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1-03-17 08:5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铮铮关键词:时璟丽光伏装机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在3月16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强调,根据“30碳达峰、60碳中和”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从20%提升至25%,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要在“十三五”规模上大幅度增加。
时璟丽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准煤,煤炭占比下降到56.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和电力消费中的比例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上提前两年,占比方面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比重达到29.5%,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11.5%。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CIFF支持下持续开展的滚动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CREO)2019年11月发布的成果,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2050年,预计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35.4亿吨标准煤,终端消费30.5亿吨标准煤,终端用能电气化比例将达到66%,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91%,其中风、光占比将达到73%。
时璟丽指出,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资源、技术、产业、经济性方面基本不存在瓶颈和障碍,关键在于可再生能源与能源系统的融合,而实现融合的关键是建设电气化、清洁化、智能化的现代能源体系。她表示,未来,化石能源在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和运行方式必须转变,同时,可再生能源要实现优化存量,有序增长,能源基础设施要实现跨界融合。
谈及近期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方向,据时璟丽介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该政策要求,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同时,时璟丽还表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是未来最重要的落实国家战略和目标的机制,通过逐年提升消纳责任权重指标,一方面提供逐年的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另一方面为建成项目运行消纳提供保障。她指出,根据这一机制,消纳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即从“消纳定发展”,转变为“发展定消纳”,以消纳支撑发展的需求。
时璟丽指出,未来,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领域和场景将得到扩展,比如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她表示,分布式光伏达到平价后,各种应用场景可支撑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根据《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2030年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而根据今年的预期及行业讨论进度,这一目标可能会提前实现;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要求加快放开各类电源参与市场;同时,今年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也呈现明显的态势,有几
编者按:“无现货、不市场,不市场、难风光”。当下,电力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新能源入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发布以来,围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目标,“有序推
近年来风电主要围绕着建立和实施并网多元保障机制、“沙戈荒”可再生能源大基地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以及老旧风电机组改造升级和退役这几个重点领域来制定相关政策与完善机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2月23-24日,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指导,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
2月16日,在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分析了光伏发电政策情况及趋势,并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约束性要求及激励政策进行了解读。时璟丽表示,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消费方面,“十四五”以来我国实施约束性和激励性并行的政策。“十四五”规划中
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侧机制——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报”作者:支彤)核心提要◆消费侧消纳将成为引导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核心机制。◆强化消纳责任权重,体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全社会责任和公平承担。◆完善绿色电力证书机制,体现可再生能源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到,规划“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建设规模共计4.55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然而,在省级层面相关政策尚未明确的阶段,电价水平和消纳能力的双重不确定性,成为当前新能源开发企业抢滩大基地时的“远虑”与“近忧”。(
2月23日,光伏行业协会2021年发展回顾与2022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召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做《推进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的政策目标、制定及实施—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的演讲。时璟丽表示:2021年对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而言,可以说是政策集中出台的一个年份,仅国家层面就出台了
“十四五”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阶段、关键期、窗口期,遵循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原则,大规模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高比例为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在市场化方面,2021年新增风光按燃煤基准价平价上网,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影响经济性的因素,如电力市场方面,执行燃煤基准价的执行小时数是多少,参与电力的方式,还要考虑增加的储能成本、辅助服务成本等,收益的增加则主要是可再生能源作为绿电获得的溢价收益。总而言之,今后新增的风光经济性需要更为详细的计算和评估风险。
2020年9月,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其后国内诸多能源企业纷纷提出落实“双碳”战略的路径和措施,加之国际上对产品用能绿色属性和碳足迹日益重视的态势,2021年用能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以下简称“绿电”)和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的需求激增,同时越来越多的平价无补贴风光项目陆续并网发电,今后平价绿电项目数量、装机和电量都将快速增长。政策层面亟需理顺完善绿证机制,强化绿证的环境属性,发挥绿证在促进绿电消费、推动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落实“双碳”目标方面的作用。
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138号)》文件正式官网公布,以市场化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通过自建、合建、购买调峰和储能能力来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提出确认、管理、运行等有关规定。为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提前安排,同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并网和消纳,这一政策作为实现目标的长效的重要的措施之一,对于保障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138号)。
