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23.99亿元,为预算的97.8%,增长3%。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330.48亿元,完成预算的78.4%,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低于预期。
2023年要完善绿色低碳财税支持政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加大相关产品采购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主要支持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中央财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安排172亿元,推动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继续支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摘要如下:
一、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48亿元,为预算的96.9%,比2021年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166613.96亿元,下降3.5%;非税收入37089.52亿元,增长24.4%,主要是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增加较多。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4541亿元,收入总量为228244.48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17亿元,完成预算的97.6%,增长6.1%。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85.31亿元、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150亿元,支出总量为261944.48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337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中央一般公共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884.98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3.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65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900亿元,收入总量为107549.98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714.67亿元,完成预算的99%,增长13.3%,主要是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85.31亿元、向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150亿元,支出总量为134049.98亿元。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265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4.98亿元、支出结余1180.33亿元,全部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预备费预算500亿元,实际支出11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做好抗旱减灾等工作,剩余390亿元(已包含在上述结余1180.33亿元中)全部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结转结余资金补充5.1亿元后,2022年末,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2351.63亿元。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963.25亿元,其中,本级收入108818.5亿元,下降2.1%;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97144.75亿元。加上从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1876亿元,收入总量为217839.2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039.25亿元,增长6.4%。收支总量相抵,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预算持平。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7879.34亿元,为预算的79%,下降20.6%。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0583.28亿元,完成预算的79.6%,下降2.5%。
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23.99亿元,为预算的97.8%,增长3%。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330.48亿元,完成预算的78.4%,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低于预期。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3755.35亿元,下降21.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5039.49亿元,下降4.7%,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支出相应减少。
(三)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88.6亿元,为预算的110.9%,增长10%。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95.32亿元,完成预算的96.5%,增长29.5%。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43.31亿元,为预算的103.3%,增长17.2%,主要是2021年中央国有企业利润高于预期。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10亿元,完成预算的99.2%,增长60.6%,主要是加大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支持力度。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3345.29亿元,增长5.5%。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34.3亿元,增长2.2%。
(四)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1522.98亿元,为预算的101.2%,增长4.8%。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1453.11亿元,完成预算的99%,增长5.5%。当年收支结余10069.8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14789.46亿元。
(五)2022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住经济大盘。
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支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监督。
回顾过去五年,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有力服务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一是财政实力日益壮大。二是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完善。三是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四是财税改革纵深推进。五是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六是保持财政可持续。
二、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从财政收入看,2023年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继续出台一些必要的税费支持政策也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从财政支出看,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总体来看,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既把握发展大势,坚定发展信心,也保持清醒认识,树牢底线思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做好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合理增加和优化支出上再下功夫,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协同发力,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加力主要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一是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二是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三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提效主要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二是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三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要保障财政更可持续。
(三)2023年主要收支政策。
1.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支持重点城市加强流通保供体系建设,提升重要生活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再支持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畅通物流网络。继续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注重政府投资绩效,防止盲目扩大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800亿元、增加400亿元。
支持加力稳定外贸。深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定。完善关税、进口环节税收和出口退税政策,优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鼓励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等产品进口。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2.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健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试点。研究优化科技支出结构,加强任务和经费统筹。研究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支持中央级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安排65亿元、增加20亿元,推进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33亿元、增加44亿元。落实税收、政府采购、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延续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3.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方式,持续增强各类企业活力。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阶段性降至1%,继续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适当延长个人所得税优惠等到期政策实施期限。聚焦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结合实际新增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根据企业困难程度,依法对及时纳税存在困难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缓税时间。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支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4.加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459亿元,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占比力争提高到60%以上,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落实好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地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运用转移支付、税收等政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相关转移支付1770亿元、增长8%。
5.完善绿色低碳财税支持政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加大相关产品采购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主要支持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中央财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安排172亿元,推动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继续支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6.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生保障。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等。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720亿元、增加32亿元。
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财力补助资金1700亿元、使用2022年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300亿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稳妥有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支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7.统筹发展和安全,支持国防、外交、政法等工作。
(四)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中央一般公共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65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5.6%。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750亿元,收入总量为107415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015亿元,增长4.7%。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31600亿元,通过发行国债弥补,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
(1)中央本级支出37890亿元,增长6.5%。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扣除中央储备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国防武警支出后,中央部门支出增长0.8%,重点保障教育、科技等领域支出。
(2)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25亿元,增长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9%。
(3)中央预备费500亿元,与2022年持平。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135亿元,增长7.6%。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100625亿元、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1780亿元,收入总量为22954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740亿元,增长5.2%。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与2022年持平。
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00亿元,增长6.7%。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9030亿元,收入总量为23633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3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增长5.6%。赤字38800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
