交通预警、应急信息沟通机制,提升应急保障精准智控能力。

(五)融入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发展

1.主要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陆上风光三峡”战略契机,依托乾安清洁能源产业优势,重点实施吉林西部新能源经济示范基地创建工程、新能源产业制造园区建设工程、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工程、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产业布局,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把乾安打造成为吉林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0MW,到2035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6000MW,年均上网电量53.65亿KWh。新能源年均发电量将达到125亿KWh,产值约45亿元,可降低能耗360万吨标煤。

2.主要任务。乾安县风光资源丰富,100m高度平均风速多在7.0~7.5m/s之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350~450W/m2之间,120m高度平均风速多在75m/s以上,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400W/m2以上;区域内太阳能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2500~2900h,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多在1340~1500KWh/m2,太阳能资源属“很丰富区”(B类)。依据上述数据,我县大力发展风光产业。已建成新能源项目共9个,并网装机870MW。2021年以来,新能源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在建规模550MW,拟开工新能源项目172.41万千瓦,待核准新能源项目规模1200MW。新能源已成为乾安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

风光产业规划区域。本规划以乡镇为界进行划分,规划面积380km2,规划装机容量6000MW。其中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300MW,光伏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700MW。项目占用土地类型属于国家允许建设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土地,不触及生态红线。各乡镇情况为,余字乡风电容量430MW、光伏容量60MW,总容量490MW,规划面积53km2;水字镇风电容量90MW、光伏容量480MW,总容量570MW,规划面积21km2;乾安镇风电容量50MW、光伏容量280MW,总容量330MW,规划面积13km2;让字镇风电容量725MW、光伏容量370MW,总容量1095MW,规划面积95km2;道字乡风电容量300MW、光伏容量920MW,总容量1220MW,规划面积91km2;赞字乡风电容量130MW、光伏容量580MW,总容量710MW,规划面积34km2;大布苏镇风电容量20MW、光伏容量750MW,总容量770MW,规划面积21km2;所字镇风电容量50MW、光伏容量160MW,总容量210MW,规划面积6km2;严字乡风电容量50MW,总容量50MW,规划面积6km2;安字镇风电容量455MW、光伏容量100MW,总容量555MW,规划面积40km2。

风光产业规划项目。谋划风光产业链项目共12个,总投资101.55亿元,总建设规模1676.8MW。其中,风电项目5个,总投资57.5亿元,建设规模1000MW。具体项目有,投资20亿元大唐吉林电力有限公司250MW风电项目、投资12亿元华能乾安四海200MW风电项目、投资4.5亿元国家能源集团乾安化字50MW风电场项目、投资14亿元国网吉林新能源集团乾安赞字200MW风电场项目、投资7亿元国网吉林新能源集团乾安县300MW一次调频平价上网风电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光伏项目5个,总投资33.55亿元,建设规模676.8MW。具体项目有,投资12亿元大唐25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6.75亿元吉林电力乾安县15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7亿元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100MW光伏项目、投资1.3亿元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3.28MW光伏项目、投资6.5亿元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44MW光伏项目;装备项目2个,总投资10.5亿元。具体项目有,投资5.5亿元年产300吨单晶硅棒及太阳能板项目、投资5亿元天顺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年产10吨光伏支架项目。

五、规划实施

围绕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机制、扩大社会参与,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提升规划实施保障能力。

(一)强化规划组织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指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研究制定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在有关规划编制、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土地保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机制。要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将规划实施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导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二)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密切跟踪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对县域生态系统、环境、人民群众健康产生的影响,重点对资源占用、生态影响、污染排放等方面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监测评估。对纳入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履行环评审批程序,严格土地、环保准入,合理开展项目选址或线路走向设计。建立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和跨行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把环境影响问题作为规划中期评估的重要内容,视中期评估结果对规划相关内容作相应完善。

(三)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协作,建立政府之间协商合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创新区域城际交通、产城融合发展联动建设模式。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相邻生态功能区合作。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推进机制。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生态保护等项目落位前应充分征求毗邻城市意见。对事关区域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开设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等领域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探索建立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机制。积极构建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加强城市间税收优惠政策协调。构建税收信息沟通与常态化交流机制,完善区域税收利益争端处理和稽查协作机制。

(四)统筹政策协调保障。统筹政策安排。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做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着力构建规划与政策协调联动机制。按照本规划目标任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合理确定政策取向。统筹资金保障。坚持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投资计划与本规划衔接实施的协调,财政资金优先投入本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项目实施。依据本规划制定工程项目清单,对清单内工程项目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等重大项目,优先予以土地、金融等政策优惠保障。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宣传和解读,及时掌握政策动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正面引导,精心策划重大主题宣传,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讲好发展故事,展示发展成果,传递实施规划正能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乾安县实施“一主六双”战略专项规划领导小组

附件

乾安县实施“一主六双”战略

专项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王立国县长

副组长:黄举明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袁向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于振军副县长

刁安恒副县长

于健 副县长

曲志涛副县长

张喜军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成员:刘建军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于鹏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周宏雷县财政局局长

刘振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张维东市生态环境局乾安分局局长

周鸿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志民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王立东县教育局局长

冯立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刘国文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段海彪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李长征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王泽海县水利局局长

顾春雷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刘如昌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单永强县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局长

张维峰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孙伟国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

贾英超县民政局局长

张彪 乾安镇镇长

甄春蕾让字镇镇长

解建辉安字镇镇长

王海超大布苏镇镇长

陈灼 水字镇镇长

蔡永杰所字镇镇长

陈晓光赞字乡乡长

昔成国严字乡乡长

董志涛余字乡乡长

梁岩石道字乡乡长

刘子良大遐畜牧场党委书记

于辉 腾字种畜场党委书记

霍立军良种繁育基地党委书记

吴春辉鹿场党委书记

张海明县供电公司总经理

孙铁 乾发集团董事长

张亮 县政府督查室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县发改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发改局负责跟踪调度、汇总、上报,县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考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基地查看更多>光伏项目开发查看更多>吉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