10月8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杭州市富阳区空气质量提质进位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加大光伏、风能开发力度,2024年年度新增光伏装机不少于5万千瓦。原文如下: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杭州市富阳区空气质量提质进位三年行动
9月26日,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江毅指出,中国华电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一是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华电可再生能源在运装机突破9000万千瓦,较
西班牙已正式批准该国生态转型和人口挑战部(MITECO)提出的最新国家综合能源和气候计划(PNIEC或NECP2023-2030)。该国现在正式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容量扩大到81%,较2021年版本NECP规划的74%有所上升。具体到电力装机容量方面,西班牙新制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76.27GW
9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全面实施“光伏+”工程,到2027年,市内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50万千瓦。加快推动杭州湾等区域近海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投运,推动首批深远海风电开发建设。推动漕泾、外高桥扩容量替代等项目建设
9月24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1到8月,浙江新增新能源装机818万千瓦。至8月底,省内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54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4110万千瓦,风电装机636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增长带动发电量大幅增长。前八个月,浙江新能源发电量达到475亿度,同比增长30.99%。其中,七八两月用电高峰
9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3亿千瓦,同比增长14.0%。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5亿千瓦,同比增长48.8%;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32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3小时。1-8
9月19日,定西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征求定西市电力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定西市总电源装机容量281.91万千瓦(不含九甸峡水电站),其中水电装机47.8万千瓦、风电装机172.4万千瓦、光伏装机(含分布式)57.61万千瓦、其他小机组(含垃圾发电、余热)4.1万千瓦。“
根据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Bundesnetzagentur)发布的数据,德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在经历了连续十几个月的GW级增长后,于8月出现下降,仅为790MW,远低于今年8月的1.47GW(此前公布的数据是1.404GW,本次更新为1.47GW),以及2023年同期的1.37GW。8月,EEG资助的屋顶太阳能新增装机量为518.9MW,低于上
近日,五大发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综合多家公司的年报来看,在新形势下,也呈现诸多新特征。聚焦于新能源装机数据,2024年上半年,各大发电集团的上市公司依然保持旺盛的新能源装机势头。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能源新增装机均实现了基本持平乃至小幅上扬的成绩,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有明显增
“出海战略不应局限于欧美,亚非拉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市场需深度布局,不仅是贸易往来,更需产能转移与本地化运营”。9月6日,在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伏新时代论坛上,国盛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润思分享了《从出口转向全球化布局,光储
“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将保持23%的增长率,达到500GW。”标普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光伏首席分析师胡丹表示。9月5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伏新时代论坛在江苏南京大会上,胡丹带来了《2024年光伏国际与国内市场形势分析及趋势》的精彩演讲。2024年,全球光伏市场面临着经济与
4月12日,主题为“聚焦创新驱动重构能源生态”的第八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国家能源局、央国企等重点部门及能源企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探能源结构优化之法。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东方日升应邀出席会议,席间,东方日升产品中心经理赵国镱在“多能协同重塑
7月12日,以“探索‘双碳’路径风光氢储并行”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党力强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趋势渐渐明朗,
3月16日,“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新能源)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启仁在主题演讲中指出...
3月16日,“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指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容量比例超过40%,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为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以更大规模、更高比例发展,步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进入大规模、高比例、低成本、市场化发展新时代。
3月16日,“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氢能分会会长魏锁指出,在实现碳中和的征程中,“安全、高效、可持续、清洁、低碳、低成本、低价格”应是能源发展不变的追求,未来应持续推动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以先进技术、优异的产品、更低的成本,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
3月16日,“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谢宏文指出,氢电耦合是构建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氢能与电能的深度耦合能支撑更高份额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
根据氢促会研究预测,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政策的推动下,预期到十四五末,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材料、部件的研发、制造将基本实现自主可控,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下降。
3月16日,“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做了主题演讲
任育之透露,当前,国家能源局正在抓紧组织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初步考虑:制定更加积极的发展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秉持市场理念,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加强科技创新,巩固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培育可再生能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过去十年间,风电、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分别下降了69%和88%,2019年风电、光伏规模化利用已实现平价上网。随着可再生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电解水制氢经济性将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将助推电解水制氢走向主流。2050年,预计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