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光伏 、水电助力甘肃临夏加速脱贫

2020-06-16 09:19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张越月等关键词:光伏扶贫光伏扶贫电站甘肃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有一场经典的朝堂戏:面对西夏挑衅,他力排众议,主张迎战,并要御驾亲征。而历史上,宋仁宗并没有亲自出征。由于指挥失误,宋军连续三次大战西夏均以失利告终。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ID:CEO_ER)

宋仁宗去世后的第十年,宋神宗派遣王韶再度出征西夏。王韶进士出身,对西夏地形和军事实力了解颇深。在他的指挥下,宋军顺利攻克河州等地。第二年,已在回京路上的王韶接到“河州被围”的消息,他挑选了2万名精兵返回,从外围切断敌人的补给,再次收回河州。

在王韶的战略中,“河州”是一个关键地点。不仅两次被收复,北宋还在这里施行了“招抚、屯田、兴商、办学、弘佛”等举措,努力恢复生产。但遗憾的是,河州以及所在的熙河地区始终税收不佳,每年需要“人粮马豆三十二万斛,草八十万束”,这给北宋朝廷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

从一张3D地形图上,我们或许能推测出这背后的原因。河州即今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除了位于中部的临夏盆地较为平坦外,其他地区几乎均为险峻的群山。据统计,全州耕地仅为216万亩,且有70%的耕地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人均耕地仅为1.07亩。

复杂的地形和有限的耕地,正是千年来制约临夏经济发展的桎梏。2017年,由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临夏州被国家确定为深度贫困地区和脱贫攻坚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之一。为了彻底摆脱被“输血”的局面,临夏州开始借助多种途径“造血”。而能源电力就像一台台“加速器”,助力“造血”进程,帮助这里走出贫困、走向希望。

水电:助力美丽经济

“三区三州”有一个共同特点:虽经济落后,但风景优美。所以,旅游扶贫是上述地区近年共同采取的模式。

在临夏州最热门的几条旅游线路中,“炳灵湖”出现的频率很高。其实,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刘家峡水电站。

临夏州多山、多水,坡陡水急、落差集中,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0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811.80万千瓦)的20.4%,可开发装机容量 278 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1096.90万千瓦)的25.30%。

刘家峡所在的临夏州永靖县更是如此。黄河河水行至此处,先急转90度,在巨大的落差之下,水流奔涌穿过峡谷、向西流去,形成了黄河“九曲”景观之一。

得益于高山峡谷的良好条件,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我国制定了根治和开发黄河的规划,刘家峡水电站被列为规划一期工程。

电站开建后不久,三年自然灾害发生,建设条件变得异常艰苦。1961年3月,国家调整基本建设计划,刘家峡水电站缓建,施工力量逐步下放。直到1964年1月,国家决定复工兴建刘家峡水电站。五年后的1969年3月29日,刘家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这也是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成为西北地区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

在刘家峡水电站建设的同时,临夏州还建设了另外两座中型水电站——盐锅峡电站和八盘峡电站。与此同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小水电也在这里发展起来。这类电站初期由群众自办、国家补助。后来,中小水电站项目逐渐被列入国家基建项目,成为不少地方的骨干电站。

很多人并不知道,20世纪80年代,刘家峡电站曾经历一段“生态瓶颈期”。临夏地处黄土高原的过渡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电站建成后,相关部门并未把绿化和水土保持作为重点工作。于是,多年累积的泥沙淤积在水库中,给电站的使用寿命和电厂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为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和电站开始进行荒山绿化,治理水土流失。2006年,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立项,成为临夏州成立以来国家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

今天,除了继续向周边地区输送着清洁的电能,刘家峡电站最吸引游客的已不只是高峡平湖的雄壮,还有来自绿树婆娑的优美。但凡去过的人都会说,湖光山色之间,经常让人有种身在桂林山水中的感觉。

光伏:助力绝地突围

除了风景如画的刘家峡水库,每年4〜5月,临夏市还会举行另一个旅游扶贫“招牌”活动——“牡丹文化”观光节。今年“五一”期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据临夏州统计,牡丹节仍吸引了47.5万人次来此旅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15亿元。

