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包信和: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但不少地方现在提到煤炭就打怵,为何?主要是因为,煤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水资源,对环境产生大量污染。
是不是因此就要“去煤”呢?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国际能源市场充满变数,给保障能源安全敲响警钟。2019年,我国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双破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突破46%。从已探明的开采量来看,我国石油大概可采12年,天然气大概可采30年,煤炭还可以采50年以上。在一定期间内,尤其是动荡的国际大环境下,真正靠得住、自主的主体能源还是煤,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中国能源报:围绕“清洁高效”,如何充分挖掘煤的潜力?
包信和:煤炭在我国有两种主流利用方式。一是作为能源,燃烧发电;二是作为原料,制备化学品。
煤电在我国电力供应结构中占比一直超过50%,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成本降低,煤炭应该不再是发电的唯一选择,风电、光伏及先进核电等新能源逐步替代煤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景和必然趋势。未来,煤到底还要不要大比例用于发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对化学品的需求量非常大,现有获得途径主要依赖原油。以烯烃为例,从传统的石脑油裂解产生烯烃,10吨原油约可炼制3吨石脑油,进而得到1吨左右烯烃。我国每年约消耗5000万吨左右烯烃,相当于必须具备5亿吨炼油能力,同时消耗大量油资源。在“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资源禀赋下,我们很难像国外那样完全依赖石油化工,利用煤炭制备化学品是符合国情的现实之选。比如,我国煤制烯烃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可降低我国珍贵的石油消耗。
从转化过程来看,制备化学品少不了“碳”这一重要元素。该元素无法从可再生能源中直接获取,自然界经过亿万年演变,以化石资源的方式将最好的“碳源”保存了下来。在我国,最丰厚的“碳源”就是煤炭。未来如何大量从可再生资源获取稳定的碳源,至少目前尚不明确。
对此,我们必须“精打细算”地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碳资源。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日渐成熟的基础上,发电用煤能少就尽量少。把煤用作碳资源制备更多化学品,即发展现代煤化工,是未来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
中国能源报:既然是主流途径,现代煤化工为何长期存在争议?
包信和: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
大家会讨论,国际油价到多少时煤化工才有利可图。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伪命题。一方面,尽管不是完全绑定,但从趋势来讲,各种能源的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总是要趋同的,不存在长期脱钩。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国际油价波动很大,从战略来讲很难根据某一时的油价来决定煤化工项目的上下去留。从国内几个在运煤化工企业来看,其经济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自备煤田,原煤有没有经过中间加价。
除了经济性考量外,目前对煤化工的诟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要实现清洁高效利用,这三个关键问题必须彻底解决。
一是二氧化碳排放。煤的结构及反应过程,决定其燃烧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燃烧1吨煤不可避免要排放3吨以上二氧化碳。碳减排既是现实需求,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真正碳减排成本很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现在也有一些所谓的碳减排技术。例如,将二氧化碳回收制成干冰,看上去收集了一部分二氧化碳,其实上使用干冰又会排放等量的二氧化碳。非但没有实现环保,捕集过程反倒消耗能量,增加排放。是否实现碳减排的一个基本判据,在于最终回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不是少了,即有没有被固化、被掩埋,或者转化为其他产品。
二是耗水。煤化工项目往往是用水大户,在煤气化、合成(水煤气变换调整氢碳比),及后续产品纯化、分离等环节均离不开水。相应的,合成转化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原理上来说,采用现代技术,煤化工过程中的废水都可以经过处理循环利用,但是费用越来越高。
三是排放废气、废渣。煤中杂质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固废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费用逐年攀升,企业压力加大。
中国能源报:有没有办法解决上述问题?
