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市场正文

吉林2022政府工作报告:加快风光等新能源设备全产业链项目建设

2022-02-10 15:16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新能源光伏发电吉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2022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2022年工作安排,在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方面,装备制造产业重点瞄准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推进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等新产品研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谋划氢能制备、存储等项目。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推进精密仪器与装备产业发展,提升汽车、冶炼、农机、食品加工等智能成套装备竞争优势。大力推动冰雪装备加快发展。

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促进新能源生产、输送和消纳、高载能产业、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全面推进“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建设,加快装机扩容。建设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同步做好吉化新增产能“绿电”衔接保障工作。加快中车清洁能源装备基地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光热+风电光伏”示范、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做好通化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谋划废弃矿坑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推动白城、松原“绿电”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自带负荷绿电项目。加快“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有序推进地热资源利用。

原文如下:

2022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吉林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共祝党的百年华诞,与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新征程。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严峻形势,面对诸多前所未有、前所未遇的困难挑战,全省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实稳健、成效显著,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迅速打赢通化、长春、松原和吉林市输入性疫情阻击战,有效阻断多轮疫情传播风险,疫情形势持续保持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和跨周期调节,密集打出政策“组合拳”,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全面推行产业“链长制”。出台重点企业稳增长帮扶方案,推动422户骨干企业开足马力释放产能,帮扶降幅较大企业纾困发展。利用19.33亿元失业保险结余基金支持946户企业稳岗发展。全力打好“芯片攻坚战”,专班支持一汽解决“缺芯”难题。及时打响“煤电保供攻坚战”,“五路并进”保供煤,“三侧发力”保用电,“四级统筹”保供热,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能。通过艰苦努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全省春季项目集中开工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组建省政府重点项目工作专班,省级领导牵头推动20个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项目中心常态化调度。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86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126亿元。“大水网”工程、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至通化高铁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准支持。长春都市圈大环线、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沈白高铁全线开工。白敦高铁建成运营,长白山风景区接入全国高铁网。建设8条高速公路730公里。长白山机场扩建工程落成。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全省投资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国第4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4%,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较2019年高出46.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恢复速度居全国第1位。全力促进消费复苏。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会诊大培训,实施20个现代服务业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1.2%。精心组织首届“9·8消费节”等促销活动,全省精准投放消费券促销活动资金5.76亿元。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新电商大会,新增4个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新建成41个县乡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网络零售额增长23.9%。加快发展寒地冰雪经济,举办“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系列营销推广活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建成54个滑雪场、279条雪道,日最大承载量10万人次,滑雪接待规模全国最大,我省冰雪产品关注度、销售额居全国冰雪市场榜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分级培育一批精品村、精品民宿、精品线路,开展“醉美吉乡”推广提升行动。5个县市荣获2021中国最美县域,数量全国第一。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6%、29.5%。

