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装机规模:十年增长3935%,累计装机超300GW!
自2009年特许权招标启动后,中国光伏市场发轫。2011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首次超过1GW,随后光伏市场进入倍增阶段。2014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突破1GW,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首次超过德国,累计装机容量为43.18GW,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此后,我国光伏一骑绝尘,持续领跑。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54.88GW,再创历史新高!累计装机更是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
2022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30.88GW,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全年光伏新增装机有望实现85-100GW,迈向新阶段。
二、电价:从1.09元/kwh到平价时代
十余年来,我国光伏电价政策经历了多轮变革。2009年,国家能源局实施了两批特许权招标项目,彼时光伏项目上网电价为1.09元/kWh;随后电价政策发展为统一上网标杆电价,按并网时间分为1.15元/度和1元/度;2016年起,国家发改委按I-III太阳能资源区将补贴调整为0.65元、0.75元、0.85元/度,且实行逐年退坡机制。
2019年-2020年,光伏迈入竞、平价过渡阶段,集中式实行指导电价,
2020年I-III类资源区新增集中式项目指导价分别为0.35元、0.4元、0.49元/度;2021年,除户用光伏项目仍有0.03元/度的补贴外,其余项目进入无补贴竞价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22日,四川甘孜州南部光伏基地正斗一期200MW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定标,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报出0.1476元/度低价,改写了国内光伏项目最低上网电价。2022年,包括户用在内的光伏项目全面进入无补贴时代,开启平价新征程。
三、制造:从受制于人到出口大国
回顾中国光伏发展历程,“三头在外”是压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了解,2008年-2015年之前,多晶硅牢牢被Hemlock、瓦克、REC等欧美及日韩企业垄断,中国多晶硅产品大多依赖进口。在设备环节,据宁夏小牛公司介绍,2008年串焊机市场被德国TT、日本NPC、美国库迈思等占领。
十余年砥砺前行,如今中国多晶硅产量已连续十一年居全球首位,光伏组件生产线设备现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在电池片制造环节有小部分设备需进口,其它均已实现国产化。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1-6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再创新高。
四、出货排名:中国企业频现全球TOP榜单
在创新的驱动下,中国光伏企业在技术先进、出货规模等多领域领跑全球,在硅料及组件出货全球TOP10榜单中,我国企业占据8席位;电池环节TOP 5均为中国企业,且通威、爱旭和润阳连续多年蝉联前三;逆变器领域,在2021年出货排行榜中,6家中国企业进入前十。
注:数据来自2021年光伏企业财报
从2021年度数据来看,TOP5企业出货数据超过125GW,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已有晶科、天合、晶澳三家企业组件出货量突破100GW,下一个百吉瓦企业正在路上。
五、产能:硅片电池组件扩产超2000GW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中国光伏驶入快车道。业内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规模将达100GW,市场需求刺激下,充足的产能是保障项目运行的“粮草”。
2020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环节扩产热情持续高涨,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硅料扩产规模超333万吨,硅棒、硅锭、切片扩产超890GW,电池及组件扩产规模均在700GW左右。
以主产业链中组件环节为例,2021年度TOP 5企业一体化进程加快,其电池产能总和达到136.9GW,组件产能总和达到218.9GW,此外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硅片产能总和达到181GW。
六、企业发展:成立十年以上企业达数十家
光伏企业是推动光伏产业不断向前的主力军,而企业的市场布局、技术发展、产品品质、稳健经营等共同培育着企业的生命力。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成立至今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光伏企业(含光伏企业)高达数十家,成立至今40年的有通威、东方希望及双良节能;华为、科华、英利等成立超30年;天合、阳光电源、正泰、特变电工、东方日升、江苏国强等12家企业成立时间在20年及以上。
七、业绩:稳健经营
稳健经营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奥秘,也是企业抵挡市场风雨的必备要素。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1年光伏上市企业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的约有36家,其中净利润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5家。
整体来看,上游原料企业表现突出,一体化企业为中坚力量,而辅材企业业绩处于下游。
八、效率:电池效率不断刷新纪录
光伏电池、组件的技术革新是促进光伏不断降本增效的原动力,如今光伏技术路线面临由p向n转型的关键期,重回效率主赛道已成电池企业的共识,如今多家企业在HJT和Topcon电池效率创下新高。
九、市值:千亿市值企业达12家
2020年至今,近40家光伏企业开启上市之路,基本涵盖了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仅2021年有9家企业跻身千亿市值,分别为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正泰电器、三峡能源、中环股份、福斯特、大全能源、先导智能、福莱特。2022年8月18日,锦浪科技成功跨过千亿市值大关。截至目前,千亿市值军团已扩容至12家。
市值截至8月25日收盘
十、跨界:数十家企业涌入光伏赛道
光伏行业应属当下最热闹非凡的领域,传统石油巨头、汽车名企、养猪大王、乳业巨头、拖鞋大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光伏视为淘金池。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2年开年至今已有超50家企业跨界而来,或切入制造环节,或投资电站开发,“双碳”目标下,跨界光伏或将拥美好的未来。
扫码查看光伏跨界企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6日,江苏常州市政府公开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202号的答复。根据答复文件,常州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常州市已建成渔光互补项目9个,总装机容量为44.64万千瓦,在建渔光互补(一体)项目3个,分别是溧阳市别桥镇镇东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溧阳市别桥镇道成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和武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4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情况。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971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94544万千瓦。分项看,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234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3631万千瓦,户用光伏新增装机505万千瓦。2025年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情况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先生介绍一季度全国能源形势情况。原文如下:今年以来,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我国能源供给体系不断完善,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绿
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Mackenzie)最新预测显示,美国将在未来十年新增502GW(DC)光伏装机容量,年均新增规模将在2025-2035年间维持在41-50GW之间。该数据基于2024年创纪录的50GW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并在2025年3月与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联合发布的报告基础上作出更新。若预期成真,2030年美
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关于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全市光伏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金山一期海上风电力争建成并网。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持续提升,绿电交易规模力争超过7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燃料产能建设,前瞻谋划绿色燃料重
4月23日,能辉科技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7亿元,同比增长85.74%;实现归母净利润5254万元,同比下降9.7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4862万元,同比下降9.7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股,同比下降10.26%。财报指出,相较于2023年年末,报告期内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