包信和:彻底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技术突破,其中催化技术又被寄予厚望。
催化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通过调节反应途径,最终实现化学反应的“精准”。石油化工正是利用催化剂这把“剪刀”,把原油中的大分子“剪裁”成大小不同的分子,从而得到所需的化学品。
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费托合成技术,即“煤气化-水煤气变换-化学品或液体燃料合成”的转化路线。先将固体的煤转化为气体,通过水与一氧化碳反应获得氢气(水煤气变换反应),由此调节合成气的氢碳比,再通过传统费托合成方法用氢分子除去一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获得化学品。其中,水分子参与过程循环,但没有实际进入产品,相当于洁净水进入、废水排放。
能不能利用催化技术,把煤中的大分子象石油炼制一样直接“剪开”,少排二氧化碳、少用水甚至不用水,高效拿到我们需要的东西?这应该是催化研究的愿景和长期目标,但现在还很难达到。
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催化技术,采用高性能催化剂,无需借助水循环,使得合成过程完全不用水,大大缩短了工艺,实现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直接制烯烃。在保持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水耗和能耗。去年9月,该技术已在陕西延长石油完成工业试验,目前正在实施全流程开车。一旦成功,这一概念有望推广至煤制油、制含氧化合物,甚至煤制含氧化合物等工艺过程,打造一个煤化工转化新平台。
中国能源报:现在大火的煤制氢产业,可否作为一个发展方向?
包信和:煤制氢技术相对成熟、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制备氢气的重要途径。全世界一年使用氢气50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96%来自化石能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煤转化。然而,使用煤制氢将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未能彻底解决源头的碳排放问题。
真正的“绿氢”,一定要通过可再生资源获得。用风、光、核产生的电能把水电解变成氢,其过程只排放氧气,不排二氧化碳。换句话说,氢能作为二次能源,自然界中没有氢,氢能实际就是可再生能源的搬运工,把可再生能源从这里搬到那里。如果将氢作为清洁能源,从碳减排角度,不建议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制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复旦大学”消息,4月16日,复旦大学连开三场创新学院高质量建设推进会。会上,宣布成立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任院长;成立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副校长周磊任院长;高质量推进建设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副校长姜育刚任院长。现场,裘新,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8-29日,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围绕推进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包信和校长、阳光电源曹仁贤董事长和国轩高科李缜董事长进行座谈交流。调研中,张红文指出,要掌握市场动态,全力推动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向上游材料、装备及耗材延伸
9月16日,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建“中国科大-同兴环保储能电池材料及器件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同兴环保正式跨界进军钠离子电池产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出席并见证了合作协议签约。包信和院士指出,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制造能力将
9月16日,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建“中国科大-同兴环保储能电池材料及器件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同兴环保正式跨界进军钠离子电池产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出席并见证了合作协议签约。包信和院士指出,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制造能力将
8月17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新征程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使命、新愿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
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车辆驶入榆神工业区,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相比4年多前记者第一次来到这里,园区面貌焕然一新。一片片巨型装置高耸林立,有球型圆罐、耸立高塔或呈圆柱体的庞然大物,乳白、浅蓝等颜色的管廊纵横,还能看见延长石油、陕西煤化、榆林能源等不同企业的标示。如今,这里
滚滚乌金走上了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榆林,可以把煤炭“化身”液体汽柴油、无色透明的乙醇、白色晶体颗粒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还有乙二醇、丁辛醇等丰富的精细化工产品……(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如今,榆林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煤
滚滚乌金走上了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榆林,可以把煤炭“化身”液体汽柴油、无色透明的乙醇、白色晶体颗粒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还有乙二醇、丁辛醇等丰富的精细化工产品……如今,榆林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车辆驶入榆神工
1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暨重点项目启动大会举行。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出席会议。王清宪、包信和为碳中和研究院揭牌,并与研究院学术委员和合作单位代表座谈。王清宪在座谈中指出,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心怀
1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暨重点项目启动大会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举行。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出席会议。王清宪、包信和为碳中和研究院揭牌,并与研究院学术委员和合作单位代表座谈。王清宪在座谈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
随着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进一步趋严。企业多排碳,意味着付出更高成本。除了花钱“买碳”,有没有其他办法实现减碳?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4月共计16个氢能项目传来消息,涉及氢能制储输用多个领域,详情如下:签约4月,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据了解,
4月29日-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在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动的背景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4月30日,以“共建绿色城市新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峰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成功举办。本次峰会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路径等重点
