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微信公众号“Solarwit”ID:Solarwit)
尺寸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并且在可以看得到的未来,182mm这一尺寸将会长期有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82mm这一尺寸的生命周期将会是光伏硅片各种规格中最长的,因为它的诞生之初就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虽然过去几年硅片尺寸频繁变化,使得大家误以为尺寸不断变化才是常态,但倘若能理解这一切变化背后的逻辑我们就又能理解如此频繁的尺寸变化并非常态,而是一系列技术革命叠加下的产业未成熟的特殊时期的特殊状态,早期的半导体也类似,在产业快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尺寸不断发生变化,而当产业走向成熟后,稳定则会是常态。从2013年开始我就期待半导体450mm硅片尺寸的到来,当时英特尔也为超大硅片做了诸多宣传,而时至今日,半导体领域300mm仍旧是绝对主流,而且主流厂商也并无进一步升级硅片尺寸的计划。半导体领域的12英寸硅片尺寸十年未变,光伏领域182尺寸也将至少主流十年!
虽然尺寸之争停止喧嚣,但是产业内朋友们的困惑并没有随之消退,由于还有210的存在,正准备新上产能的朋友们普遍在困惑:新产能要不要兼容210的规格?这一困惑在电池和玻璃两个产业环节上尤其突出。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今天这篇文章不止要谈结果,更要谈思路。新上182mm产能是否要兼容210尺寸这个问题其实又可以剖开成为两个方面,只要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困惑就会迎刃而解:
1、做182mm尺寸并兼容210尺寸额外增加的成本是多少?
2、210PK182能带来的额外收益有多少?
一、做182mm并兼容210额外增加的成本有多少?
这一问题当前很难回答,因为当下行业中并没有批量化的182mm产能运行,而210的新产能也是刚刚起步,良率处于爬升阶段,最终能实现什么样的成本水平结果也未知,所以只能根据经验毛估估。
结合我在产业上的调研,从电池设备端,做182电池并且要求兼容210会导致电池设备成本额外增加10~15%,电池产线毛估估会再长20米左右,导致车间面积额外增加5%左右。
但如果仅仅是一次性产能投入的支出增加倒也还好,由于当前1GWPerc电池设备投资成本已经小于2亿元,额外增加几千万实现对未来产能的兼容,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倒也合适。兼容210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持续运行成本的增加。
兼容210会导致持续运行成本的增加,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打鸟用炮、大材小用,电池设备电耗是比较高的,电费成本在电池片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占比也越来越高,为兼容更大尺寸,扩散炉的管径必须大幅度增大,而倘若这一过程中只生产小电池片,单瓦单位面积的电池片的电耗是增加不少的。这方面并无成本数据,当前我有一些估计的数据,毛估估用能兼容210的设备生产182的电池片会导致电池片每瓦非硅成本高1分钱左右。1GW电池产能年运营成本因此要额外高1000万元。所以倘若电池设备兼容210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主要生产182mm,会使得工厂长期背负额外成本负担。玻璃产能也同样问题,切肤的痛点并不在于向上兼容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是在于向上兼容导致的持续运营成本增加,这会损害企业长期竞争力。
二、210 PK 182mm能带来的额外收益有多少?
首先我们要在这里深刻理解大硅片的成本节约机理,大硅片的成本节约机理有三个:①制造端单位节拍下更大的产能(通量价值),②组件封装、包装、运输、支架、桩基、建设等环节的“饺皮效应”,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环节的成本增加是功率增加比率的开方数。举例说,182功率增加21%,但是为了包装运输182大组件额外增加的包装材料只增加根号121%=110%;③个数相关成本,例如再大的组件也只需要一套接线盒、一套汇流条,在这些环节有容量冗余的情况下增加功率并不增加接线盒成本。详细解析大组件的成本节约机理可以回顾我的文章《大硅片的成本节约机理》一文。
深刻理解大硅片的成本节约机理后就会发现,真正给我们带来成本节约的不是大硅片,而是大组件。所以才有了182mm 72片封装 总功率540瓦的组件单瓦成本低于210 50片五列封装的组件的现象。重要的事情再强调一遍,要想快速显著节约电站成本,就是在客户可接受的情况下尽量放大组件面积,大组件在电站建设段的成本节约总量显著大于制造端的通量价值。
正是因为理解到了大组件才能带来成本节约,210阵营近期要开始了210组件6×10的封装探索,总组件功率可以达到600瓦。由于210的6列封装太过宽,组件必须竖向摆放在集装箱内运输。在210推出600瓦的解决方案的同时,182阵营也不会坐以待毙,182可以推出78片的封装形式,总电池片面积与210 60片接近,依据阿特斯本周的发布会,总功率也可以达到590瓦的水准。总结看,210在组件封装环节并未实现显著的功率优势,在制造端有一些通量价值,在产业生态上面临诸多难以成熟的问题:组件过宽的运输问题、玻璃过宽导致的玻璃供应问题等。
三、结论
1、 182mm 78片封装和210 60片封装在电站建设端没有显著差异,210的优势是在于存在一些制造环节的通量价值,182mm的优势在于产业生态更成熟、运输问题更少。
2、 210mm可能存在一定优势,但优势不足以大到全产业链给予深度配合,而且随着未来制造环节的成本进一步压缩,大硅片的通量价值仍将处于不断地压缩通道中。个人并不是特别看好。
3、 而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我也看到了210的优势,例如国内大型地面电站项目无需出海集装箱运输。我们使用大型拖板车不受高度制约,还可以增加运输量,210的通量价值可被完整享受而不会被其他环节吞噬。再结合考虑中环、天合的鼎力推动,210技术也会存在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4、 在我能看得到的产业未来,182mm产业生态更优、对应的潜在市场更大,且在组件封装环节不存在劣势、功率也可达600瓦:未来的市场格局可能是182mm占据主流,210因特定应用场景有优势和特定企业力推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而166也不会完全消失,在户用、工商业的屋顶应用场景,大组件制造的安装困难十分显著。而158.75则因与166 60片封装太接近而会被替代退出主流行业。
5、 所以未来3~5年后行业市场格局可能是这样:182mm大组件市场占有率65%、210占据15%市场份额,而166则因存量产能和特定应用场景占据20%的市场份额,并且相互间有望保持长期稳定。
6、与之对应,我认为电池厂商以及玻璃厂商并没有必要实现全部产能可兼容210尺寸,大部分产能定向只做182mm、小部分产能定向只做210,中间有部分产能灵活可调整、可切换才是企业应对未来各种尺寸诉求的合理对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高邮经济开发区官微获悉,12月20日上午,扬州新鹏能源35GW大尺寸N型太阳能硅片项目竣工投产仪式举行。据悉,扬州新鹏能源35GW大尺寸N型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是双良集团与新霖飞集团投资合建的新成果。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10亿元,占地约270亩,建筑面积约12.5万平