在2024年,全球主要光伏组件需求国普遍面临经济表现疲弱、电网消纳能力不足以及关税壁垒等挑战,导致光伏市场自2024年起进入成长趋缓的阶段。根据InfoLink统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为486GWac,依据各区域不同项目与容配比进行换算后,全球光伏组件需求约达584GWdc,较2023年成长26%。然而,相较
4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其中,1-3月光伏新增装机5971万千瓦,仅3月新增2024万千瓦,同比增长124%。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1-3月份,全
4月18日,国投电力披露2025年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2025年1-3月,国投电力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389.9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381.03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1.55%和1.04%。2025年1-3月,国投电力控股企业平均上网电价0.355元/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25%。2025年1-3月份控股企业发电量同比变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4月11日,隆基在安徽芜湖基地宣布: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其自主研发的杂化背接触晶硅太阳电池HIBC(Hybrid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81%,将单结晶硅光伏电池的极限探索推向新高度。2022年11月,隆基创造了26.81%的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2024年5月,隆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如何将清洁能源大规模转化为持续稳定的电能供给?两会代表委员聚焦“新能源”“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话题,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
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到闲置盐穴担当“大型充电宝”,当前我国能源转型“绿”潮涌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能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强势跻身中国能源500强,成为能源领域当之无愧的璀璨明星。东方日升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光伏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西湖大学官网获悉,近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这两种材料叠在一起,使得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北京时间2025年2月3日,相关研究论文以“Divalentcationreplacementstrategystabilizeswide-ban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领域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电能是最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国能源电力以自身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
2025年1月3日,中国电力报在头版刊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辛保安署名文章《以电力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全文如下:以电力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辛保安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凝心铸魂担使命扬帆奋楫再出发——2025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年贺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日月其迈,时盛岁新。走过了风雨兼程的2024年,迎来了万象更新的2025年。值此旧岁将去、春晖渐近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向广大会员单位、广大奋斗在天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一行调研天合光能盐城大丰基地,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盐城市市长张明康、省发改委副主任季鸣等陪同调研,天合光能董事长特别助理杨晓忠、电池组件全球制造助理副总裁苗成祥、电池组件产品线运营质量负责人王兵、盐城基地总经理徐宜峰以及大丰基地负责人晁海兵等接
近日,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自主研发的大面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26.12%(孔径面积1337.4平方厘米),标志着华能在钙钛矿电池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该技术由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华清钙钛矿光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研发。钙钛矿
放眼东海之滨,国家电投集团山东公司半岛南风电基地的235台风机叶片迎风起舞。通过开展风电机组整改58台次,大型技改4次,预计减少损失电量568万千瓦时。一季度,该风电基地首次创下单季度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的佳绩。遥瞰三湘大地,国家电投集团在湘322万千瓦装机规模的新能源场站已全部接入五凌电力长
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碳排放成为国际贸易的关键考量因素,碳壁垒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绿电直供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关注与探讨。绿电直供,简单来说,是指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模式。其核心在于电力的绿色属性,通过建设专用线路或借助智能
2025年,中国光伏行业迎来“全面入市”的关键转折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化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光伏发电从“保量保价”向“市场化交易”的转型已成定局。本文从国家政策导向、地方规则差异、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三大维度,为从业者梳理政策脉络与市场机遇。(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
2月2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2月17日-2月21日)。政策篇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
能源电力公社获悉,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并通过“机制电量”和“差价结算”重构光伏电价形成逻辑。这一政策被视为新能源行业告别“固定电
开局即重磅!2月9日,赶在休息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各地应在2025年底前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一纸文件宣布我国新能源结束了“固定电价”时代,全面进入电价市场化发展时期。回溯历史,电价政策的变迁也代表着行业发展进程。自2008年商业化电站启幕后,我国历经固定电价、标杆电价、指导电价+竞争电价,再到平价上网及全面市场化多个时期,十余年间
在新能源领域,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可再生的特性而备受瞩目。然而,光伏发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电价低、消纳难等问题,尤其在光照资源丰富但电网通道有限、电力需求不匹配的地区,光伏电站往往不得不以低价售电,甚至面临弃电的风险。而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一种创新的电力系统模式,正为解决光
德国联邦网络局(Bundesnetzagentur)近日公布了2025年可再生能源招标的最高电价。与去年相比,2025年地面光伏和屋顶光伏的电价上限均有所降低。其中,地面光伏或安装在开放式空间的光伏项目的电价上限设定为€0.0680/kWh($0.071/kWh),而屋顶光伏电价上限为€0.1040/kWh($0.11/kWh)。在创新型招标
规模飙升、消纳难解、限电卷土重来#x2026;#x2026;入市正成为风光新能源项目的不得不选。锚定“2030年全部入市”目标,在顶层规划以及地方详规引导之下,新能源加速入市也已是不争事实。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47.3%,较2022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不过市场化规则之
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鼓励以及投资成本降低等多重因素的刺激,分布式光伏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光伏装机容量为6.09亿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为2.54亿千瓦,占比41.7%,占比近半。分布式光伏由于装机规模小、接入电压等级低、用户侧就近消纳的去中心化特点,对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新型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