4月26日,远东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94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主要因为智能电池亏损,个别投资项目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市场内卷;员工8,283人,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13.14%。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227.03亿元,同比增长0.47%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低空经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一场关于能源与空间利用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勇立潮头,以前瞻视角锚定光伏柔性支架为核心技术,布局“低空经济+光伏产业”融合新赛道,致力于为“低空经济+光伏”赛道土地立体化开发与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4月29日,春光明媚,江苏能源领域迎来一标志性时刻——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连云港市后云台山隆重开工。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由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等股东方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6.6亿元,规划装机4台30万千瓦
4月29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投资建设的广东日日顺供应链有限公司5.99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由晶澳智慧能源与海尔新能源联合打造,利用园区5座建筑彩钢瓦屋顶铺设12150块N型高效单晶组件,总装机容量达7.6545MWp,采用“全额上网”模式接入电网,作为2023年双方启动“碳乡融合”战
4月28日,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厦门象屿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象屿能源发展”)总经理林超群一行到访明阳集团,与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座谈交流。双方就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风电产业协同、制造业互补及全球化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张传卫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昇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辉科技”)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普能源”)85%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剩余15%股权拟使用1.65亿元(暂定价)自有资金及/或自筹资金通过股份受让方式取得。此次收购旨在整合双方资源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据Eco-Business报道:在两年前的COP28气候大会上,各国签署了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部署增加三倍的承诺,这一宣布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和媒体关注。当时,在东南亚国家中,只有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没有做出这一承诺,而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支持了这一协议。然而,该地区总体上并没有以科学家们所
4月28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佛山市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重点支持回收体系建设和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废旧家电、废旧汽车、退役动力电池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4月29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与江苏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苏发改规发〔2025〕2号),通过优化上网模式、简化备案流程、保障接网消纳、规范整村开发、强化安全管理,多维度破解分布式光伏发展痛点,为企业、投资者及从业者注入信心。上网模式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低空经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一场关于能源与空间利用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勇立潮头,以前瞻视角锚定光伏柔性支架为核心技术,布局“低空经济+光伏产业”融合新赛道,致力于为“低空经济+光伏”赛道土地立体化开发与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4月2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随着最后一组光伏发电单元完成调试发电,中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靖海陆上升压站和18兆瓦/36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
4月29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二次征求公众意见的公示。文件提出,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工商业光伏,自发自用电量占年发电量的比例应在50%以上,鼓励通过储能等方式优化涉网安全与电网友好性。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未达到要求时,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云南新型能源体系,云南能源监管办聚焦新能源开发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护航云南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近日,云南首个尾矿库光伏电站—背阴山尾矿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投产,打造“光伏+生态
一季度全国能源供应充足,消费保持增长,供需总体宽松,价格稳中有降,能源生产和用电增速呈现积极信号。在4月28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原油产量5409万吨,
4月26日,由中国电建北京院总承包的内蒙古最大光伏草业项目——商都县150万千瓦光伏草业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为调整内蒙古地区能源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的动力。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十八顷镇,光伏区总占地面积约4141公顷,项目规划交流侧装
4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青海省德令哈托素储能电站工程EC总承包工程项目招标公告。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出口光伏光热园区的西部,该项目最终配置储能系统容量为150MW/600MWh(储能系统设备由招标人提供),其中集中式储能系统容量为100MW/400MW
4月27日,上海梓涅新能源在太仓投资建设的1.075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并网运行。该项目采用低充高放的储能策略,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光伏发电不足的部分,确保了电力的全面消纳与高效利用,并大大提升了绿色能源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月28日,全国规模最大、广东省首个垃圾填埋场光伏项目——宝安老虎坑垃圾填埋场光伏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由深圳能源集团所属湾区新能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利用约14.6万平方米垃圾填埋场堆体资源建设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13MW,年发电量约1400万度。结合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最新政策,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