临夏的牡丹节从2013年开始举办,但牡丹在这里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在当地挖掘出的金代墓葬中,就有精美的牡丹砖雕。明朝时,《河州志》中已有栽培牡丹的记载。

不少关于河州牡丹的诗文也流传至今。洪武年间,《永乐大典》作者解缙被贬至河州,初到“极西之地”的他很不适应当地的苦寒环境,留下了“几年不见南来雁,真个河州天尽头”的感叹。但对于这里的牡丹,这位大明第一才子还是赞赏有加,他曾在《寓河州》中这样写牡丹之美:“秦地山河无积石,至今花树似咸京”。

牡丹能在高海拔的西部大放异彩,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不无关联。牡丹喜欢光照充足且温暖凉爽的环境,临夏海拔高,夏天气候凉爽,同时,年日照时数长,可达2392.4〜2573.6小时,特别是每年的4〜8月,日照时数最多,尤为适合牡丹生长。

充沛的阳光不仅照亮了临夏的旅游扶贫,而且催生了当地光伏扶贫的发展。

按照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确定的标准,临夏的光照小时数在全国三类资源区中属于二类资源区,具备发展光伏的条件。因此近年来,临夏州一些不具备耕地资源、且缺乏旅游条件的地方,开始尝试光伏扶贫。

地处黄河上游的永靖县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是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三座水库的重点移民县。“十三五”以来,永靖县利用当地的荒山、荒地和屋顶等,开展了光伏扶贫项目的开发建设。

从空中俯瞰永靖县,你会看到太阳能发电设备就像一条条蓝色的河流、或一片片蓝色的海洋。它们和底下连片的黄土形成鲜明对比,闪闪发亮、蔚为壮观。

这种壮观不仅出现在永靖县一地。截至2020年3月,临夏州建成并网发电的光伏扶贫电站已达105座,总装机容量28.4万千瓦,占甘肃省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规模的近1/3。

今天,这些光伏电站已经让全州7个深度贫困县的581个贫困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据测算,临夏州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2亿千瓦时,年增加收入约2.4亿元。

电网:助力自我“造血”

在临夏州,光伏扶贫主要惠及的对象是“空壳村”。这类村所缺乏的不仅是产业支柱,还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设施。

事实上,电力设施不佳是“三区三州”的共性问题之一。根据《中国能源扶贫发展研究报告》的调研,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有限,贫困户安装光伏设备没有提前规划,加上事前统筹缺乏衔接,零散的光伏项目建成后无法及时并网发电。这不仅影响并网效率,也可能影响到贫困户获取收益。

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前移光伏扶贫工作关口,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并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跟踪重点项目,管控关键环节,提高并网效率。全州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比国家要求的时限提前建成并网,让贫困户尽早享受到光伏收益。

为高效解决临夏电网薄弱问题,国网甘肃电力把临夏电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加强临夏电网升级改造,努力改变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并启动临夏州2018〜2020年电网转型升级帮扶工作。国网甘肃电力发挥“集团化”运作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三年内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根据“一县一公司”的原则,调集兰州、白银、金昌、武威、张掖五家地市公司的中坚力量,对临夏公司开展电网建设和管理提升帮扶,从资金、技术力量、人员以及政策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临夏州县域电网升级改造帮扶全覆盖,全面提升临夏电网供电能力,每天有400多名帮扶人员奋战在临夏农配网改造现场。

“十三五”期间,临夏电网建设投资达22.28亿元,其中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17.38亿元,将在6月底前全部竣工投产。届时,临夏地区电网将焕然一新,农配网网架结构及供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更好地服务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在提到深度扶贫时,很多人喜欢用一个比喻: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临夏州当前的状态。通过水电、光伏和电网的有力推动,这里正快速从“输血”走向“造血”。随着数字技术、智慧电力平台的加入,这条扶贫之路还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原标题:临夏加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扶贫查看更多>光伏扶贫电站查看更多>甘肃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