11月21日,集邦新能源发布本周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本周硅料价格:单晶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7元/KG,单晶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5元/KG;N型料报价为41元/KG。交易情况:周内多晶硅有小规模成交,处低水位状态,部分成交价格出现松动,以低价混包料为主。库存动态:本周硅料库存水位呈现小幅上行
4月26日,TCL中环公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主要财务数据见下:主营业务经营情况方面,光伏材料业务板块:2024年一季度,TCL中环布局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工业4.0柔性制造能力,光伏材料销售规模约34.95GW,同比增长40%;N型及大尺寸(210系列)产品出货占比88%,其中N型210外销市占率90%以上,持续保持领先
8月23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日前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与江山经济开发区签订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投资协议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棒杰新能源”)与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书》,投资建设年产16GW(8GW+8GW)N型高
7月4日,TCL中环发布公告称,本次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380,000万元(含1,380,000万元),将投资于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TCL中环25GW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其中,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拟生产G12大尺寸硅片,TCL中环25GWN型TOPCo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6月9日,双良集团举行新能源产业项目一期双鹏新能源25GW大尺寸光伏硅片项目开工仪式。据悉,双良新能源产业项目由双良集团及其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布局生产大尺寸单晶硅片、光伏组件、光伏封装材料、绿电制氢系统。此次开工的一期项目双鹏新能源25GW大尺寸光伏硅片项目,由双
5月22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棒杰新能源与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书》,投资建设年产16GW(8GW+8GW)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约62亿元。此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16GW(8GW+8GW)N型高效电池片项目
从博众信合官微获悉,4月10日,高景太阳能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三期点火仪式在广东珠海金湾区举行,这标志着三期厂房投产。据悉,金湾高景太阳能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1年6月,一期项目正式投产;2022年2月,二期项目正式投产;本次珠海三期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三期项目满产后可增加年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
1月11日,宇晶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双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双晶”)近日与中铁建工集团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工”)签订《江苏双晶切片标准厂房配套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中铁建工拟负责江苏双晶切片标准厂房的高低压配电房及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工程,合
11月6日上午,广东高景太阳能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三期)开工仪式举行。该工程的动工,较原计划提前了半年,此次启动的珠海基地三期(20GW)项目建设满产后可增加年产值约140亿元。高景太阳能项目下设珠海金湾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青海西宁50GW单晶硅,将以210mmN型大尺寸硅片作为新一代产品,打造
12月5日,和邦生物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记录,公司表示,光伏行业产业链较长,从多晶硅到组件,包括硅片、电池片、玻璃等。由此,采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还是纵向合作模式,各家都在积极的探索,基于各家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和产业布局,究竟何种模式更适合自身的发展,各家均有不同的解读。在光伏
10月12日,PVInfoLink发布最新光伏供应链价格,其中,182mm单晶PERC电池片国内价格环比上涨0.8%。详情如下表:价格说明10月起,取消印度多晶组件报价、并将单晶组件报价调整为印度本土产制组件。9月起,M6/M10/G12电池片效率调整为22.9%及以上。8月3日起硅片公示厚度由160μm降至155μm,价格相应调整
6月28日,中煤能源2022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182mm)长协集采中标结果公布,隆基乐叶分别中标江苏、山西标段,单价分别为1.95元/W、1.958元/W。扫码查看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182mm)长协集中采购招标公告此外,中煤能源集团2022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210mm)长协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公布
6月24日,中煤能源集团公示2022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182mm)江苏、山西地区长协集中采购候选中标人。江苏地区:第一中标候选人隆基,投标报价33181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晶澳,投标报价32770万元,第三中标候选人晶科,投标报价32549万元。山西地区:第一中标候选人隆基,投标报价23496万元,第二中标候选
6月22日,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182mm)长协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扫码查看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182mm)长协集中采购招标公告
4月25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182mm)长协集中采购项目公告,招标公告显示,本次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182mm)框架招标规模暂估290MW,项目分为二个标段,标段一170MW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182mm),其中单晶单面(70MW)、单晶双面(100MW);标段二120MW高效单晶硅双面