二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万亿级现代汽车产业,举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长春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出台27条措施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一汽集团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保全年生产任务,排产向省内倾斜,全年营业收入7070亿元,居全国制造业企业第2位,省属口径整车产量242.1万辆,占总产量的72.4%,实现产值4551亿元。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即将开工建设。红旗20万辆新能源繁荣工厂建成投产。启动“旗E春城、旗动吉林”项目,首批红旗新能源换电汽车上线运营。红旗品牌汽车产量达到31.9万辆,增长52.3%。设立“吉林省汽车产业创新日”,一汽-大众新技术开发中心落成,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落成投产。大力推动汽车产业配套回归,玲珑轮胎一期等一批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石化产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型。全力推动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落地。加快建设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吉林碳谷公司原丝产能达到6万吨,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加快建设医药强省,做大做强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等9大板块,建设3000万元以上医药产业化项目130个。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1个省级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培育生物制药领军企业,加快推动创新品种投产上市。国药长春新冠疫苗一期项目仅用95天就建成投入使用,年产能24亿剂,规模居全国第2位。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提升轨道交通制造业整车集成、关键部件和检修运维全产业链能力,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线京张高铁。国产雪车装备正式交付国家队,雪板打蜡车亮相北京冬奥会,核酸检测车投入疫情防控。联合攻关免耕播种机研发与制造。培育壮大光电信息产业,围绕产品设计、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集成创新体系。“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到31颗,长光卫星公司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独角兽”企业。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积极构建新能源“生产、消纳、传输”产业链条。“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开工,全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在建及并网项目容量相当于近10年总和。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安图、汪清、和龙、靖宇、敦化(新增2个选址点)、通化共7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抽水蓄能选点规划,装机规模920万千瓦。启动建设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风机和叶片制造、制氢、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在我省加快集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6%,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省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破解振兴发展难题的“牛鼻子”,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样打造一流创新环境。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创新型省份建设获批,是全国第11个、东北地区首个获批省份。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力量布局,新建省重点实验室34个、科技创新中心35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15个。中国(吉林)、中国(长春)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组织两次院士进吉林活动。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推行“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启动第二批7个重大科技专项。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一汽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启动首批9个项目。红旗汽车取得14项智能网联、18项电动化重大技术突破。红旗H9荣获国家年度创新大奖。倾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7户。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03户,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49户。深化校地、院地、央地合作,组织各市(州)分别与吉林大学、一汽集团、中科院“一院三所”和13家域外研究所开展协同创新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出台“双创”再升级政策,认定第四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0个。长春“摆渡创新工场”典型模式在全国推广。长春新区“双创”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彰。成功举办全省创新创业大会、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出台人才政策2.0版,在感情、待遇、环境、事业“四个留人”上下功夫。开展“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奋斗有我‘就’在吉林”、吉林校友人才大会等活动,实施“吉人回乡”工程、“长白山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由净流出转向净流入。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达9万人,比上年增加2.02万人,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出台支持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开展首批乡村振兴人才评选,授予乡村人才高级职称300人、初中级职称1700人。

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率先谋划启动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出台加强粮食生产措施,全力调动抓粮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1位。我省在国家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突出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出台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确定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推行“田长制”,率先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黑土地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列入中科院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组序列。成功举办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全面总结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2875万亩,规模居全国第1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04万亩。出台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意见,加快推进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建设,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获批。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89个,开工178个,完成投资239亿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00户,其中国家级63户。白城梅花三期、佐丹力素食全餐、镇赉飞鹤婴幼儿配方乳粉、正大100万头生猪养殖、中粮10万头生猪屠宰、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东辽“中国蛋谷”等项目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产业强镇8个、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19个,获中央奖补资金8.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达到3300亿元,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出台“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和“肉牛十条”政策,创新运用专项债券、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开展政策性肉牛养殖成本保险,提高保额,扩大覆盖面。在全国率先建设“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开工建设肉牛产业化项目54个。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出台12项专项行动方案,创建示范村1022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0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3%,居全国第5位。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6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2805公里。5060户动态新增农村危房全部改造完成。为2089个村部实施无障碍改造。全面启动163个重点边境村包保帮扶工作。持续深化农村改革。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梨树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通化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获批。“吉农金服”数字普惠金融平台覆盖4102个行政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4.6万户、8.1万个。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与中化合作启动建设35个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定13个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帮扶县给予政策集中支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开展两轮“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摸排整改提升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2079元,增长20.18%。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依靠改革开放激活力增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立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实行企业开办“网上办、一天办、免费办”,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提升企业从设立到经营便利度。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实现“互联网+政府采购”全覆盖。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审批系统综合运行指标稳居全国第1位。开展第二批“证照分离”改革,启动“证照一码通”改革试点,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电子证照种类排名跃升至全国第3位。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在全省部署应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实现省市县乡村5级使用一套系统、一个平台进行全流程在线审批。各地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整体实现大幅跃升,保持在全国前列。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进度达到80%,出台12户省属企业综合改革方案,基本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启动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专项行动,52户企业完成年度扭亏或减亏目标。出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1000亿元左右。新登记市场主体63.6万户,增长50.6%,增速居全国第3位,总量突破300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4户,居全国第8位。新登记企业12.9万户,增长25.2%,其中新登记外埠来吉投资企业3.8万户,增长78.9%。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出台金融惠企政策,用好用足各项再贷款再贴现和降准政策,引导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达1858.73亿元,增长8.17%,为可比口径下历年最高。全省证券交易额增长39.55%,居全国第5位。举办金融助振兴市(州)专场活动,签约项目52个、金额141亿元。“吉企银通”融通资金达到270亿元。启动企业上市“吉翔”计划,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首发募集资金创历史新高。积极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尽快出清,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全力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扩大对外开放。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揭牌,长春空港药品进口口岸、珲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批复设立梅河新区。新晋升6个省级开发区,批设和龙互贸区。新增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38.1%。进出口总额增长17.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7%。加强域内协同。充分发挥长春都市圈龙头牵引和辐射带动作用,组织长春市与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梅河口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长春市5个国家级开发区与各地形成19组对接合作关系,互派干部挂职交流,联合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谋划合作项目210个,总投资达3738亿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深化“五个合作”,深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推动吉浙对口合作走深走实。赴北京、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天津等地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签约142个项目。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第二届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第六届全球吉商大会、中德汽车大会、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届夏季峰会、跨国公司吉林行、首届台企吉林行、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吉林行等重大活动,签约117个项目。开展央企助力吉林振兴发展系列活动,签约49个项目,合同引资额2321.31亿元。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1.3%。