(五)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48.9亿元,增长0.6%。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393.09亿元,收入总量为11541.99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941.99亿元,其中,本级支出5045.39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896.6亿元。调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5000亿元。结转下年使用600亿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4021亿元,增长0.4%。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896.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8000亿元,收入总量为112917.6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2917.6亿元,增长7.5%。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8169.9亿元,增长0.4%。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393.0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8000亿元,收入总量为123562.99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7962.99亿元,增长6.7%。调入一般公共预算5000亿元。结转下年使用600亿元。
(六)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10.4亿元,增长2.9%。加上上年结转收入88.92亿元,收入总量为2499.32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49.32亿元,增长2.3%。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2948亿元,下降11.9%,主要是2022年地方国有企业净利润下降。加上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44.55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86.49亿元,收入总量为3179.04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64.04亿元,增长1.7%。调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1415亿元。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358.4亿元,下降5.8%。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75.41亿元,收入总量为5633.81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468.81亿元,增长2.2%。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165亿元。
(七)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9356.63亿元,增长7.7%,其中,保险费收入79974.28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4949.82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8008.44亿元,增长7.2%。本年收支结余11348.1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26137.65亿元。
2023年,中央财政国债限额298608.3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1654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56185.08亿元。
三、扎实做好2023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一)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
(二)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四)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六)加强财会监督。
(七)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八)主动接受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本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共计37.84亿元,详情如下: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24〕393号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出,推动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统筹算力中心发展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算电协同和多能互补发展,提升电力与算力协调输送能力。科学整合源网荷储资源,统筹布局算力、电力基础设施
我国《能源法》于2024年修编通过,2025年施行,是能源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为我国能源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保障能源安全供应,规范能源行业各环节,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能源法治体系。(来源:电联新媒作者:杨萌)在全球,顶层能源法案的修订推进对各国家和地区能源转型意义重大。20世纪70年代
截至11月12日17时,上海环境集团旗下上海环城再生能源公司(简称“环城能源”)通过北京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分别与北京市、唐山市相关公司完成三笔绿证挂牌交易,交易量达31629个绿证,相当于绿色电力31629兆瓦时(MWh)。这是上海城投首批绿证交易,提升了上海环境集团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
能源法将有力推动我国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爱尔兰可持续能源管理局(SEAI)最新《2024年国家能源预测报告》(NationalEnergyProjections2024)显示,爱尔兰预计将难以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指令》(RED)下的可再生能源份额目标。报告指出,太阳能光伏、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部署面临大幅延迟,可能导致爱尔兰未能达成其《2024
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的气候行动进展报告,欧盟在2023年实现了温室气体(GHG)排放量比前一年减少8%的成就,这是几十年来除了新冠疫情时期外最大的年度降幅。2023年的排放量现在比1990年的水平低了37%,而同期欧盟的GDP增长了68%,展示了经济增长与减排并行的可行性。(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是毋庸置疑的引领者”——专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加强能源安全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为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向广泛普及和可持续利用的快速转变而成立的国际组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以下简称“IRENA”)如何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科学评估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作为各地区2023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和并网运行的基础数据,促进各地区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下称《能源法》)获得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5年1月1日施行。《能源法》涵盖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等内容,旨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填补了我国在能源法律法规顶层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银川市发展氢能产业路径研究,其中指出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利用提供政策支撑。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制氢或离网新能源制氢。原文如下:银川市发展氢能产业路径研究氢能源是指氢和氧进行化学反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1月6日发布《邯郸市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全市钢铁、焦化、建材、煤炭洗选、炭素、紧固件、电力等7个行业企业,其他行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推动企业ESG试点评价工作,2025年底前,完成7个重点行业企业ESG评价。邯郸市开展环境、社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等周边地区开展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力行业是能源建设和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此次《能源法》的出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11月4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到大唐上海公司调研,并主持召开浙沪一体化调研座谈会,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抢抓上海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机遇,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
11月1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十五五”电力规划编制方案专家咨询会在北京中关村召开。本次会议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与中关村院士专家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局、中国气象局、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公司
近日,由瑞浦兰钧支持的东方特钢30.09MW/60.18MWh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并网!该项目为钢铁行业的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了范例。当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对于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加快钢铁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
近期,天合光能跟踪支架业务凭借深厚的技术与专业能力投入,将绿色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的全链条,从源头到终端,推动上下游企业绿色升级,以技术创新引领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污染最小化方面的出色贡献,获得必维集团颁发的绿色供应链引领奖。天合光能获必维绿色供应链引领奖必维集团是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系统部署了从当前到“十五五”期间碳排放核算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系统提升各层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本世纪中叶,美丽天津全面建成。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全面推进美丽天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月27日印发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目标到2030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青海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为深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本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共计37.84亿元,详情如下: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24〕393号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根据《贵州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黔财建〔2024〕70号)文件要求,现对拟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分配情况进行公示。附件: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分配情况表.xlsx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降低,近期欧洲电价呈上涨趋势。10月第一周,欧洲主要市场除比利时、法国和北欧外,周平均电价均高于0.7欧元/千瓦时,其中意大利市场以1.18欧元/千瓦时的周平均电价继续位居首位,而北欧市场以0.4欧元/千瓦时继续保持最低。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太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贵州省人民政府近日对拟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分配情况进行公示,涉及7个项目,装机容量合计435.5MW,分配金额584万元。公示时间:2024年10月31日至2024年11月4日。
10月31日,贵州省能源局对拟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分配情况进行公示,8个风光项目进入补助名单,总规模435.5MW,分配总金额584万元。详情见下:关于拟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公示贵州省能源局门户网站http://nyj.guizhou.gov.cn发布时间:字体:小中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
近日,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向三峡能源提问,应收账款高达四百多亿,并且帐龄基本上是几年的,收回来的可能性应该是零了。公司每年的盈利也不过六七十亿,也就是说等于是公司未来六年时间将无盈利,是这样的情况吗三峡能源回复,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443.61亿元,主要为应收可再生能源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2、2023年度四川省电解铝企业节能监察、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电解铝企业阶梯电价加价标准等情况。据显示,2022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营区内电解铝企业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4.3亿千瓦时;2023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营区内电解铝企业
7月31日,天富能源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共计2044.19万元,其中属于公司项目的补助资金817.84万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0.11%。天富能源表示,公司收到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将直接冲减应收账款,改善公司现金流,不影响公司当期损益。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在三北地区优化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就地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明确了“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基地化开发,
7月2日,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原文如下: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浙财建〔2024〕71号温州市、长兴县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24〕138号)、《浙江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