4月21日,PVInfoLink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多晶硅片均价再次上调,目前均价2.49元/片,最高2.53元/片;多晶电池片均价涨至0.859元/W,单晶PERC电池片182mm均价涨至1.16元/W。价格说明3月16日起,国内组件均价以当周交付价格为主,主要统计以分布式、集中式、招开标项目加权平均测算,而低价将反映二
3月7日晚,隆基股份再次上调单晶硅片价格,单晶硅片P型M10165μm厚度(182/247mm)¥6.7,涨价0.2元;单晶硅片P型M6165μm厚度(166/223mm)¥5.45,价格持平;单晶硅片P型158.75/223mm165μm厚度¥5.25,价格持平。
2022年3月4日,中环公布最新硅片价格,160μm厚度182mm硅片报价6.65元/片,较此前1月26日价格上涨0.25元/片,160μm厚度210mm硅片报价8.85元/片,较之前上涨0.3元/片。2022年开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再次进入上升通道,硅料价格连涨七轮,本周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上涨至24.62万元/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
本周M6单晶硅片(166mm/165μm)价格区间在4.90-5.00元/片,成交均价降至4.95元/片,周环比跌幅1%;M10单晶硅片(182mm/165μm)价格区间在5.7-5.8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75元/片,周环比跌幅2.38%;G12单晶硅片(210mm/165μm)价格区间在8.00-8.45元/片,成交均价维持在8.37元/片。
9月17日,金阳新能源发布公告,金阳徐州的首批182毫米的大尺寸单铸硅片已经发货给太一光伏,这是继2021年9月7日公布提及的一百万片158.75毫米的单铸硅片发货后新增的出货。
1月18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总经理郭俊华先生提交的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原因,郭俊华先生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辞职后担任公司技术顾问,该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郭俊华男,1970年8月出生,澳大利亚籍,博士研究生学历。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任新南韦尔斯大
近日,晶澳科技重磅展出了新品DeepBlue5.0超高性能组件。该产品基于晶澳科技Bycium+5.0电池技术平台,集成前沿技术、结构优化、材料增强和电气架构升级等多项高水平创新成果,实现了组件性能的大幅提升,功率高达670W,效率达24.8%。
1月18日,晶科能源公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到12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732047.72万元到736047.72万元,同比减少98.39%到98.92%。公告指出,本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
组件转换效率体现企业技术实力与组件发电性能的“硬指标”,当下,众多企业逐鹿其间,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前,海外一家媒体Taiyangnews公布2024年12月全球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排行榜,该榜单涵盖全球33家企业,组件产品为53款。总体来看,我国光伏企业几乎包圆榜单前二十,组件均为新型电池技术。
1月16日晚间,宁波富达发布公告,拟收购控股宁波晶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鑫材料”)。公告显示,宁波富达已与晶鑫材料的股东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意向收购晶鑫材料不少于45%股权,同时晶鑫材料的股东侯小宝通过向公司委托或让渡不少于6%表决权的方式,保证公司拥有晶鑫材料的表决权股
正如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所言,越近的今天越看不清,越远的未来却一目了然,这场被认为史上最冷寒冬的第四轮周期,比以往来的更猛烈。01梦断光伏回顾整个2024年,褪去往日“吸金”光环,光伏行业步入动荡洗牌调整期。价格内卷、产能出清不畅,2024年光伏产业链遭受到重创,硅料、硅片环节价格下滑超35
2025年1月16日,年关将至,博奇环保投资的佛山丹灶世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于当日12时18分成功并网。这一重要里程碑节点标志着博奇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的战略部署上取得了又一重要进展,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力,并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佛山丹灶世
2025年1月7日,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与赛拉弗电力在忻州隆重举行“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据悉,该项目拟落地忻州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能5000台套,年产值约13亿元。据了解,江苏赛拉弗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赛拉弗电力”)成立于2014年
1月17日,旗滨集团发布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30亿元到4.1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14.21亿元到13.41亿元,同比减少81.15%到76.5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0亿元到3.1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14.
1月16日,隆基绿能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BC二代产品正值上市初期,PERC和TOPCon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产生亏损。行业复杂情况合并导致隆基绿能去年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
1月14日晚间,亿晶光电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到-23亿元,与2023年度相比暴跌2894%~3482%。公告还提及,受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公司常州基地5GW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TOPCon电池产能已经停产,公司组件产能利用率约40%。亏损、停产加之前几天的公司高管接连辞职,让亿晶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