六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空气、水、土壤3个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提升4.2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及空气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吉林蓝”成为常态。11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6.6%,提升2.7个百分点。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级。制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万里绿水长廊建设、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重大生态工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列入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成为吉林生态新地标。启动实施中华秋沙鸭保护规划。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体系,新建4个省级湿地公园。在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国竞争性示范评比中列第一档第1名。完善生态治理体系。设立“吉林生态日”,凝聚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自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划定1115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建成覆盖全域的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坚决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七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50项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27.07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2%和22%。在全国率先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增加246.5元,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7年提高。医保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5项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跨省通办。全省1749个弃管小区(栋)实现动态清零。162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棚户区改造开工1.81万套。贫困妇女免费“两癌”检查救治实现由农村向城市延伸。“圆梦大学”活动实现低保和脱贫家庭考生救助全覆盖,被评为“中华慈善品牌”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养老护理制度试点。支持77个文养结合试点,服务老年人200多万人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全覆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保持动态清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等补充师资3786名。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培训中小学、幼儿园、职业院校教师6.6万人次。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启动省部共建技能社会。我省获全国首届职业技能竞赛第15名。开展“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和“双特色”分类评价,高校“双特色”建设服务振兴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新农科建设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我省位列第9位。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为4793名村医进行学历提升教育。我省体育代表团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长白山老黑河遗址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推广长春市长山花园社区“六治”工作法,打造207个城市社区先进示范点。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力有效防范应对多轮强雨雪、寒潮、大风极端天气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明显提升,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明显下降。实现连续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扎实推进“平安吉林”建设,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成效显著,扫黑除恶等取得积极成果。圆满完成庆祝建党百年安保维稳任务。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老龄、慈善、残疾人、地方志、中医药、红十字、妇女儿童、志愿服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台、民族宗教、人防、地震、气象、援疆、援藏等工作务实推进。

八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省委“作风建设年”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抓基层、打基础、办实事、转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加强基层”20个专项行动全部完成年度任务。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等各方面意见。提请省人大常委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8件、全国政协提案4件、省人大代表建议254件、省政协提案387件。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完成立法项目14件,修改和废止省政府规章33部。府院联动机制拓展到“一府两院”,实现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建立政策直达机制,推动各类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完善“互联网+督查”机制,落实“赛马”、约谈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强化执行、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也殊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直驻吉各单位,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吉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

在总结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恢复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保持经济持续向好势头仍面临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对照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省委要求和群众期盼,各方面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广度深度还需持续拓展;创新对振兴发展引领支撑不足;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市县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有的地方和部门工作中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等。我们将直面问题,拿出实招硬招,认真加以解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吉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